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內蒙古“林長製”帶來“林長治”

發布時間:2023-06-19 10:0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

  內(nei) 蒙古“林長製”帶來“林長治”

  精準護綠 穩步增綠 有效用綠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天剛微亮,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浩特市義(yi) 勒力特鎮義(yi) 勒力特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級林長李德生便換上工裝、帶上工具,驅車往山裏趕。

  “每天我都要到林子裏轉一遍。”這片林,李德生了如指掌,他翻開巡山日誌:“你看,這裏麵我都記著呢:哪裏的樹倒了、哪裏的樹發生了病蟲害、哪裏有亂(luan) 倒的垃圾……”作為(wei) 林長,李德生管護的這片林地麵積達1.4萬(wan) 平方米,職責包括:森林資源管理、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

  “過去山上光禿禿的,一下雨山洪就衝(chong) 進院子。現在樹多了,山洪發生概率越來越小!”和記者說著話,李德生巡林的腳步也沒有停:“這些變化發生,與(yu) 大家愛護森林意識增強有關(guan) ,看見誰砍樹杈子,村民都不答應,一個(ge) 電話就打到我這來了。而森林意識增強,背後的推手是‘林長製’。”

  “山有頭,林有主,有了問題找‘林長’!”如今,這不僅(jin) 是很多老百姓的口頭語,更成為(wei) 內(nei) 蒙古各地森林草原保護發展的共識。

  內(nei) 蒙古是我國北方麵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林地、草地麵積均居全國前列。然而,過去,這裏的林草資源管理一直麵臨(lin) 著林草部門“單打獨鬥”“小馬拉大車”的困局,缺少基層一線林草建設保護力量,造成林草係統功能嚴(yan) 重弱化,保護和發展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破局從(cong) 2021年6月開始,內(nei) 蒙古自治區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林長製的實施意見》,建立起全域覆蓋的“雙林長”工作機製: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自治區主席擔任總林長,自治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自治區副主席等9位省級領導擔任副總林長,劃定9個(ge) 責任片區,全區共設立林長30895人,貫通了自治區、盟市、旗縣、蘇木鄉(xiang) 鎮、嘎查村五級林長體(ti) 係。在嘎查村級,設立了林長、護林員和草管員為(wei) 主體(ti) 的“一長兩(liang) 員”製。

  自治區森林草原資源保護機製由此發生重大變化——從(cong) 林草部門唱“獨角戲”,轉變為(wei) 黨(dang) 政各部門齊抓共管“大合唱”。

  “林長製管用!”內(nei) 蒙古自治區林長製辦公室負責人宿勝華將其概括為(wei) ——精準護綠、穩步增綠、有效用綠。

  網格化、數字化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林草資源巡護的精準性。

  在烏(wu) 蘭(lan) 察布市察右前旗黃茂營鄉(xiang) ,專(zhuan) 職護林員鄭玉宇和同事們(men) 正在巡山。鄭玉宇拿著手機介紹:“每個(ge) 護林員負責一片網格林區的巡護,一旦有問題,隻需打開App,就能一鍵上報給林長。”

  烏(wu) 蘭(lan) 察布市今年選配護林員12514名,實現了平均每0.49萬(wan) 畝(mu) 林草地至少有1名護林員(草管員)巡護。“前端有人巡,後台有人盯,事件有人查。2022年以來,全市生態護林員巡護裏程80餘(yu) 萬(wan) 公裏、巡護率100%。”烏(wu) 蘭(lan) 察布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林長辦主任蔡桂芳表示。

  林長製激發了黨(dang) 員群眾(zhong) 遍植青綠的積極性。

  “年年栽樹不見樹,明年原地再栽樹。”巴彥淖爾市臨(lin) 河區八一鄉(xiang) 八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級林長唐占江回憶,以前麵對這種困境,一度愁得直撓頭皮。

  如今,八一村在“林長製”基礎上,還探索出一套“本村經驗”——通過構建“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誌願者”上下貫通、橫向覆蓋的體(ti) 係,形成了“百姓巡林、黨(dang) 員監督”的網格化管理格局,逐漸形成“人人一棵樹、戶戶一片林”的管護模式。看著無人管護路段的樹木,唐占江動員黨(dang) 員帶頭認領養(yang) 護。短短幾年,“樹樹有了新主人”,全村栽植了9400多棵樹,還引進新經濟林品種,增加農(nong) 戶綠色收入。

  樹多了,草綠了,林長製給內(nei) 蒙古帶來新的紅利——探索用綠,向多元化發展轉變。

  “目前,全盟有新型林業(ye) 經營主體(ti) 173個(ge) ,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9家。”興(xing) 安盟林長製辦公室負責人耿天良說,“盟裏發布了內(nei) 蒙古首份盟市級生態產(chan) 品總值(GEP)核算成果。在這個(ge) 基礎上,今年,我們(men) 與(yu) 一家企業(ye) 簽訂了林草碳匯經濟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開啟了生態碳匯之旅!”

  “林長製推動了‘林長治’!”內(nei) 蒙古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副局長、林長辦副主任鐵牛感慨,林長製實施兩(liang) 年來,自治區完成造林、種草、防沙治沙分別為(wei) 912萬(wan) 畝(mu) 、3382.8萬(wan) 畝(mu) 、1280.3萬(wan) 畝(mu) ,均位居全國前列,國土綠化實現由規模化向精細化、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綠起來向美起來富起來轉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