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興旺 吸引遊客來“相見”
浙江臨(lin) 安鄉(xiang) 賢助力小山村發展振興(xing)
鄉(xiang) 村興(xing) 旺,吸引遊客來“相見”
在浙西大峽穀的雲(yun) 霧林海間,有一座相見村。8年來,這座半山腰上的村莊逐漸亮起民宿的燈光,響起藝術節的歌聲,開辟出現代化的茶園。火紅的日子,引得村民開懷,遊人如織。
從(cong) 法國歸來的潘青青多年來從(cong) 事旅遊行業(ye) 。8年前,她一頭紮進相見村,從(cong) 整村開發著手,幫助小山村逐漸走上致富路。如今,這座美麗(li) 的村莊,旅遊火了,產(chan) 業(ye) 旺了,年輕村民逐漸回歸,未來發展動力十足。
盤活“空心”山村
相見村位於(yu) 浙江省杭州市臨(lin) 安區龍崗鎮,海拔500—800米,靠山臨(lin) 崖,麵向峽穀。由於(yu) 地處偏僻,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兒(er) 都是浙西山區最人跡罕至的角落之一。
2014年底,負責浙西大峽穀景區運營的潘青青和旅遊公司同事們(men) 一起,考察峽穀沿線各村莊的旅遊發展情況。這一年,民宿經濟方興(xing) 未艾。她希望在這些村莊裏,找到傳(chuan) 統景區轉型的契機,為(wei) 家鄉(xiang) 臨(lin) 安的發展出一份力。
到達相見村這天,正下冬雨。潘青青和同事們(men) 剛一入村,從(cong) 峽穀底部升騰而上的雲(yun) 霧就把一行人包裹在了其中。一時間,空山新雨,雲(yun) 霧繚繞,望向峽穀對岸,滿眼綠竹鬆濤。水墨畫般的景色讓潘青青感到震撼。
那時,相見村還是個(ge) 名副其實的小山村。全村登記在冊(ce) 人口僅(jin) 約430人,常住村民不足百人,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由於(yu) 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缺乏支柱產(chan) 業(ye) 、房屋及設施破舊等原因,村子發展麵臨(lin) 瓶頸。
“要把‘空心村’的資源‘盤活’,把美景‘帶’出大山!”潘青青當即決(jue) 定,發揮多年來在浙西大峽穀景區運營中積累的經驗,同時把在法國深造期間學習(xi) 的旅遊管理知識用起來,為(wei) 相見村量身定製旅遊發展方案。
不久後,潘青青與(yu) 村政府簽訂了整村開發合作協議,圍繞民宿和休閑業(ye) 態開啟探索。她一口氣支付了10年租金,租下8幢老屋,並把其中一間精心改建為(wei) 民宿“相見茶舍”,自己直接經營,其餘(yu) 幾幢邀請誌同道合的朋友共同開發。2016年1月,第一幢民宿建成開業(ye) ;2017年1月,第二幢民宿投入運營;2018年底,第三幢民宿正式落成;2021年,第四幢民宿對外營業(ye) ……漸漸地,整潔現代的民宿集群出現在相見村。
民宿之外,潘青青還帶頭改造了村裏閑置的牛欄、豬欄和各類附房,建成手作工坊、鄉(xiang) 間茶酒吧、團建會(hui) 議室和伴手禮店,同時修整荒地,開辟為(wei) 精品稻田、菜園、茶園,並在田間修築精巧的竹寮、涼亭等,保留鄉(xiang) 村風貌的同時,也為(wei) 遊客提供豐(feng) 富的體(ti) 驗項目。
如今,民宿集群漸漸拉動了整個(ge) 村的發展活力。不僅(jin) 村裏的老屋恢複了人氣,不少留守老人也在家門口“開工”,在民宿和活動場所擔任管家及向導,或幫民宿種菜、種田。目前,民宿為(wei) 村民提供閑置房租賃收入達600萬(wan) 元,每年為(wei) 就業(ye) 村民提供勞務報酬達100萬(wan) 元。2021年,相見村獲評首批臨(lin) 安區“僑(qiao) 亮鄉(xiang) 村”示範點。今年4月,潘青青主理的“相見茶舍”被評為(wei) 浙江省級“鄉(xiang) 村僑(qiao) 舍”。
打造共富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土特產(chan) 是資源寶庫。潘青青介紹,相見村所在的龍崗鎮是“天目青頂”茶的重要產(chan) 區之一,當地出產(chan) 的茶葉品質優(you) 良,獨具特色。然而,由於(yu) 海拔較高,成熟期晚,相見村的茶葉往往會(hui) 錯過一般采摘交易的高峰期,很難賣上好價(jia) 格,村民們(men) 的種植熱情也不高。加之勞動力流失,村裏近500畝(mu) 茶田日漸荒蕪。
為(wei) 了幫相見村的茶葉擦亮招牌,自2017年起,潘青青連續3年承辦全鎮“天目青頂茶評會(hui) ”,同時把“茶評會(hui) ”作為(wei) 民宿的常設活動之一,每年春季邀請遊客烹茶論茗。
經過多方谘詢,潘青青意識到,村裏的茶要想走出山穀,必須走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的路子。為(wei) 此,她出資購買(mai) 了一整套炒茶設備,捐贈給村集體(ti) ,並與(yu) 相見村合作成立了茶葉合作社,建起全鎮第一家現代化炒茶廠。2022年4月,合作社試運營後的短短7天內(nei) ,就用10萬(wan) 元收購了村民采摘的茶青。“合作社還雇用村裏有經驗的老茶農(nong) 進行茶葉炒製、包裝,讓老人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收益。茶廠所得其餘(yu) 利潤全部歸入村裏的共富基金,用於(yu) 改善村民生活。”潘青青說。
潘青青帶頭打造了15畝(mu) 共富稻田、5畝(mu) 共富菜園,為(wei) 村集體(ti) 累計增收超過50萬(wan) 元。“田間種出的新米、無公害高山蔬菜及相關(guan) 農(nong) 產(chan) 品除了滿足民宿需求,還會(hui) 作為(wei) 伴手禮推出,不少遊客離開時都會(hui) 把後備箱塞得滿滿當當。”潘青青說。
當下,相見村的活力引來了更多資源。“由於(yu) 鄉(xiang) 村旅遊及民宿經濟發展火熱,相見村得到了越來越多政府專(zhuan) 項支持。繼2017年獲得景觀村落改造資金、2019年獲得道路拓寬資金後,今年3月,村裏還申請到政府的200萬(wan) 元提升改造資金。我們(men) 計劃把這筆資金用於(yu) 擴大茶廠產(chan) 能並建設觀光茶廠,使茶廠進一步結合民宿集群,做好農(nong) 文旅文章。隨著共富項目不斷推進,村民們(men) 的收入肯定還能再增長!”潘青青說。
期待下次相見
不久前,來自新西蘭(lan) 的袁林夫婦與(yu) 家人一起來相見村度假。這已經是他們(men) 第二次到相見村。在這裏,他們(men) 會(hui) 專(zhuan) 程去稻田裏對坐品茶、在田間賞花采果。“相見村的美麗(li) 風光讓人流連忘返,民宿的各項體(ti) 驗活動也讓人耳目一新。每次離開,我們(men) 都期待著下次繼續相見。”袁林說。
像袁林一樣的回頭客,相見村還有很多。正是一係列充滿鄉(xiang) 村韻味和人文氣息的特色活動,讓遊客樂(le) 意來、留得住。潘青青介紹,目前,除了春季的品茶活動,相見村還在夏季夜晚舉(ju) 辦“螢火蟲回家計劃”,民宿主人帶領客人前往稻田,欣賞星星點點的螢火蟲;秋季豐(feng) 收,潘青青會(hui) 邀請農(nong) 業(ye) 品牌主理人和新農(nong) 人共同舉(ju) 辦“良食餐桌”,推廣本地農(nong) 產(chan) 品;隆冬時節,村裏會(hui) 邀請遊客和全村老少工具參與(yu) “封藏大典”,共封一壇新酒。此外,村裏還會(hui) 策劃推出“相見山穀藝術節”、研學主題的“鄉(xiang) 野四時計劃”等,在引來客流的同時,也讓相見村的名字越叫越響。
隨著端午假期臨(lin) 近,相見村的村民們(men) 都忙了起來。“‘相見茶舍’的房間,兩(liang) 個(ge) 月前就已全部訂滿,其中大部分是來自上海、杭州的回頭客。我們(men) 和村民們(men) 已做好端午期間的民俗活動策劃,準備迎接客人到來。”潘青青說。
隨著相見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村裏的年輕人也在回歸。幾年前,洪鵬辭去杭州市區的工作回到相見村,把自家的老房子改建為(wei) “有來有趣”民宿。稻田夜景、螢火蟲放飛活動等已成為(wei) 他家民宿的招牌項目。
“曾經,村裏人少,晚上七八點就一片漆黑。如今,隨著民宿集群發展越來越旺,晚上站在山穀裏遠觀,能看一片燈光璀璨。”洪鵬說。
“古時候,相見村就是浙皖一帶的商幫約定見麵的地方。現在,這裏再次成為(wei) 八方來客的相見之地。”潘青青說,“希望在相見村見到更多年輕麵孔,也希望更多新僑(qiao) 和鄉(xiang) 賢投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讓相見的故事繼續。”(林子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