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田園有趣 生活有戲
走進位於(yu)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中南部的周家務村,戲曲唱調聲聲入耳。村民們(men) 白天扛鋤頭去田間地頭,務農(nong) 時不忘唱兩(liang) 句京劇;晚上回家飯後拉琴弓,跟鄰居坐在客廳哼一段河北梆子,個(ge) 個(ge) 從(cong) 農(nong) 民變成了“藝術家”。
“我們(men) 村唱戲的曆史有一百多年了,一直都沒有斷,戲曲已經成為(wei) 大家生活的一部分。”78歲的周家務村村民王仲明向記者介紹,以前沒有好的場地,堅持唱戲的人群以老一輩村民為(wei) 主。“現在各級領導對戲曲文化傳(chuan) 承都很支持,給我們(men) 建了戲苑,冬暖夏涼的,年輕人也願意加入進來,我們(men) 就組織大家把戲曲又‘拾掇’起來,演出人員全是村裏的村民,閑暇時間聽戲唱戲,文化生活更加豐(feng) 富了。”王仲明說。
王仲明提到的周家務戲苑占地1800餘(yu) 平方米,可容納300多人,每年舉(ju) 辦各類演出、展覽60餘(yu) 場,於(yu) 魁智、李勝素、王蓉蓉等眾(zhong) 多戲曲名家都曾在此演出,每周還有名家和中國戲曲學院的優(you) 秀師生來村裏傳(chuan) 授知識,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過足“戲癮”。
距離戲苑不到500米,是周家務村重點引進的高端農(nong) 場項目。在這裏,遊客們(men) 可以體(ti) 驗農(nong) 事、觀光旅遊、休閑采摘。
欣賞田園風光、采摘之餘(yu) ,還能看戲,獨特的鄉(xiang) 村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周末帶著孩子來農(nong) 場采摘點新鮮水果,品嚐農(nong) 家美食,露營休閑,沒想到還能看到村民們(men) 精彩的戲曲表演。”遊客周先生表示,一天的行程下來,自己和家人充分感受到了周家務村濃厚的鄉(xiang) 村文化。
田園有趣,生活有戲。近年來,周家務村探索高端農(nong)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戲曲文化相融合的發展方向,全力打造“農(nong) 業(ye) 種植+戲曲文旅+鄉(xiang) 村精品民宿”為(wei) 一體(ti) 的“京劇田園小鎮”。依托農(nong) 家小院、周家有物精品民宿和特色文化品牌,以及戲曲文化節、民俗文化節等大型節慶活動,周家務村不斷豐(feng) 富鄉(xiang) 村文旅產(chan) 業(ye) 業(ye) 態,每年吸引遊客6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文旅收入115萬(wan) 元。
不僅(jin) 在周家務村,廊坊很多地區的文旅事業(ye) 都在蓬勃發展。
在河北省廊坊市絲(si) 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二胡抑揚頓挫,嗩呐高亢明亮,鼓聲雄渾鏗鏘。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le) 團一場2個(ge) 小時的民族管弦樂(le) 音樂(le) 會(hui) 《江山如畫》演出結束後,觀眾(zhong) 們(men) 高興(xing) 地獻上掌聲和歡呼聲,台上演員也輕拍樂(le) 器,揮舞手臂,回應熱情的觀眾(zhong) ,現場氣氛在互動中達到高潮。
由文化和旅遊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民族器樂(le) 展演在廊坊舉(ju) 辦,期間,像這樣的民族樂(le) 團演出和形式創新的快閃活動共有近20場,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奉上了一道道民樂(le) 文化盛宴。
絲(si) 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是廊坊的地標之一,運營以來,引進近200場國內(nei) 外優(you) 質劇目,接待世界各地演員2萬(wan) 多人次,吸引超15萬(wan) 人次觀演,為(wei) 高品質演出進入廊坊提供了場地保證,也為(wei) 廊坊及周邊市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yang) 。
霸州勝芳花燈流光溢彩,香河中幡招式精妙,大廠回族自治縣景泰藍銷往世界……廊坊各地發掘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發展道路。未來,廊坊將繼續堅持“大文旅”發展理念,不斷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做大做精文旅產(chan) 業(ye) ,推動全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徐嘉偉(w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