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城東街道寀盧村——智慧田園引客來
田間,無人翻耕機緩緩移動,一隻隻白鷺在翻耕後的水田裏嬉戲覓食;遠處,稻田連片,綠意盎然,一架植保無人機正在作業(ye) 。
浙江省東(dong) 陽市城東(dong) 街道寀盧村,一幅美麗(li) 的生態農(nong) 業(ye) 畫卷徐徐鋪開。
“現在機械化種植,一個(ge) 人就能種好幾百畝(mu) 稻田。”37歲的郭江華在寀盧村流轉了300餘(yu) 畝(mu) 土地種植水稻,插秧機、無人機、無人翻耕機等現代農(nong) 機一應俱全,年收入可達十幾萬(wan) 元。
依托“千萬(wan) 工程”,寀盧村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樹成行,渠成網”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田園綜合體(ti) ,改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創新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提高了農(nong) 業(ye) 勞動生產(chan) 率和經營效益。寀盧村現擁有耕、種、管、收、烘幹加工農(nong) 業(ye) 機械200多台(套),已實現水稻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
不隻是機械化,智慧化也成為(wei) 寀盧村農(nong) 業(ye) 發展的一個(ge) 亮點。“濕度、光照強度、土壤酸堿度、土壤肥力等影響農(nong) 作物生長的數據,隨時可查。”東(dong) 陽市城東(dong) 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許旭鋒介紹,在加快建設數字浙江的背景下,寀盧村開發農(nong) 房智管、數字田園等特色應用場景,大力開展5G農(nong) 業(ye) 示範園建設。
走進寀盧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智慧寀盧”雲(yun) 平台的大屏幕上,監測數據不斷更新——土地缺啥營養(yang) 、用的什麽(me) 種子、什麽(me) 時候種下、什麽(me) 時候收割,數據都可以給出答案。“有了技術支持,農(nong) 民種植效率更高了。”寀盧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盧陽春說。
既是“智慧田”,也是“風景田”。寀盧村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田園成為(wei) 旅遊“打卡點”。“除了水稻種植,我們(men) 還有水果采摘、休閑垂釣等項目,節假日裏不少遊客專(zhuan) 程前來,體(ti) 驗田園風光。”盧陽春說。
油菜、早晚稻一茬接一茬,紫藤長廊、櫻花大道穿插其中……“源於(yu) 農(nong) 業(ye) ,也要堅守農(nong) 業(ye) ,打造個(ge) 性化、差異化的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盧陽春說,“去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浙江主場活動就是在寀盧村辦的,來了不少遊客。”
田園變公園,農(nong) 田變景區,20年來寀盧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村集體(ti) 收入和農(nong) 民年人均收入分別從(cong) 2003年的70餘(yu) 萬(wan) 元、8000多元,增長到2022年的425萬(wan) 元、8.2萬(wan) 元。“我們(men) 村的村民種糧有補貼,賣糧有錢賺,還有旅遊帶來的收入。”盧陽春說。
改善生態環境,建設和美鄉(xiang) 村。在“千萬(wan) 工程”帶動下,寀盧村將人居環境提升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休閑觀光等有機融合,開展道路整治、水係連通、景觀節點建設等項目,村莊顏值越來越高,先後獲評浙江省綠化示範村、浙江省級美麗(li) 宜居示範村。
讓美麗(li) 田園不斷增值,寀盧村深化一二三產(chan) 融合,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響“寀盧嚴(yan) 選”品牌,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加快推進村內(nei) 企業(ye) 轉型升級;深化農(nong) 旅融合,吸引遊客觀光旅遊。
“今年我們(men) 村裏的農(nong) 業(ye) 科技館要開館了,以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了解農(nong) 業(ye) 知識、體(ti) 驗一下露營營地……”說起寀盧村的未來,盧陽春信心十足。(劉軍(jun) 國 廖睿靈 人民網記者張麗(li) 瑋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