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發展試點先行 紅色旅遊創新突破
本報記者 趙騰澤
七一臨(lin) 近,紅色旅遊日漸升溫,特別是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公布的10家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更是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普遍關(guan) 注。這些單位紅色資源富集、市場基礎較好,初步形成了“紅色旅遊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chan) 業(ye) 留住人”的集聚效應。自2022年12月公布以來,各試點單位有序推進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建設,規劃引領、項目破題、突破瓶頸,正逐步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模式,有效帶動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
擦亮底色 打造品牌
試點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各地持續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擦亮紅色底色,高質量推進紅色旅遊融合發展。
臨(lin) 近七一,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的遊客日益增多,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影像資料,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體(ti) 驗革命戰爭(zheng) 年代裏紅軍(jun) 戰士英勇不屈的鬥爭(zheng) 精神。
自2019年落成開放以來,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累計接待遊客770餘(yu) 萬(wan) 人次,提供講解服務6萬(wan) 餘(yu) 場次。“我們(men) 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持續提升紀念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各地黨(dang) 員幹部紛紛前來緬懷先烈,了解長征曆史,並從(cong) 中汲取奮進力量。”全州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中心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目前,以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為(wei) 核心,全州正著力構建“一心、兩(liang) 帶、六核”的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格局。如圍繞湘江戰役的紅色記憶故事主題,將紅色文化傳(chuan) 承、濱水休閑遊憩與(yu) 青山綠水有機結合,打造一條講述紅色文化、紅色故事、紅色曆史的湘江紅色記憶旅遊帶;圍繞“重走紅軍(jun) 長征路”主題,將湘江戰役紅軍(jun) 長征途經線路與(yu) 湘桂古道有機結合,打造一條涵蓋研學教育、戶外運動的湘桂古道紅色體(ti) 驗旅遊帶,做強紅色旅遊品牌,推動紅色旅遊與(yu) 文化、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業(ye) 等融合發展。
湖北省黃岡(gang) 市紅安縣是全國有名的“將軍(jun) 縣”,這裏走出了紅四方麵軍(jun) 、紅二十五軍(jun) 、紅二十八軍(jun) 3支紅軍(jun) 主力部隊,誕生了200多位共和國高級軍(jun) 事將領,留存下來一批革命舊址,紅色資源十分富集。
為(wei) 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紅安正深化保護開發,努力在健全紅色文化傳(chuan) 承體(ti) 係方麵實現新突破。包括實施紅色資源保護工程,開展紅色資源專(zhuan) 項調研;創建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精品課程;打造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不斷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此外,還有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ang) 縣傳(chuan) 承發揚太行精神,發展紅色旅遊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展示偉(wei) 人風範,講好紅色故事;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古田鎮傳(chuan) 承“古田會(hui) 議”紅色基因,融合客家文化、生態資源等,各地正在充分發揮紅色旅遊帶動作用,持續叫響紅色旅遊品牌。
業(ye) 態融合 拓寬產(chan) 業(ye)
依托富集的紅色資源,各地也在積極加強頂層設計,豐(feng) 富產(chan) 品體(ti) 係, “紅色旅遊+各種業(ye) 態”融合發展步穩蹄疾。
延安1938文化街區、延安紅街等街區熱鬧非凡,《延安延安》《延安保育院》等紅色旅遊演藝層出不窮,延安城市IP、紫砂傳(chuan) 奇等文創品牌豐(feng) 富多樣……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積極推進紅色旅遊與(yu) 多業(ye) 態融合發展,為(wei) 試點建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寶塔區著力圍繞“紅色旅遊+研學教育”,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價(jia) 值,創新研學旅遊產(chan) 品體(ti) 係,做大做強研學旅行體(ti) 驗基地;圍繞“紅色旅遊+鄉(xiang) 村旅遊”,把民宿、鄉(xiang) 村景觀、農(nong) 家生活體(ti) 驗等與(yu) 紅色旅遊有效結合;圍繞“紅色旅遊+文化創意”,以《延安保育院》為(wei) 樣板,創新開發紅色旅遊演藝;深挖紅色文化內(nei) 涵,形成土特產(chan) 係列、手工藝品係列、文化藝術品係列、軍(jun) 事主題係列四大類文創商品;圍繞“紅色旅遊+數字技術”,以《飛躍延安》為(wei) 樣板,推出一批紅色旅遊體(ti) 驗項目等,進一步提高寶塔區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品牌影響力。
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則推動革命老區“紅綠相映”,確立了“以紅帶綠、以綠映紅、紅綠接藍、古今輝映”的發展思路,不斷優(you) 化研學旅遊“紅線”、壯大生態旅遊“綠線”、啟動水上旅遊“藍線”、創新文化旅遊“古線”,推動紅色旅遊與(yu) 各種業(ye) 態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據了解,臨(lin) 沂市還將推動打造“紅色旅遊+農(nong) 業(ye) ”,構建“沂蒙鄉(xiang) 愁”民宿品牌體(ti) 係,建設紅色旅遊引領下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紅色旅遊+康養(yang) ”,整合溫泉度假重點項目;“紅色旅遊+體(ti) 育”,以蒙山為(wei) 中心區域,完善全民健身發展平台和體(ti) 育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具有地域特點的體(ti) 育文化中心等,不斷拓展紅色旅遊產(chan) 業(ye) 鏈。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建設大運河“百裏畫廊”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帶,江西省吉安市井岡(gang) 山市打造以“井岡(gang) 山精神”為(wei) 核心的“紅色+”旅遊產(chan) 品鏈條,河南省信陽市新縣不斷擦亮“28年紅旗不倒”辨識度……紅色旅遊與(yu) 各種業(ye) 態融合發展的實踐正在各地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高位推動 創新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也正高位推動,建立常態化溝通機製,持續跟進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工作。
去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委托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舉(ju) 辦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線上培訓班,專(zhuan) 題教學剖析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的趨勢和導向等,有關(guan) 地區分享了關(guan) 於(yu) 推動紅色旅遊融合發展工作的實踐與(yu) 思考,加快促進紅色旅遊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生態旅遊等業(ye) 態融合發展。
據了解,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會(hui) 繼續在資金利用、項目建設、人才培養(yang) 、市場開拓、產(chan) 品建設等方麵給予傾(qing) 斜支持,根據各地建設情況,適時組織觀摩交流會(hui) ,推廣先進經驗,助力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用好紅色資源、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對此,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若山認為(wei) ,各地可以堅持保護優(you) 先,強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優(you) 化供給體(ti) 係,增強紅色旅遊發展動能完善支撐體(ti) 係,優(you) 化紅色旅遊發展環境。各試點單位要發揮好標杆示範和帶動引領作用,積極探索推動當地紅色旅遊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徑,加快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助力形成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
“各地可以搭建紅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融資平台,促進城鄉(xiang) 要素合理配置與(yu) 流動。打造紅色旅遊品牌,創新鄉(xiang) 村文旅業(ye) 態,形成‘紅色旅遊+鄉(xiang) 村旅遊+城市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連玉明說,可以完善紅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的全產(chan) 業(ye) 鏈,推動文化、旅遊、農(nong) 業(ye) 、教育等融合發展,促進鄉(xiang) 村地區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走出一條革命老區後發趕超、高質量振興(xing) 發展的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