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零售新業態“用武之地”
作為(wei) 宏觀經濟“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正在加緊發力。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進一步確認了這一趨勢。消費數據轉好,根本上得益於(yu) 中國經濟複蘇力度進一步增強,一係列消費政策落地見效,消費場景不斷拓展。
時至年中,國內(nei) 消費發生明顯改善。據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5月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3.7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7%。1月至5月,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18.7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3%,增幅相當可觀。與(yu) 一季度數據對比,可以看出,作為(wei) 宏觀經濟“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正在加緊發力。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進一步確認了這一趨勢。消費數據轉好,根本上得益於(yu) 中國經濟複蘇力度進一步增強,一係列消費政策落地見效,消費場景不斷拓展。其中,以即時零售為(wei) 代表的零售新業(ye) 態所起的作用也很明顯。
2023年是“消費提振年”。日前,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概括了上半年消費的幾大特征:一是升級類商品銷售旺盛;二是餐飲等服務消費持續回升;三是城鄉(xiang) 消費同步恢複;四是線上線下消費較快增長。同時特別指出,“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網絡零售保持快速增長”。分析起來,四大特征均與(yu) 新業(ye) 態存在緊密關(guan) 係。1月至5月,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5.6%。線下場景加快恢複,實體(ti) 零售持續回升,線上線下實現了共贏。
這些特征在今年“618”期間表現得較為(wei) 突出。這個(ge) 體(ti) 現消費市場冷暖的重要“晴雨表”一直備受關(guan) 注,各大零售平台積極備戰,攜線下實體(ti) 門店大規模參與(yu) ,成效明顯。美團閃購顯示參與(yu) 活動的實體(ti) 門店數量超過70萬(wan) 家、覆蓋360餘(yu) 座城市,且呈現全品類繁榮,多個(ge) 品類銷售額呈現三位數的高增長。這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數據既是一大亮點,也充分顯示了中國的消費潛力。
即時零售以“本地實體(ti) +即時配送”的模式,有效鏈接起商家和消費者。從(cong) 商家角度看,它為(wei) 線下實體(ti) 店提供了參與(yu) 大型購物節的機會(hui) ,而不再隻是線上狂歡。它克服了空間和信息的阻隔,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助力社會(hui) 整體(ti) 消費複蘇,消費潛力得以進一步挖掘。即時零售平台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三線及以下城市比一線城市的消費增長表現得更為(wei) 惹眼,這得益於(yu) 即時零售等新業(ye) 態的不斷發展。
從(cong) 消費者角度看,它適應了“我消費我做主”的消費者主權意識。如今,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品質、服務、體(ti) 驗等方麵的要求不斷提高。即時零售一方麵能夠提供更多選擇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麵,越來越多用戶習(xi) 慣“即想即買(mai) 即得”,即時零售恰恰能夠不斷滿足、優(you) 化用戶購物體(ti) 驗。
即時零售的意義(yi) 還不止於(yu) 鏈接消費者和商家。它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實體(ti) 門店廣泛連接,通過本地供給,滿足本地需求,創造本地稅收,解決(jue) 本地就業(ye) ,明顯有助於(yu) 暢通經濟的“毛細血管”。顯然,這些效應遠遠溢出了消費領域。
當前消費究竟是在升級還是降級,一度不無爭(zheng) 議。近來公布的數據證明,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仍在延續。這不僅(jin) 體(ti) 現在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增幅驚人,也體(ti) 現在健康化、品質化、線上化、情感化等明顯趨勢上。即時零售帶來的購物便利和消費者滿意體(ti) 驗,又何嚐不是消費升級的體(ti) 現呢?
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you) 實體(ti) 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四個(ge) 方麵,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隨著政策效應持續發揮,國內(nei) 消費恢複將更為(wei) 強勁,即時零售等新業(ye) 態的“用武之地”也將越來越廣闊。(陸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