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餘村:水碧山青畫不如
【走進美麗(li) 鄉(xiang) 村】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毛應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未到餘(yu) 村,餘(yu) 村的傳(chuan) 說就不絕於(yu) 耳:作家說餘(yu) 村是一首詩,畫家說餘(yu) 村是一幅畫,音樂(le) 家說餘(yu) 村是一首歌……
這到底是一個(ge) 怎樣的迷人村莊?
用無人機從(cong) 空中俯瞰,三麵青峰、翠綠層疊的餘(yu) 村,臥伏在一條狹窄如帶魚狀的山坳裏,群山簇擁,白雲(yun) 纏繞,猶如一葉扁舟行駛在碧波萬(wan) 頃的竹海中。
村內(nei) ,依山而建的竹海人家,幢幢別墅隨坡就勢呈梯形布局,起伏的山、流動的水、搖曳的竹,披翠盈碧,與(yu) 參天的古銀杏樹、翩翩起舞的白鷺、曲徑通幽的遊步道交織在一起,深沉而厚重,清新而典雅。
荷塘裏,肥碩的荷葉在翡翠心窩中珍藏著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珠。荷花則千姿百態,或含苞待放,或如貴妃醉酒,或猶抱琵琶半遮麵,置身其間,滿眼是錦繡,滿塘漾詩畫。
千年古刹隆慶禪院門前的青石牌坊上,“雲(yun) 繞蓮峰千岩競秀,泉旁竹海百澗爭(zheng) 流”的楹聯分外醒目,飛簷翹角的銀杏亭、琉璃瓦廊頂的清風廊、六角形結構的感恩亭組合成一幅彩色長卷,訴說著餘(yu) 村神奇而幽遠的故事。
怎麽(me) 遊餘(yu) 村?村裏一位叫胡嘉怡的同學開了一個(ge) 清單:住在竹海掩映的餘(yu) 村民宿裏,晨練呼吸清新的空氣,上午先去荷花山漂流,後在千年銀杏樹下納涼,下午喝杯咖啡,傍晚到“老胡酒坊”裏享受一下傳(chuan) 統,晚上看星星入睡,清晨於(yu) 鳥鳴中醒來。
餘(yu) 村是綠的世界,連綿起伏、深淺不一的綠,恰似層層湧動的浪,迸發著勃勃生機。全國人大代表、餘(yu)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汪玉成如數家珍:“在餘(yu) 村,百年以上的銀杏樹有61棵,其中有3棵在千年以上,稱為(wei) 銀杏王的樹齡則有1300多歲,主幹需要六人合抱,別看它是‘長壽老人’,但依然枝繁葉茂,像把撐開的綠絨大傘(san) ,遮天蔽日。”
餘(yu) 村又是竹的海洋,去荷塘的路上,橫在路中央有一個(ge) 半圓形的竹編時光隧道,這是餘(yu) 村人的智慧。竹編看似簡單,製作卻極其煩瑣。先破竹成片,後片竹成絲(si) ,縱是竹之稟性,橫為(wei) 人之感性,隻有剛柔並濟,絲(si) 絲(si) 環扣,留下縱橫交錯的縝密,才能織就這經天緯地的精致,此風景既可遮陽避雨供遊客小憩,又展現出餘(yu) 村的竹子特色。
好竹連山覺筍香,淡淡清香的竹筍在餘(yu) 村人心中地位特殊,四時不乏筍,餐餐不離筍,冬有冬筍,春有毛筍,夏有鞭筍,為(wei) 能每天吃到新鮮的竹筍,餘(yu) 村人積累了一整套竹筍加工製作方法,如醃筍、醬筍、泡筍、筍衣、筍幹、清鬥筍等,在銀杏王樹正後方,有家以炒筍出名的習(xi) 風堂餐館,運用燴、爆、炒、燜等10餘(yu) 種烹飪手藝,或獨立成筍,或輔以各種原料配合成菜,有200多道菜式,成為(wei) 吳越美食文化中綻放的一朵奇葩。
70多歲的李榮珍阿姨在餐館打工,看到客人經常久等,一直納悶,自古以來就吃筍,怎麽(me) 今天筍成了賓客的最愛?老板悄悄透露說,今天人們(men) 吃筍,除了味道,更多了一重營養(yang) ,由於(yu) 筍中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磷、鎂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成分,加之鮮、嫩、香、脆,使人百吃不厭。再者“吃”的是環境,在門口由巨大的半圓形玻璃罩建成的包廂,客人們(men) 透過玻璃看著參天的古樹,在時尚雅致環境中吃著香筍,喝著老酒,就有了穿越的感覺。
穿越的場景在餘(yu) 村比比皆是,廢棄礦坑如今成了時尚的露營基地,空曠的大草坪成了音樂(le) 人放歌起舞的大舞台,過去的化工廠遺址變成了現在的全國首家零碳圖書(shu) 館,傳(chuan) 統烤燒餅與(yu) 現代貓屎咖啡屋並行不餑,土特產(chan) 與(yu) 電商直播攜手並肩,原村民與(yu) 30多個(ge) 全球合夥(huo) 人中1500多新村民相處和諧。
入夜,餘(yu) 村則又是一番迷人的景色,伴隨著空靈夢幻的音樂(le) ,數萬(wan) 盞燈光隨梯形山勢變幻莫測地閃耀,流光溢彩,火樹銀花。自今年元宵節開始,餘(yu) 村的燈光秀,惹得每天夜裏人山人海。
隨著光影不斷變化,一瞬一景,一步一畫,山的偉(wei) 岸、水的靈韻、竹的秀色、村的雅致,在多重立體(ti) 光影的映照下,或粗黑濃重,或輕淺虛浮,或絢麗(li) 多彩,宛如“天上人間”。更令人稱奇的是,在蜿蜒如飄帶的環村道路上,地麵上光隨人動,人在路上走,花滿路,鳥在飛,魚在遊,但人一離開,剛才地麵上活靈活現的花、鳥、魚、蟲等圖案就無影無蹤,新穎有趣。汪玉成說,這是應用了雷達人體(ti) 感知傳(chuan) 感技術,結合現代燈光藝術及人工智能技術,以增強視覺效果和吸引力。
神奇的世界在餘(yu) 村目不暇接,三棵高7米、冠幅5米的零碳樹,在夜色裏獨成一景,隻見樹枝如楊柳倒垂,時而樹葉上閃現出不同顏色光芒,如瀑布傾(qing) 瀉自上而下潑灑飛流,時而又從(cong) 樹幹自下而上,飛濺著向樹葉拋灑似玉如銀的水珠,閃爍著五彩繽紛的霞光,如煙,如霧,如夢。設計師說,這三棵樹的樹葉頂部用光伏薄膜來采集太陽能,白天吸能,晚上發光,遊客在此打卡排起了長龍。
人們(men) 穿行在這光影世界裏,享受著閑適與(yu) 歡樂(le) ,暢遊在這繁星閃耀的銀河裏。
古樸靜謐,又不失熱鬧;極盡傳(chuan) 統,又接軌潮流;既有文藝情調,又有科技魅力;既富含中國氣韻,又不乏世界風情。在餘(yu) 村,可觀鄉(xiang) 村之變,可品鄉(xiang) 村之美,可見鄉(xiang) 村之未來。聯合國前副秘書(shu) 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索爾海姆來到餘(yu) 村有感而發:“這是未來中國的模樣,也是未來世界的模樣!”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秘書(shu) 長祖拉布 波洛利卡什維利今年2月23日不遠萬(wan) 裏來到餘(yu) 村,親(qin) 授“最佳旅遊鄉(xiang) 村”牌匾時脫口而出:“這裏真是一個(ge) 好地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