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法工委:現行法律對“AI換臉”詐騙有規定
近期,利用“AI換臉”技術進行視頻合成進而實施詐騙的新聞引起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製工作委員會(hui) 發言人臧鐵偉(wei) 今天回應,利用“AI換臉”技術實施詐騙,是一種新型的電信網絡詐騙,需要廣大群眾(zhong) 提高識騙防騙意識,也需要有關(guan) 部門依法加強治理和執法,追究相關(guan) 人員法律責任。
發言人臧鐵偉(wei) 表示,從(cong) 法律方麵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刑法等法律為(wei) 打擊治理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了充分支撐。2022年9月2日審議通過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定義(yi) 、手段、部門職責、企業(ye) 責任和行業(ye) 治理、新業(ye) 務涉詐風險評估等作了規定。當前,各方麵應當全麵貫徹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依法嚴(yan) 厲懲治包括利用AI技術在內(nei) 的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活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製工作委員會(hui) 發言人 臧鐵偉(wei) :“萬(wan) 變不離其宗”,通過“AI換臉”進行詐騙的行為(wei) ,與(yu) 傳(chuan) 統的詐騙行為(wei) 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隻是手段有所不同。對於(yu) 構成詐騙罪的,要依照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於(yu) 為(wei) 利用“AI換臉”實施詐騙行為(wei) 提供技術支持和幫助的,要根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規定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還要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規定的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追究刑事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