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滬蘇地鐵互通 長三角核心城市深度同城化

發布時間:2023-06-26 09:44: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24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正式投入運營,並與(yu)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實現無縫換乘,長三角核心城市間首次實現地鐵係統跨省互聯互通。

  至此,上海與(yu) 蘇州之間開啟地鐵同城時代,兩(liang) 地居民迎來這一長三角一體(ti) 化的標誌性進展。交通先行加速要素流動,將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帶來新活力。

  熱情與(yu) 憧憬

  24日上午,蘇州、上海都有大雨,但並沒有影響市民趕乘地鐵的熱情。上午11時許,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正式投運,在花橋站閘機口等候的人們(men) 紛紛刷卡、魚貫而入,一旁的工作人員不停喊話引導。

  “人們(men) 趕乘蘇州‘11號線’的熱情程度令我驚訝。”上海一家企業(ye) 的負責人胡稼楨如此感慨。據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統計,6月16日至20日,蘇州“11號線”試乘期間,就有25.8萬(wan) 人前來“打卡”。

  市民的熱情並不令人意外。2013年,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延伸至蘇州昆山,成為(wei) 中國首段跨省地鐵線路。如今,昆山與(yu) 上海間地鐵日均通勤量已達6萬(wan) 多人次。

  住在昆山的王步超是上海一家企業(ye) 的軟件工程師。地鐵連通後,他可以與(yu) 分在兩(liang) 座城市的親(qin) 人頻繁團聚。

  對同城地鐵的向往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早上無錫小籠包、中午蘇州三蝦麵、下午昆山大閘蟹,晚上漫步上海灘……蘇州市民趙文敏說,出門不開車,有滋味的生活舉(ju) 步可及。

  蘇州市社科院院長王俊表示,地鐵互通將讓長三角居民的消費半徑擴大,更多內(nei) 需有望釋放。

  傳(chuan) 承與(yu) 融合

  繡衣站,因靠近昆山老城的繡衣弄而得名,站外就是昆曲文化中心。這個(ge) 濃縮了“蘇州腔調”的文化符號通過地鐵站台而活化重生:候車廳裏高聳的榫卯式建築、飄逸的蘇繡絲(si) 綢、悠揚的昆曲節奏,讓人不覺放慢了腳步。

  蘇州“11號線”采用無人駕駛,列車車廂首尾貫通,車內(nei) 外智慧屏隨時提示到站信息和車廂擁擠度。記者站在車頭隔著玻璃眺望,感覺仿佛穿越時空。

  “11號線實際是蘇州的第6條地鐵線路,超前命名體(ti) 現了蘇州融入長三角一體(ti) 化的雄心。”蘇州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文學說。

  此次地鐵全線互通將滿足兩(liang) 地日常穩定的通勤需求,從(cong) 蘇州市區到達上海市區隻需約2個(ge) 小時。同濟大學研究生郭龍燦說,文藝的“網紅車站”、充滿科技感的新設施,讓“擠地鐵”不再可怕。

  一輪安檢、一碼聯乘……更多蘇州人和上海人可以出了家門直達目的地,不斷拉近心理距離。地鐵互通之際,記者在高鐵蘇州北站聽到一位老阿姨用上海話跟便利店銷售員聊天:“以後,我坐地鐵來看你們(men) 。”

  協同與(yu) 未來

  作為(wei) GDP在長三角排名前兩(liang) 位的城市,上海與(yu) 蘇州地緣相近、人緣相親(qin) ,合作緊密。20世紀80年代,來自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師”助力蘇州等地創造了蜚聲中外的“蘇南模式”。

  如今,蘇州著力打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創新產(chan) 業(ye) 集群,與(yu) 上海協同發展。許多世界500強企業(ye) 中國區總部設在上海,在蘇州就近設廠。

  東(dong) 南大學城鄉(xiang) 規劃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興(xing) 平認為(wei) ,地鐵連通上海與(yu) 蘇州不僅(jin) 有利於(yu) 蘇州從(cong) 外向型製造業(ye) 大市向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新高地轉型,更有利於(yu) 以人為(wei) 核心的創新要素在兩(liang) 地間實現同城化流動,將滬蘇聯結成科創共同體(ti) 。

  “長三角地區正加快發展為(wei)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便捷的交通是必備條件。”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何建華說,交通之利將讓上海作為(wei) 長三角“火車頭”的帶動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太湖東(dong) 岸,蘇州軌交3號線西延計劃與(yu) 無錫地鐵3號線銜接,將讓從(cong) 上海出發的地鐵向西延伸得更遠。“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呈現新的前景。(記者楊紹功 楊丁淼 有之炘)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