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居家政到養老育兒 到家服務升級擴容
從(cong) 上門保潔到上門整理收納、從(cong) 上門清洗家電到維修智能設備;未來,年輕人“上門代廚”,老年人“上門護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家服務正在不斷升級擴容。受益於(yu) 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支付的普及,到家服務讓國人家庭生活更加便捷。
到家服務進入萬(wan) 億(yi) 級市場行列
到家服務行業(ye) 是指為(wei) 客戶提供上門服務的企業(ye) ,其服務領域包括到家維修、家居服務和家政服務等。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在線支付技術的普及,以及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能力提升,中國到家服務行業(ye) 得到了快速增長。《2023年中國到家服務行業(ye) 發展情況藍皮書(shu) 》顯示,通過在線平台,用戶可以方便地預約和支付服務,而服務提供商則能夠通過互聯網拓展服務範圍和提高服務質量。這種便捷的服務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客戶的尋找成本,提升了供給與(yu) 需求的匹配效率,到家服務的興(xing) 起正是得益於(yu)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
在過去十年間,隨著經濟增長、人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居民消費能力得到提升,為(wei) 到家服務行業(ye) 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推動了行業(ye) 的蓬勃發展。
調查顯示,到家服務行業(ye) 的市場規模在2017年為(wei) 4400億(yi) 元,2021年起已進入萬(wan) 億(yi) 級市場行列,並仍在不斷增長。而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xi) 慣的轉變,對到家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使得行業(ye) 得到快速發展,並逐漸形成多元化、多層次、高質量的發展格局。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設備在到家服務行業(ye) 中的應用,行業(ye) 與(yu) 平台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內(nei) 容更加豐(feng) 富,預計市場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
家政、洗衣、裝修、教育、按摩、美容、美甲、美發、廚師、二手回收……如今,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傳(chuan) 統領域服務,都可以到家。
從(cong) 業(ye) 人數增加提供專(zhuan) 業(ye) 技能服務
經過數個(ge) 小時的整理、收納,將原本雜亂(luan) 無章的房間變得井井有條——隨著人們(men) 精致生活理念的轉變,整理收納師這個(ge) 職業(ye) 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2021年人社部公示的新職業(ye) 目錄中,“整理收納師”被納入“家政服務員”類別。
新職業(ye) 的湧現,促進了到家服務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人員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cong) 事到家服務行業(ye) ,提供專(zhuan) 業(ye) 技能和服務,這也為(wei) 行業(ye) 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政策對到家服務行業(ye) 的支持也是其快速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之一。政府在推動共享經濟發展和就業(ye) 增加方麵采取了積極的舉(ju) 措,出台相關(guan) 政策,鼓勵企業(ye) 創新、提高服務質量,並加強對行業(ye) 的監管等,為(wei) 到家服務行業(ye) 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共享經濟的興(xing) 起,改變了傳(chuan) 統服務業(ye) 需要麵對麵、同時同地交易且不可複用的低效率特性,通過“互聯網+”創新使得隨時隨地、批量複製的服務型消費成為(wei) 可能,並且擴大了服務半徑,有力提升了服務業(ye) 生產(chan) 效率。同時,共享經濟讓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被打破,過去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存量資源和勞動力被充分調動,大大強化了服務業(ye) 的供給能力。此外,共享經濟降低了創新創業(ye) 的門檻和成本,過去必須依賴企業(ye) 等組織才能完成的商業(ye) 行為(wei) ,如今緊靠小微個(ge) 體(ti) 即可達成,增加了服務供給的豐(feng) 富性、多樣性。
到家服務覆蓋靜態動態“家”場景
在家一失手,手機屏幕摔碎了!這時,無論出門維修還是寄送維修,都需要花費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成本,上門維修就成了省時省力的新選擇:小程序下單,半個(ge) 小時後師傅拎著工具箱登門,經過半個(ge) 小時的換屏操作,手機屏幕煥然一新。
僅(jin) 以上述手機上門維修服務為(wei) 例,隨著業(ye) 務的高速發展,這一服務場景正在不斷升級,平台正在將單一的手機維修業(ye) 務提升為(wei) 集合手機、智能設備、機器人、無人機維修等3C數碼及家電維修的綜合性服務,並且縱向覆蓋更多場景,包括提供原廠配件、高品質配件、安裝等多樣化服務。
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為(wei) 共享經濟和到家服務行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到家服務行業(ye) 圍繞“家”的場景充分挖掘用戶需求,不但逐步覆蓋了家電維修、家居服務、室內(nei) 保潔、整理收納、家電清洗等靜態服務場景,還在向月嫂、家教、老人陪護等動態服務場景拓展,囊括了居家生活的飲食起居、養(yang) 老育兒(er) 等需求。這些服務場景的豐(feng) 富多樣化滿足了人們(men) 對生活便利和高質量的需求。
同時,互聯網的發展與(yu) 應用,有效地降低了到家服務客戶的尋找成本,增加了客戶與(yu) 到家服務企業(ye) 之間信息的透明度,有效提升了行業(ye) 供給與(yu) 需求的匹配效率。
在這個(ge) 充滿潛力的市場中,誕生了許多到家服務平台,如閃修俠(xia) 、Hi維修、91暢修保、神州聯保、快可立全國聯保、啄木鳥家庭維修、叮叮快修等。每個(ge) 平台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商業(ye) 模式,為(wei) 消費者和服務提供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機會(hui) 。
不過,各平台也存在著不同的經營痛點,例如維修依賴於(yu) 精細作業(ye) 的技術,容易形成透明度模糊導致小病大修等問題;家政服務則存在勞動者流動性大、專(zhuan) 業(ye) 化人才缺口明顯等問題。
“懶人經濟”催生新興(xing) 到家服務
近年來,由於(yu) 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傾(qing) 向於(yu) 通過“購買(mai) 服務”來提升生活幸福指數,“懶人經濟”走進大眾(zhong) 視野。“上門代廚”“上門護理”等新興(xing) 到家服務開始湧現。
“上門代廚”翻紅?
“上門代廚”是網上興(xing) 起的一種為(wei) 陌生人上門做飯的服務。消費者要在相關(guan) 平台和廚師溝通後下單,即可享受上門到家的代廚服務。其服務模式有兩(liang) 種:專(zhuan) 業(ye) 廚師上門和兼職上門做飯。
其中,專(zhuan) 業(ye) 廚師上門模式由廚師入駐的平台進行運營,菜係覆蓋全麵,服務對象以商務宴請或私人家宴為(wei) 主。
兼職上門做飯屬於(yu) 家政服務一類,目前以服務者和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ti) 發布信息進行溝通為(wei) 主,暫無規模較大的代廚平台,服務內(nei) 容多為(wei) 家常菜式,價(jia) 格相對便宜。在各大平台上搜索“上門做飯”“代廚”,可跳出大量兼職信息。這些“大廚”曬出廚藝,按菜品數量標出價(jia) 格,如“兩(liang) 菜一湯48元,四菜一湯88元……”還可提供買(mai) 菜、洗碗、廚房清潔等服務。
不過,“上門代廚”服務領域整體(ti) 也麵臨(lin) 著定價(jia) 規則不一、安全管理困難,以及權益維護困難等問題。其實,早在2014年,市場上就曾出現過主打廚師上門服務的平台,也湧現出不少代廚項目。但由於(yu) 盈利模式不清晰、供需連接未打通、廚師規範化水平低等原因,一批代廚平台相繼沒落。如今,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代廚服務再次登場。雖然依舊麵臨(lin) 風險和爭(zheng) 議,但作為(wei) 社會(hui) 分工細化新職業(ye) ,其發展前景仍然被業(ye) 內(nei) 看好。《藍皮書(shu) 》建議,相關(guan) 部門和平台企業(ye) 正麵引導和規範該行業(ye) 律康發展,如參照網約車、家政等成熟的服務管理模式,確定行業(ye) 準入門檻,完善支付方式、糾紛解決(jue) 路徑等事項,對整個(ge) 服務過程量身定做質量評價(jia) 和管理辦法等。
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激增
上門護理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1年,我國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已經超過1.8億(yi) ,占老年人總數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有4400萬(wan) 左右。失能、高齡、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帶病生存的老年人對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激增。
當前上門護理服務平台運營主要通過與(yu) 醫療機構合作或醫療機構入駐平台的方式,由患者提出上門護理申請,由平台派遣覆蓋範圍內(nei) 的注冊(ce) 護士,提供專(zhuan) 業(ye) 的護理服務。同時,部分平台還與(yu) 保險公司合作,以保險產(chan) 品為(wei) 補充,打造“健康+保險服務”的模式,吸引更多患者關(guan) 注。提供的上門護理項目主要集中在基礎護理、母嬰護理、專(zhuan) 科護理、檢驗服務等方麵,具體(ti) 包括靜脈采血、普通換藥、PICC換藥、導尿、留置胃管、壓瘡護理、造口護理、外科拆線等數十種家庭護理項目,涵蓋了一般家庭對護理服務的基本需求。目前主要的上門護理平台有:醫護到家、金牌護士、格爾護士等。
與(yu) 生活照護不同,護理是具有不確定性、高專(zhuan) 業(ye) 性、高風險性和侵襲性的醫療行為(wei) ,亟須明確醫療規範以保證醫療安全。《藍皮書(shu) 》提出,雖然當前平台主要依靠專(zhuan) 業(ye) 醫療機構護理人員開展上門服務,但是仍然麵臨(lin) 相關(guan) 行業(ye) 規範缺失、護理服務範圍及責任不明晰等問題,此外,由於(yu) 護理內(nei) 容多且複雜,不同的護理內(nei) 容需要的護士水平不一,如何做好護士分級並根據護理內(nei) 容精準派單給護士也是平台繼續發展的突破點。
文/本報記者 陳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