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年輕人與博物館的橋梁
【講述】
搭建年輕人與(yu) 博物館的橋梁
講述人:中國絲(si) 綢博物館社會(hui) 教育部主任 樓航燕
5000多年前,中國人馴化了蠶,開始養(yang) 蠶繅絲(si) 。之後數千年中,織繡印染的工藝不斷改良創新,形成了輝煌燦爛的服飾文化。作為(wei) 中華文明重要文化符號的漢服,曆經千年發展變遷,款式豐(feng) 富,所搭配的妝容發型各樣,它不僅(jin) 承載著印染織繡等凝聚匠心的傳(chuan) 統工藝,還具有濃厚雅致的文化底蘊。
我所在的中國絲(si) 綢博物館坐落在美麗(li) 的杭州西子湖畔,是一座紡織服裝類專(zhuan) 業(ye) 博物館。博物館共有藏品近70000件,其中代表性的文物包括出土於(yu) 絲(si) 綢之路沿途的漢唐織物、北方草原的遼金實物、江南地區的宋代服飾、明清時期的官機產(chan) 品以及近代旗袍和像景織物等,全方位展示了中國五千年的絲(si) 綢曆史及文化。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關(guan) 注並熱愛漢服文化,這一點我在工作中感觸很深。漢服可以幫助他們(men) 近距離感受古代生活和風俗,深入了解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禮儀(yi) ,表達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也成為(wei) 年輕人社交分享的“流行風尚”,成為(wei) 一種具有吸引力和審美情趣的文化體(ti) 驗。
雖然各地的漢服活動風起雲(yun) 湧,但是這些活動大多是年輕人自發舉(ju) 行,博物館鮮有介入。中國絲(si) 綢博物館作為(wei) 紡織服裝類專(zhuan) 業(ye) 博物館,特別關(guan) 注位於(yu) “衣食住行”之首的“衣”,一直以來以豐(feng) 富的服飾文物藏品為(wei) 依托,開展古代紡織服飾的科學保護和研究,並且通過教育活動,將文物保護和研究成果向公眾(zhong) 展示和傳(chuan) 播。那麽(me) ,我們(men) 何不充分發揮自身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打造全新的、別樣的漢服節呢?
於(yu) 是,在2018年,中國絲(si) 綢博物館舉(ju) 辦了首屆“國絲(si) 漢服節”,以“讓文物活起來,讓生活更美好”為(wei) 口號,以博物館學術研究為(wei) 基礎,通過專(zhuan) 題講座、文物鑒賞、漢服之夜、銀瀚論道、手工藝集市等活動,為(wei) 廣大觀眾(zhong) 特別是傳(chuan) 統服飾愛好者搭建互動平台、共享文物資源。如今,國絲(si) 漢服節已經連續舉(ju) 辦6屆,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漢服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逐漸成為(wei) 年輕人心目中一年一度的傳(chuan) 統服飾盛會(hui) 。活動入場券常常一票難求,相關(guan) 話題也屢次登上網絡熱搜。
在每年國絲(si) 漢服節上,我們(men) 都會(hui) 邀請服飾領域專(zhuan) 家舉(ju) 辦專(zhuan) 題講座,向漢服愛好者普及服飾文化,同時精選具有代表性的館藏服飾進行文物鑒賞。專(zhuan) 家會(hui) 將服裝的內(nei) 部細節,比如衣服的尺寸、褶皺、裁剪等展示給觀眾(zhong) ,讓觀眾(zhong) 有機會(hui) 近距離觀賞古代服飾。
“漢服之夜”是國絲(si) 漢服節的亮點和高潮,參演團隊由年輕的漢服愛好者組成,所展示的服飾均有文物或文獻記載,通過情景再現和現場講解,展現古代服飾的多樣性和係統性,也為(wei) 漢服發展正本清源,引領現代漢服走上更優(you) 更好的發展路徑。
“銀瀚論道”是為(wei) 廣大漢服愛好者量身打造的論壇,邀請“同好”結合每年漢服節的主題分享心得體(ti) 會(hui) ;手工藝集市招募非遺手工藝匠人,為(wei) 他們(men) 提供宣傳(chuan) 、展示和銷售的平台;“漢服萌娃秀”通過邀請小朋友進行漢服走秀展示,在孩子心中播下熱愛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我們(men) 還與(yu) 國外的漢服社團和孔子學院聯動舉(ju) 辦“國絲(si) 漢服節雙城記”,加強國絲(si) 漢服節的海外傳(chuan) 播,增加海外華人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世界人民對中國服飾文化的認知。
國絲(si) 漢服節的成功舉(ju) 辦,與(yu) 我們(men) 的用心策劃密不可分,也離不開漢服愛好者的鼎力相助。2021年國絲(si) 漢服節上,“漢服之夜”活動有40餘(yu) 個(ge) 團隊報名,為(wei) 了呈現最好的表演效果,他們(men) 不計成本和投入,盡心盡力設計表演漢服、策劃情景劇、拍攝微電影等等。今年的“國絲(si) 漢服節·佳節有時”中有一項“八仙”打卡的遊園活動,“八仙”扮演者需要全天遊走在館內(nei) 為(wei) 觀眾(zhong) 蓋章,十分辛苦。在招募令發布後,竟收到了近百位年輕人的報名,讓我們(men) 特別感動。
作為(wei) 博物館主辦的漢服節,國絲(si) 漢服節在博物館與(yu) 觀眾(zhong) 之間、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漢服愛好者之間搭建了互動交流的平台,不僅(jin) 讓博物館更加了解觀眾(zhong) 的需求,讓文物能夠持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讓觀眾(zhong) 能夠從(cong) 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中有所收獲,使傳(chuan) 統服飾文化更好傳(chuan) 承下去。
《光明日報》(2023年06月27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