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規模超1.2萬億元 工業互聯網加速向全產業鏈延伸

發布時間:2023-06-29 10:26: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工業(ye) 互聯網加速向全產(chan) 業(ye) 鏈延伸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已超1.2萬(wan) 億(yi) 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240家。工業(ye) 互聯網正加速從(cong) 生產(chan) 場景延伸到全產(chan) 業(ye) 鏈。記者獲悉,下一步我國將研究出台推動工業(ye) 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完善新階段發展頂層設計,增強我國工業(ye) 互聯網技術產(chan) 業(ye) 供給能力,打通數實融合發展瓶頸。

  向全產(chan) 業(ye) 鏈延伸

  在湖南長沙,一台焊接機器人剛剛垂下焊槍,遠在600公裏外的樹根互聯廣州展廳大屏幕上,各項指標實時呈現。

  “我們(men) 研發的‘根雲(yun) 工業(ye) 互聯網操作係統’已連接超120萬(wan) 台高價(jia) 值工業(ye) 設備,把工廠下料分揀、焊接、機加等不同工藝段的設備運行數據采集上來,看清了設備運行狀態。”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dong) 東(dong) 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看似生產(chan) 已經飽和的產(chan) 線,實際上有大量的待機和生產(chan) 等待時間。企業(ye) 通過計劃排產(chan) 、過程監督、質量控製的在線化、智能化管控,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產(chan) 能,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優(you) 產(chan) 。

  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240家,跨行業(ye) 跨領域平台達到28家。工業(ye) 互聯網全麵融入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新模式新業(ye) 態創新活躍。

  工信部協同推進“5G+工業(ye) 互聯網”,推動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等一大批典型場景在千行百業(ye) 落地,推動5G應用加速由生產(chan) 輔助環節向核心環節延伸。

  “工業(ye) 互聯網對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智能化改造的成效非常明顯,其應用深度已經從(cong) 生產(chan) 輔助環節的信息化向核心生產(chan) 環節的數據分析優(you) 化拓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說,目前工業(ye) 互聯網在視覺質檢、智能倉(cang) 儲(chu) 、質量追溯、智能排產(chan) 、精益生產(chan) 等8個(ge) 場景中的應用占比超過50%,在優(you) 化工藝、設備故障診斷與(yu) 預測等建模分析類場景的應用占比大幅提升,範圍從(cong) 龍頭企業(ye) 向全行業(ye) 覆蓋。

  餘(yu) 曉暉表示,從(cong) 研發設計到品牌營銷,以及基於(yu) 智能產(chan) 品和智能服務的商業(ye) 模式創新,是工業(ye) 互聯網從(cong) 製造環節向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延伸拓展的重要方向。

  推動規模化應用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當前工業(ye) 互聯網已經邁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應著力破解製約工業(ye) 互聯網規模推廣的痛點和難點。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yu) 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榮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在準確研判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短板弱項基礎上,需要提出適應和引領我國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係統性政策措施,加強製度創新和係統部署,進一步完善工業(ye) 互聯網技術體(ti) 係、標準體(ti) 係、應用體(ti) 係。

  值得關(guan) 注的是,相關(guan) 部門正加快部署,優(you) 化發展環境,推動工業(ye) 互聯網規模化應用。

  工信部近日印發的《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項工作組2023年工作計劃》提出,將開展網絡體(ti) 係強基行動、標識解析增強行動、平台體(ti) 係壯大行動、數據匯聚賦能行動、新型模式培育行動等11項重點行動。其中提出,推動出台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規模發展政策文件。推動各地、各行業(ye) 建設二級節點累計超過300個(ge) ,標識注冊(ce) 總量突破4000億(yi) ,日均解析量達1.5億(yi) ,企業(ye) 接入數量達30萬(wan) 家,上線遞歸節點不少於(yu) 20個(ge) 。聚焦重點製造業(ye) 集聚區,組織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賦能深度行、“平台+園區”賦能深度行活動,總結服務規範,研製“平台+園區”評價(jia) 方法,推廣落地路徑,促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和普及。

  記者獲悉,工信部將優(you) 化完善新時期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政策體(ti) 係,研究出台推動工業(ye) 互聯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聚焦關(guan) 鍵技術、互聯互通、數據應用等關(guan) 鍵領域,加快構建技術體(ti) 係、標準體(ti) 係、產(chan) 品體(ti) 係,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樹新板,不斷增強我國工業(ye) 互聯網技術產(chan) 業(ye) 供給能力,打通數實融合發展瓶頸。

  持續降低轉型門檻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數字化轉型投入成本短期內(nei) 不一定能夠轉化為(wei) 收益,這對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的資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進一步增加了中小企業(ye) 轉型難度,因此需要從(cong) 多方麵著手,持續降低企業(ye) 轉型門檻。

  長江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院蘇州研究中心主任、蘇州科技大學教授徐天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不少製造業(ye) 企業(ye) 往往存在因為(wei) 缺專(zhuan) 業(ye) 人才“不敢轉”、缺錢缺技術“不願轉”、設備製式數據標準不統一“不能轉”、缺智能化診斷和後續服務“不會(hui) 轉”等障礙。他認為(wei) ,企業(ye) 應選擇適合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同時數字化改造應是全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實現數字化協同運營,要形成數據流的融合兼容。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集中度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跨平台互聯互通。他認為(wei) ,大企業(ye) 可以自建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而多數中小企業(ye) 可以通過公有雲(yun) 使用第三方平台,將工業(ye) 控製從(cong) 本地擴展到雲(yun) 端,實現遠程維護。

  肖榮美建議,加大對工業(ye) 互聯網技術產(chan) 品研發的資金支持力度,持續夯實鞏固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基礎。不斷提升重點行業(ye) 與(yu) 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水平,加快向礦山、能源、醫療、交通、物流等行業(ye) 融合推廣。積極利用工業(ye) 互聯網推動短板產(chan) 業(ye) 補鏈、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延鏈、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建鏈,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