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轉贈票 票務市場重拳整治能否按倒瘋狂的“黃牛”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迅速升溫,但倒票“黃牛”的瘋狂操作嚴(yan) 重擾亂(luan) 市場秩序,讓眾(zhong) 多充滿期待的觀眾(zhong) “意難平、情難卻”,《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針對“黃牛”倒票亂(luan) 象進行了調查報道。為(wei) 營造良好的演出市場環境,北京文旅、公安、文化執法、市場監管等多部門聯合開展打擊演出票務市場“黃牛”倒票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相關(guan) 舉(ju) 措陸續出台,規章製度相繼完善,市場亂(luan) 象初步遏製。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和法律界人士指出,未來仍需加強部門聯動、精準打擊、疏堵結合,營造票務市場良好生態環境,最大限度保障觀眾(zhong) 文化權益。
多部門聯動執法打出整治“組合拳”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票務係統采集與(yu) 服務平台數據監測,截至2023年5月底,今年全國營業(ye) 性演出場次近9萬(wan) 場,票房收入超110億(yi) 元,接待觀眾(zhong) 2500餘(yu) 萬(wan) 人次。在演出市場如火如荼之際,倒票“黃牛”也忙得不亦樂(le) 乎。官方售票平台“一票難求”、加價(jia) 購票應有盡有,引發消費者強烈不滿。
針對演出票務市場亂(luan) 象,北京多部門聯合發起打擊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的專(zhuan) 項整治工作,並製定《關(guan) 於(yu) 開展營業(ye) 性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亂(luan) 象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的方案》,從(cong) 票源管理、規範售票、現場執法、行業(ye) 自律等10方麵細化各部門職責任務。
記者了解到,北京建立多部門協同監管工作機製,對近期舉(ju) 辦的8台19場熱門演出進行服務提示和監督約談提醒,嚴(yan) 格票源、售票兩(liang) 環節管理,密切監測、限製和打擊熱門演出二手票非法高價(jia) 轉售倒賣行為(wei) 。
對熱門大型演出現場開展重點監管,是專(zhuan) 項整治工作的重要舉(ju) 措之一。每場熱門演出,文旅、公安、文化執法等部門均聯合行動,打擊非法倒票擾序人員。特別是在近期舉(ju) 辦的“五月天”係列演唱會(hui) 期間,北京警方在外圍設立了打擊“黃牛”指揮部,查獲處理“黃牛”倒票人員57人。
為(wei) 全鏈條打擊網絡“黃牛”,北京文旅、公安、網信、文化執法等部門密切協助配合。5月底,相關(guan) 部門發現外地一家電商向在京和其他省市群眾(zhong) 高價(jia) 倒賣熱門演出票,非法獲利2萬(wan) 餘(yu) 元。經查,該商戶在微信群內(nei) 發布收票信息非法購票後,通過二手平台和“黃牛”進行加價(jia) 倒賣。6月2日,涉及北京的5名“黃牛”已被北京警方查獲。
“線上線下齊發力,不間斷對相關(guan) 票務銷售平台進行遠程巡查,發現了一些違法違規線索。”北京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二支隊支隊長王占軍(jun) 表示,近期已在票務領域立案4起,其中已查實2起,分別涉及未落實網絡平台責任和未經舉(ju) 辦方授權擅自售票,已依法依規作出相應行政處罰。
據介紹,全市開展專(zhuan) 項整治工作以來,北京警方根據群眾(zhong) 舉(ju) 報及自行工作發現,截至目前共查獲處理“黃牛”倒票人員143人。
取消熱門演出“轉贈票” 打擊倒票“主渠道”
“一票難求”的根源何在?“黃牛”手中大量票源又來自何處?
“通過開展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亂(luan) 象專(zhuan) 項整治工作,我們(men) 發現熱門大型演唱會(hui) 公開銷售票中的‘轉贈票’是‘黃牛票’的主要來源。”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巡視員周衛民介紹,近期,市文旅局召集公安部門、文化執法部門、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熱門大型演唱會(hui) 的演出舉(ju) 辦方及其授權的票務銷售平台等單位組織座談,對取消門票售後轉贈環節、允許退票等票務政策優(you) 化調整的必要性、可行性、具體(ti) 措施、問題影響進行了研究。
“黃牛”倒票亂(luan) 象主要集中發生在少數熱門大型演唱會(hui) 。近期,為(wei) 有效治理熱門大型演唱會(hui) “黃牛”倒票亂(luan) 象,針對“一票難求”的熱門大型演唱會(hui) ,有關(guan) 部門指導演出舉(ju) 辦方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進一步優(you) 化實名購票製度,落實公開明示製度和明碼標價(jia) 規定等措施;二是取消線上銷售平台轉贈環節;三是製訂完善合理的退票政策。在演出協會(hui) 指導下,演出舉(ju) 辦方、授權的票務平台共同商定可退票時間段、退票手續費收取標準等。
記者6月27日在大麥網查詢,在購買(mai) 某些演唱會(hui) 票前,係統會(hui) 出現“票務須知”提示,明確告知消費者須實名購票以及具體(ti) 退票規則等信息。
據了解,該措施執行後,此前已經售票的在京舉(ju) 辦的某熱門大型演唱會(hui) 有50%以上的票被退回,退票均第一時間回到門票池重新出售。據演出舉(ju) 辦方和其授權的票務平台研判,被退回的這部分票源極有可能是被“黃牛”用其他身份信息搶到手的,由於(yu) 取消了票務平台轉贈環節,“黃牛”無法更改門票的身份信息,再次高價(jia) 出售,隻能選擇退票。
“北京將進一步加大優(you) 質文化供給力度,推出更多高質量大型演出,疏堵結合營造良好演出市場環境。針對深受消費者歡迎和喜愛的熱門演出,我們(men) 也建議舉(ju) 辦方增加場次,滿足更多市民群眾(zhong) 的觀演需求。”周衛民說。
多方合力打響整治“持久戰”
受訪部門、機構、專(zhuan) 家等指出,當前,演出票務市場仍存在“黃牛”線上網絡難以清查、跨區域聯合執法工作機製有待完善、二手交易平台“黃牛”身份不易甄別、票源渠道及流向尚不透明等問題,應持續推動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增強提升人防技防能力,打響票務亂(luan) 象整治“持久戰”。
“黃牛”倒票近年來開始從(cong) 線下向線上轉移,盡管相關(guan) 部門已督促票務平台優(you) 化功能,堵塞技術漏洞,最大可能壓縮“黃牛”搶票空間,但因線上“黃牛”人數眾(zhong) 多、虛擬空間難以追蹤等因素,對於(yu) 存在於(yu) 互聯網的大量“黃牛”,仍難以在短時間內(nei) 徹底清查。
“目前行業(ye) 主管部門已從(cong) 票源監管等方麵做出相應設計,但對‘黃牛’的打擊大多還是停留在熱門演出現場的執法活動。”中國戲曲學院藝術管理與(yu) 文化交流係副教授胡娜表示,“黃牛”治理需要線上線下結合,尤其是要加大線上打擊治理力度,通過大規模的宣傳(chuan) 和警示,起到導向性作用。“應充分發揮互聯網企業(ye) 和平台的作用,積極建構線上和線下融合、多主體(ti) 參與(yu) 的文化治理體(ti) 係。”
根據記者調查,一些二級票務網站、二手交易平台成為(wei) “黃牛”倒票牟利的主要陣地。受訪部門指出,在實際執法過程中,一些二級票務網站、二手交易平台的注冊(ce) 地、經營地以及演出的舉(ju) 辦地往往不在同一座城市,加大了監管處罰難度。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認為(wei) ,隨著演出市場恢複,文化執法機關(guan) 和公安部門等都在積極履行屬地責任,保證票務市場穩定,但線上票務服務存在跨地域、跨空間性的特征,許多存在“黃牛”交易的票務網站與(yu) 演出發生地不在同一個(ge) 區域,建議由高層級組成跨地區協調機製,部門之間、地域之間在法律授權範圍內(nei) 加強溝通交流,解決(jue) 異地監督執法難的問題,維護文化市場繁榮穩定。
北京取消線上銷售平台轉贈環節,對於(yu) 遏製“黃牛”倒票效果明顯,但對於(yu) 依然可以轉贈的其他地區或其他演出,依然存在倒票風險和牟利空間。受訪部門指出,在執法過程中,對於(yu) 發生轉讓行為(wei) 的網上二手交易平台上“黃牛”身份不易甄別成為(wei) 治理難點。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目前對網絡平台上究竟是個(ge) 人轉讓交易還是“黃牛”倒票行為(wei) 的界定,主要是從(cong) 規模和體(ti) 量上來判斷,建議相關(guan) 部門持續加大重點網絡平台監測,落實查找突出線索,相關(guan) 機構平台也要落實監管責任,及時發現線索,遏製苗頭。
記者了解到,除了通過授權的官方平台,不少演藝活動的舉(ju) 辦方、讚助方、場地方等也掌握部分門票。中消協呼籲,監管部門不僅(jin) 要抓好“事後監管”,還要抓好“事前規範”,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演出票務監管服務平台,實時監測演出票源及流向等。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建議,各級文旅部門和演出活動的舉(ju) 辦方,積極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手段,強化購票實名製,加強演出票務運行、票源流向的監督管理,促進演出票務公平交易,擠壓“黃牛”的生存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