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儲能技術創新——為綠色發展蓄能

發布時間:2023-06-30 09:34:00來源: 經濟日報

  串聯起十百千萬(wan) 計的電芯,組合成巨型“充電寶”,通過精密高效的控製係統實現整齊劃一的充放電……這是北京海博思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博思創”)研發的儲(chu) 能產(chan) 品。

  自2011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專(zhuan) 注儲(chu) 能係統研發創新,憑著精準管理電池能效的技術,為(wei) 傳(chuan) 統發電、新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終端電力用戶及智能微網“源—網—荷”全鏈條行業(ye) 客戶提供儲(chu) 能係統產(chan) 品,以及儲(chu) 能係統一站式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數據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26.26億(yi) 元。

  從(cong) 隻有幾個(ge) 人的創業(ye) 團隊,發展到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海博思創靠的是什麽(me) ?

  專(zhuan) 注儲(chu) 能領域

  在位於(yu) 北京市海澱區中關(guan) 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的公司總部,海博思創董事長、總經理張劍輝告訴記者,十幾年前,他和另外兩(liang) 位碩士、博士一起創立了海博思創。由於(yu) 創始團隊成員均擁有豐(feng) 富的儲(chu) 能技術產(chan) 品研發經驗,公司成立之初,業(ye) 務聚焦於(yu) 智能電網儲(chu) 能係統與(yu) 電動汽車電池管理係統的相關(guan) 產(chan) 品研發及係統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2017年開始,他們(men) 進入儲(chu) 能商業(ye) 探索階段。

  儲(chu) 能就是通過介質或設備把能量存儲(chu) 起來,等需要時再釋放。儲(chu) 能設備對易受環境影響的風電和光伏發電接入電網具有重要意義(yi) 。有了這個(ge) “蓄水池”削峰填穀,就能保證綠色電力對電網的穩定供應。

  這個(ge) 設備怎樣運轉?在海博思創總部,海博思創總經理助理呂喆為(wei) 記者揭開儲(chu) 能設備的神秘麵紗。“這是一個(ge) 液冷電池包。”掀開其外殼,裏麵分列著50多顆細長的單體(ti) 電芯。多個(ge) 液冷包摞起來,就是一個(ge) 液冷戶外櫃;20個(ge) 左右的櫃子組成一個(ge) 形似集裝箱的儲(chu) 能裝備,可以儲(chu) 存電量達6000至7000千瓦時。

  這個(ge) 集裝箱可不簡單。“電池很嬌貴,溫度要適宜,放電電流不能太大,需要精密控製。”呂喆說,通過集成冷卻熱管理結構,精密控製水進水出、流量流速,將電池充放電時產(chan) 生的熱量帶走,把電池溫度控製在25攝氏度左右。

  電池內(nei) 部結構複雜,每顆電芯“體(ti) 質”有好壞。儲(chu) 能係統將大量電芯串聯起來,隻要有一顆短板電芯,整個(ge) 係統的性能就會(hui) 受影響。

  無論是20萬(wan) 顆單體(ti) 電芯規模的小電站,還是120萬(wan) 顆單體(ti) 電芯規模的大電站,海博思創研發的電池建模技術,能測試了解每塊電芯的健康狀況,通過數字化建模讓電芯高效運轉。

  重視數字技術

  儲(chu) 能電站要同時控製電芯,一起充放電,需要考慮電芯壽命、效率、係統安全,對控製精度要求非常高。

  與(yu) 其他電池類產(chan) 品相比,儲(chu) 能設施對電壓穩定要求更高,更注重效率、安全,要保證在10年的生命周期內(nei) 每天充放電的效率和安全。“這是我們(men) 要解決(jue) 的核心問題。”張劍輝說。

  基於(yu) 長期的數據積累,海博思創建立了仿真模型,可以準確預測電池全生命周期狀態等,對電池的效率形成了精準評價(jia) 。張劍輝介紹,公司建成電池及係統測試實驗室。實驗室積累的大量相關(guan) 數據,將對公司進行新一代產(chan) 品開發、技術迭代起到重要作用。

  此前,海博思創與(yu) 企業(ye) 合作的儲(chu) 能電站項目,儲(chu) 能係統運行效率達到87.6%。據介紹,這個(ge) 儲(chu) 能電站有24萬(wan) 顆單體(ti) 電芯。技術人員對每個(ge) 電芯都做了數字化建模,保證同步充放電。這套模型可以實時監測每顆電芯和子係統的狀況,最大限度保證運行效率。

  “儲(chu) 能係統集成產(chan) 品涉及軟件、硬件的研發,熱管理仿真等多學科交叉,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張劍輝表示,海博思創注重產(chan) 品的快速落地應用。

  海博思創參與(yu) 的儲(chu) 能係統設計與(yu) 項目建設達300多個(ge) ,投運儲(chu) 能項目的裝機容量超過5吉瓦時,已申請了200多項核心技術專(zhuan) 利,擁有80餘(yu) 項軟件著作權。

  布局產(chan) 業(ye) 鏈條

  海博思創牽頭成立北京市未來電化學儲(chu) 能係統集成技術創新中心,這個(ge) 聯合體(ti) 集合了高校以及下遊應用單位。作為(wei) 牽頭人的海博思創,是連接起研發與(yu) 應用的關(guan) 鍵一環。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鏈‘鏈主’,我們(men) 能更快地把新技術應用到項目中去。”張劍輝說,儲(chu) 能產(chan) 業(ye) 鏈條很長,當高校院所中的科學家實現“從(cong) 0到1”的突破後,他們(men) 的介入可盡快實現小批量生產(chan) ,繼而尋找合適的項目實現工程化應用。後期再根據現場數據反饋,進行創新迭代。

  從(cong) 電池建模、電池管理、電力電子、能量管理、控製管理、係統集成、係統驗證到智能運維,海博思創圍繞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已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核心技術,有效提高了係統安全性、延長了電池使用壽命、降低了係統運維成本。

  借助創新聯合體(ti) ,海博思創的觸角不斷延展。比如,在電芯層麵,憑借在儲(chu) 能領域積累的大量數據和實踐經驗,與(yu) 其他公司聯合開展半固態鋰電池儲(chu) 能係統研發。

  與(yu) 此同時,海博思創加快智能製造轉型升級,投資建設了智能化生產(chan) 基地,基於(yu) 精益生產(chan) 理念,致力於(yu) 打造全場景、全連接、全過程整體(ti) 集成的智慧工廠。

  張劍輝介紹,在做好國內(nei) 市場的同時,會(hui) 盡量滿足海外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公司將繼續深耕儲(chu) 能產(chan) 業(ye) ,持續推動技術進步,圍繞儲(chu) 能產(chan) 品和應用對產(chan) 業(ye) 上下遊進行探索與(yu) 布局,更好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市場需求。”張劍輝說。 (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