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旅遊”融出吉林新魅力

發布時間:2023-07-03 09:59: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這些艾草香囊、五彩繩,竟然都是用繩線編織而成的,太精美了。”近日,吉林省多項非遺走進多家景區,正在參觀的高中生林奕書(shu) 被景區展銷的做工精美、表達生動的繩編作品所吸引。

  在景區景點欣賞非遺展覽、聽傳(chuan) 統戲曲、體(ti) 驗手工藝趣味,在線上購非遺文創、看非遺直播……近年來,吉林省積極推進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廣泛開展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以展覽展示、文藝演出、互動體(ti) 驗等多種方式,讓市民遊客收獲遊覽勝景、品味人文的愉悅心情和美好體(ti) 驗。

  “景”上添花

  在“融”字上下功夫,吉林省深挖非遺內(nei) 涵,推出豐(feng) 富多彩的文旅體(ti) 驗活動,切實提升了遊客的體(ti) 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青瓦白牆的樓宇、素淨淡雅的服飾……走進延吉,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鮮明的民族元素撲麵而來。拿起相機,隨意定格,便可留下邂逅朝鮮族民俗的美好回憶。這是非遺火爆帶來文旅盛景的縮影。

  據介紹,中國朝鮮族民俗園以朝鮮族民族文化為(wei) 精髓,景區內(nei) 有朝鮮族服飾,朝鮮族傳(chuan) 統米糕製作技藝、米酒製作技藝等非遺代表性項目,不少遊客為(wei) 體(ti) 驗這些非遺不遠千裏而來。福建遊客李靜與(yu) 同學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遊玩3天後依舊興(xing) 致不減,她覺得朝鮮族服裝素淨、淡雅,長長的飄帶很有美感。“來後才得知朝鮮族服裝竟然是非遺,真是長見識了。”李靜說。

  在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還有一處顏值與(yu) 美味並存的所在——中國朝鮮族米糕體(ti) 驗館。櫃台裏擺放著色澤典雅的花糕、工藝複雜的蒸糕、老少皆宜的打糕……遊園之餘(yu) ,遊客可在此歇腳,享受一場美味盛宴。通過挖掘地方特色非遺美食資源,中國朝鮮族民俗園將朝鮮族米糕、米酒等“搬”進景區,把美食文化場景化、製作技藝體(ti) 驗化,多角度展現傳(chuan) 統美食“煙火氣”,實現了美食文化與(yu) 景區餐飲服務的無縫對接。

  豐(feng) 富多彩的非遺體(ti) 驗項目,不僅(jin) 讓廣大市民遊客對非遺傳(chuan) 承有了深入了解,也有力推動了“非遺+旅遊”創新發展,實現了“景”上添花。

  融入生活

  近年來,吉林省通過多種形式新穎、內(nei) 容豐(feng) 富的非遺主題活動,讓廣大市民遊客暢享非遺遊、體(ti) 驗人文美。

  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陳思宇介紹,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期間,吉林省開展非遺宣傳(chuan) 展示活動66項、文博活動70項,帶領全省人民暢享非遺購、體(ti) 驗考古趣、共赴遺產(chan) 遊,提高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意識,營造了全社會(hui) 積極支持、共同參與(yu) 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的良好氛圍。

  端午假期,在長春伊通河西岸“‘粽’享非遺,把祝福帶回家”主題活動現場,精彩非遺引來圍觀。吉林省18個(ge) 非遺代表性項目現場展銷,書(shu) 法表演以及投壺遊戲等精彩亮相,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參與(yu) 互動。此外,經典誦讀、鼓樂(le) 表演、舞龍等傳(chuan) 統節目輪番上演,讓現場觀眾(zhong) 連連叫好。

  大安市嫩江灣旅遊區非遺集市同樣熱鬧非凡。柳家豆包、郭式魚拓工藝、大安老窖酒釀造技藝……在一個(ge) 個(ge) 非遺攤位前,非遺傳(chuan) 承人熱情地向過往市民遊客介紹非遺作品,帶領遊客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傳(chuan) 承文化根脈。

  吉林省還開展了很多非遺宣傳(chuan) 推廣和展銷活動,打造非遺新型消費鏈條,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激發非遺活力。

  創新不止

  非遺與(yu) 旅遊的融合不斷深入,不僅(jin) 讓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水平顯著提升,也拓寬了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的路徑。

  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成吉思汗園內(nei) ,一座白色的蒙古包引人注目,這是查幹湖魚皮畫的銷售點之一,也是該縣非遺展覽中心,更是吉林省非遺代表性項目查幹湖魚皮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徐毳的“藏寶庫”。

  “旅遊景區千篇一律的紀念品已經讓遊客提不起購買(mai) 欲望,但是結合景區特色,乃至景區所在地傳(chuan) 統文化習(xi) 俗研發的特色文創產(chan) 品,卻深受大眾(zhong) 喜愛。我們(men) 用現代美術工藝對傳(chuan) 統非遺技藝加以改進,使作品變得更精美,也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徐毳賦予魚皮新的生命,用魚皮製作成漁獵主題魚皮畫、魚皮項鏈、書(shu) 簽等,深受遊客喜愛。“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為(wei) 非遺帶來更多的開放性。”徐毳說。

  吉林省非遺代表性項目繩編技藝傳(chuan) 承人、搜繩記品牌創始人徐曉雪表示:“在文旅融合浪潮中,非遺成為(wei) 吉林省各地景區中一道亮麗(li) 風景。繩編等旅遊商品在景區的銷售額不斷攀升。”

  結合長白山景區資源特色,徐曉雪開發設計了一套“天地人和”係列中國結掛飾,囊括薩滿神鼓、七星神等元素。“深化融合,讓繩編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hui) 。”徐曉雪說。

  而今,在吉林省,“非遺+旅遊”融合的實踐還在持續開展,在非遺和旅遊交織互融中生發非遺傳(chuan) 承活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劉冬雪 本報記者 劉玉萍)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