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裝備製造加速搶占行業新風口 引資本競相關注
閱讀提示
智能製造裝備可以實現自動化、少人化和無人化生產(chan) ,有效降低企業(ye) 用工成本,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背景下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
不想出門拿快遞怎麽(me) 辦?一項“重慶智造”“小力到家”機器人可以解決(jue) 這樣的生活痛點。每台機器人後台都錄入了樓棟地圖,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會(hui) “認路”到戶。項目規劃3年內(nei) 在全市中心城區落地2000個(ge) 點位,推出1萬(wan) 台機器人,服務500萬(wan) 用戶,助推重慶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chan) 業(ye) 規模近 3 萬(wan) 億(yi) 元,市場滿足率超過 50%。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的技術創新生態建設初顯成效,產(chan) 學研用合作生態加速構建,湧現了若幹轉型領軍(jun) 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價(jia) 值鏈協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建立。天眼查數據也顯示,目前我國現有人工智能相關(guan) 企業(ye) 超257萬(wan) 家,2022年新增注冊(ce) 企業(ye) 73萬(wan) 家,增速達到41.56%。其中,智能製造裝備企業(ye) 近6000家。
智能裝備“黑科技”風起雲(yun) 湧
位於(yu) 銅梁區的鹿客重慶智能安防設備產(chan) 業(ye) 園,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智能門鎖產(chan) 業(ye) 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個(ge) 數字化智能鎖智能工廠,每日生產(chan) 智能鎖超萬(wan) 台。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外剛開始推指紋門鎖,帶視頻的門鎖基本沒有。而在國內(nei) ,除了指紋門鎖、3D人臉識別門鎖之外,鹿客作為(wei) 行業(ye) 領先企業(ye) ,已經在推智能掌靜脈鎖。掌靜脈技術或將是2023年智能門鎖最大的亮點,這是領先於(yu) 時代的生物識別技術。
“通常情況下,老人指紋會(hui) 變淺,兒(er) 童指紋隨著成長也會(hui) 發生變化,掌靜脈可以很好地解決(jue) 指紋識別的痛點。一個(ge) 人從(cong) 小到大,掌靜脈不會(hui) 有大的變化。”鹿客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彬說,作為(wei) 中國智造的新興(xing) 力量,企業(ye) 堅持從(cong) 產(chan) 品研發設計、製造生產(chan) 到銷售、售後服務,打通全產(chan) 業(ye) 鏈條,雖然投入巨大,但鹿客科技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無獨有偶,記者7月2日在三一重機重慶工廠看到,這裏擁有近800台工業(ye) 機器人和300多個(ge) 智能物流AGV。依托MOM係統、中控係統、數字孿生、設備互聯、三現四表等數字化模塊,實現總裝配線17.3分鍾下線一台大型挖掘機,真正做到了“一張鋼板進去,一台挖機出來”。
“而這僅(jin) 僅(jin) 是西部智造重鎮重慶的一個(ge) 縮影!”重慶市經信委主任藍慶華介紹說,通過補鏈成群與(yu) “芯屏器核網”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全市已經構建起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原材料配套全產(chan) 業(ye) 鏈條,玻璃基板—液晶麵板—顯示模組—顯示終端產(chan) 業(ye) 鏈群進一步完整,基本形成智能製造“整機+配套”以及“生產(chan) +檢測+供應鏈服務”產(chan) 業(ye) 體(ti) 係,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生態進一步完善。
水下飛行器S1,是深圳市吉影科技有限公司在水下智能設備領域打造的“利器”。手持這個(ge) 極具科技感、設計感的智能設備,普通人也能變成“飛魚”。作為(wei) 全球首款“零門檻”涉水智能設備,S1一經推出就廣受歐美市場追捧。
“在12公斤推力的作用下,使用者可以矯若遊龍一般隨意暢遊。2米/秒的速度、極限50米的下潛深度、60分鍾的續航,能充分滿足人們(men) 的娛樂(le) 消費需求。”吉影科技CEO邱海虹說,該公司研製的全球首台搭載機械臂和4K相機的消費級水下機器人T1,最深可下潛150米,現已廣泛用於(yu) 應急消防、水下搜索救援、水下檢修、水產(chan) 養(yang) 殖觀測、水下科考、潛水娛樂(le) 等領域。
智能硬件引資本競相關(guan) 注
近日,位於(yu) 重慶渝北區的藍岸通訊科技公司成功吸引了兩(liang) 個(ge) 世界500強的企業(ye) 投資入股:一個(ge) 是英特爾,一個(ge) 是偉(wei) 創力。
“企業(ye) 正全力打造集研發、生產(chan) 、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智能終端製造產(chan) 業(ye) 園,總投資不低於(yu) 5.5億(yi) 元,主要生產(chan) 4G智能終端產(chan) 品、亞(ya) 馬遜人工智能產(chan) 品、智能教育平板等智能產(chan) 品,達產(chan) 後可實現產(chan) 值20億(yi) 元以上。”重慶藍岸通訊創始人賀濤說,英特爾看中的是藍岸通訊的研發能力,落戶渝北半年內(nei) ,英特爾就完成了對藍岸通訊的投資。後來,偉(wei) 創力也投資了藍岸通訊。因為(wei) 偉(wei) 創力是一個(ge) 世界性的工廠,他們(men) 想在這個(ge) 世界性的產(chan) 業(ye) 鏈上往上移動,而藍岸通訊正好符合偉(wei) 創力的發展需要。
隨著國民消費的升級,我國高科技智能硬件產(chan) 品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在國家政策支持以及5G、AI等新興(xing) 技術的推動下,近些年來中國智能硬件產(chan) 業(ye) 實現了優(you) 化升級,並逐漸發展成為(wei) 最活躍的行業(ye) 之一,得到了風險資本市場的大量關(guan) 注。
近日,國產(chan) 高端智能裝備研發商獵奇智能獲得數千萬(wan) 元融資,毅達資本、俱成資本等機構參與(yu) 。在技術迭代和政策刺激的作用下,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發展意識進一步增強,新增市場和存量替換的空間廣闊,這對於(yu) 擁有國內(nei) 領先的功率器件封裝、測試設備開發技術的獵奇智能來說,迎來龐大的市場機遇。
據不完全統計,智能裝備領域自2020年以來,合計發生融資事件1283起,融資金額超2000億(yi) 元。僅(jin) 2022年,就有45家企業(ye) 為(wei) A輪融資,71家企業(ye) 為(wei) 戰略融資,其次分別為(wei) 種子輪/天使輪的21家、B輪的12家和定向增發的10家。今年以來,截止到6月,相關(guan) 融資事件合計發生80餘(yu) 起,融資金額近29億(yi) 元。
全麵助力“中國智造”騰飛
為(wei) 迎接“工業(ye) 4.0時代”的到來,6月30日,珠海市智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2000萬(wan) 股股票,發行價(jia) 為(wei) 31.59 元/股。作為(wei) 製造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智迪科技,自主開發的自動化鍵盤生產(chan) 線和模具智能製造體(ti) 係,實現了從(cong) 模具注塑到鍵帽插配環節的全自動成型,獲得了眾(zhong) 多投資者青睞。
手機、電視等終端產(chan) 品實現智能化之後,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yu) 個(ge) 人穿戴、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生產(chan) 製造等領域集成融合,催生智能硬件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帶動模式創新和效率提升。當前我國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處於(yu) 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重要關(guan) 口,要搶抓機遇,加快解決(jue) 技術積累不足、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創新能力不強、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推動產(chan) 業(ye) 邁向中高端。
“應持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大對高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高性能控製器等核心零部件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盡快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國機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郝玉成說,組織產(chan) 學研用等優(you) 勢資源,聯合開展智能裝備研發攻關(guan) 和工程化應用,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深化產(chan) 用協同,以用促研支持產(chan) 品持續迭代優(you) 化。
隨著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加速、智能製造不斷推進,智能製造裝備作為(wei) 實現智能製造的重要基礎,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可對裝備製造業(ye) 而言,機械的可靠性關(guan) 乎產(chan) 品質量和係統壽命。尤其在高端製造領域,生產(chan) 線上的任何一台機器出現故障,都將帶來整條生產(chan) 線的停工和巨額的經濟損失,試錯成本極高。
智能製造的核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yu) 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推進智能製造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係統工程。中國工程院戰略谘詢中心製造業(ye) 研究室副主任臧冀原認為(wei) ,應加快培育智能製造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打造一批融合新技術的高質量係統解決(jue) 方案。培育壯大工業(ye) 機器人、增材製造、物流裝備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成智能製造發展關(guan) 鍵支撐。(工人日報 記者 李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