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米超長海上風機葉片是怎麽做出來的?
6月28日的福建平潭外海域,隨著白鶴灘號海上風電安裝平台等設備的協同配合,3支123米超長16兆瓦海上風機葉片完成吊裝,當前世界最大的海上“大風車”開始迎風旋轉。
123米,是約40層樓的高度,如此長的葉片能同時容納300個(ge) 成年人並肩站在上麵。機組葉輪直徑達到252米,相當於(yu) 6架C919客機首尾相連,掃風麵積相當於(yu) 7個(ge) 足球場。
除了長,風機葉片的內(nei) 部主梁結構首次采用碳纖維材料,重量減輕了20%。此外,這款葉片96%以上的材料實現了國產(chan) 化,擁有100%的自主知識產(chan) 權……超長葉片的這些“過人之處”,為(wei) 我國風電技術走向國際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定製化設計風機葉片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liang) 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liang) 組風機葉片。因為(wei) 海域不同,風況各異,葉片翼型也各具特色。
“風機的葉片負責捕獲風能並將風力傳(chuan) 送到轉子軸心。葉片的翼型設計、結構形式,直接影響機組的性能和功率。因此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風資源特點,對葉片進行定製化設計。”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研發中心葉片結構工程師袁淵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縣,16兆瓦風機葉片的麵內(nei) 風速每秒差異最高可達5至10米,極端運行陣風(EOG)較國際電工委員會(hui) (IEC)標準超出50%。為(wei) 了將風資源評估得更精準,金風科技的研發團隊將國外的多源觀測資料融合技術與(yu) 國內(nei) 首創的虛擬測風技術相結合,兩(liang) 套技術係統觀測的結果互為(wei) 參考,實現了對風資源數據的準確評估。
評估之後,動輒百米的葉片在真實環境下進行測試已然不可行,仿真模擬成為(wei) 關(guan) 鍵的替代方式。利用金風科技自主研發的“風匠”仿真平台,風場的物理現象可以實現高保真度和高精度的還原,風機葉片與(yu) 機組載荷也可以實現高準確度的模擬,讓工程師可以實時調整風機葉片的翼型,尋找安全運行前提下最合適的氣隙餘(yu) 量邊界,實現最優(you) 設計。
掌握自主製造知識產(chan) 權
在江蘇省鹽城市,123米長的風機葉片在經曆5道大工序、數百道小工序、曆時22天後,從(cong) 模具靜置車間誕生。
就在1個(ge) 月前,葉片的主腹板還躺在鋪陳車間,由人工完成繁瑣的鋪陳工序,而後進行真空灌注。當腹板完成灌注之後,被放於(yu) 兩(liang) 塊主梁之間,形成一個(ge) 完整的“工”字梁結構。袁淵表示,首先讓兩(liang) 塊主腹板與(yu) 大腹板工裝相連,確保主腹板的位置和間隙能夠滿足設計的要求,再連接主腹板與(yu) 主梁,使主腹板起到支撐主梁的作用。
16兆瓦風機葉片特有的大厚度翼型設計,與(yu) 傳(chuan) 統的差值翼型大有不同。“其更好的結構友好性,會(hui) 帶來更高的機組可靠性;大肚子的鈍尾緣設計,能夠延緩流動分離,提高葉片升力,帶來更好的發電性能……”袁淵告訴記者,這種獨立知識產(chan) 權的全新翼型,具有高升力、高顏值、高穩定性,能夠滿足機組12到17兆瓦以上的額定功率要求。
2022年7月19日,國際風電整機巨頭維斯塔斯的碳纖維主梁葉片拉擠工藝專(zhuan) 利到期,中國碳纖維風機葉片在破除專(zhuan) 利障礙後迎來規模化製造熱潮。彼時,16兆瓦風機葉片的研製正在攻堅,借助新的發展形勢,製造團隊選用碳纖維作為(wei) 主梁材料,采用後掠設計,合理利用了超長柔性葉片的彎扭耦合效應,在降低約3%的葉根極限載荷的同時,葉片的重量相對傳(chuan) 統葉片降低了20%以上,大大減輕了葉片的吊裝和運輸難度。
在葉片研發與(yu) 製造階段,盡管維斯塔斯的碳纖維拉擠工藝專(zhuan) 利到期,但核心的灌漿技術專(zhuan) 利仍在保護期內(nei) 。灌漿是葉片主腹板製造的關(guan) 鍵一步,要讓樹脂漿液逐步均勻分布在葉片的每個(ge) 角落,需要精巧的線路設計與(yu) 精細的灌注工藝。為(wei) 了避免專(zhuan) 利侵權,風機研製團隊更換技術路線,形成自己的灌漿技術專(zhuan) 利,保障了葉片在技術工藝上擁有100%的自主知識產(chan) 權。
◎本報記者 何 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