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公廁“智能尿檢”頻現 警惕診療社會化風險

發布時間:2023-07-04 10:34:00來源: 羊城晚報

  近日,在北京一處商圈的男洗手間裏出現了一種健康檢測小便池,上麵寫(xie) 著——留尿采樣、掃碼支付、查看報告。隻需簡單三步,就可以現場檢測尿液。有人將此事發上網後引發熱議。機器展示的檢測內(nei) 容有尿鈣、葡萄糖、蛋白質、酮體(ti) 、抗壞血酸素等項目。7月1日,客服回應記者稱,機器投放的區域不同,收費標準也不同,每次大概20元。“與(yu) 醫院檢測的原理是一樣的,可作為(wei) 個(ge) 人健康的一個(ge) 參考。”(7月1日光明網)

  近來,類似的智能尿檢小便池呈現日益增多趨勢。此前,天津、廣州等地的公共衛生間已出現過類似服務。最近兩(liang) 個(ge) 月,除北京之外,武漢、廈門等多地的很多公共衛生間,都新增了這類檢測設備,且服務也如出一轍,都是參與(yu) 者先向便池小便,後通過掃碼登錄相關(guan) 手機軟件,付費即可快速查閱尿液檢測報告,檢測內(nei) 容也十分豐(feng) 富。

  假如這類服務能夠克服技術與(yu) 管理等難題,就會(hui) 給民眾(zhong) 帶來很多便捷。因為(wei) 僅(jin) 需小便一次就能獲得這麽(me) 多的尿檢服務,意味著患者不必頻繁跑醫院,一些重要的身體(ti) 指標就能夠隨時被掌握,並根據這些指標調整診療方案和生活方式,腎病、尿路感染、糖尿病等尿液指標敏感的患者,最能從(cong) 中受益。

  然而,這類檢測準不準,是個(ge) 大問題。醫院做尿檢,容器防汙染、標本取樣、檢驗員操作和結果解讀等,過程十分嚴(yan) 格。這類尿檢讓多人尿在一個(ge) 池子裏,尿液摻雜,指標容易“張冠李戴”,甚至可能因滋生細菌,導致正常的尿液出現異常指標。檢測結果錯誤哪怕被提醒隻能作參考,也容易因假陰性導致貽誤診療,或因假陽性導致參與(yu) 者過度緊張。不要認為(wei) 偶爾參與(yu) 無關(guan) 緊要,一個(ge) 錯誤的結果,也許就能平添很多事端。

  這類尿檢更應該質疑的,是相關(guan) 服務方有沒有提供服務的資質。尿檢屬於(yu) 典型的診療活動,隻能由具備相應資質的醫務人員、在特定環境當中開展。因此,這類尿檢不僅(jin) 技術上不可行,在法律上也不被允許。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假如非醫療機構、非醫療場所、非醫務人員都能從(cong) 事此類診療活動,導致診療變成人人皆可涉及的社會(hui) 化服務,醫療安全就會(hui) 失去基本保障。

  當前社會(hui) 化服務內(nei) 容日益豐(feng) 富,互聯網創新產(chan) 品也層出不窮,誰搶占了創新的新風口,誰就可能成為(wei) 贏家。然而,醫療畢竟關(guan) 係到健康與(yu) 生命,診療也必須具備相應資質和其他條件。因此,當此類創新產(chan) 品一旦出現,首先應該在法律和技術層麵對其進行審視。公廁“智能尿檢”在法律和技術兩(liang) 方麵都過不了關(guan) ,應該果斷叫停。(羅誌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