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劍川:古道書香興古城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澄澄
“此橋叫玉津橋,是茶馬古道馬幫進入沙溪的必經之路,由清末民初劍川名士趙藩倡議募捐修建。”夏日,雲(yun) 南劍川縣沙溪鎮文化站站長楊惠銘介紹,沙溪古鎮擁有世界瀕危紀念建築遺產(chan) “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寺登街區。古鎮東(dong) 側(ce) 環繞著美麗(li) 的黑惠江(下遊即漾濞江),一座近百年的石拱橋橫跨兩(liang) 岸。
正說著,一陣鈴鐺響起,一位村民牽著幾匹馬從(cong) 身旁登橋過江。“這是村民為(wei) 遊客提供騎馬遊沙溪的服務,成為(wei) 村民們(men) 的一項重要收入。”楊惠銘笑著解釋。
“在白族話中,寺登街意思就是‘寺院所在地方的街’。”楊惠銘說。從(cong) 東(dong) 寨門走進沙溪寺登街的四方街,高大的清代戲台與(yu) 眾(zhong) 不同,二樓是戲台,三樓是魁星閣,一樓卻是商鋪,而且戲台兩(liang) 邊、四方街兩(liang) 側(ce) 都是商鋪,商鋪窗下均有鋪櫃。戲台對麵是有近600年曆史的興(xing) 教寺,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寺院門旁是一丈二高、作導航和照明之用的“天燈”。整個(ge) 四方街充滿了馬幫集市的繁華氣息,仿佛可見當年絡繹不絕的馬幫走進傍晚的四方街,下貨交易,進寺院祈福,在四方街席地而坐,喝酒看戲……
“沙溪作為(wei) 馬幫登上迪慶高原之前的重要休息站,又受到周邊滇西四大鹽井的影響,自然成為(wei) 茶馬古道上的重鎮。”雲(yun) 南大學茶馬古道研究院的青年學者鄧小傑說。近4年來,他紮根沙溪,參與(yu) 沙溪的保護開發,還在沙溪參與(yu) 籌建了國家方誌館南方絲(si) 綢之路分館茶馬古道館,展館以“攀越世界屋脊的文明禮讚”為(wei) 主題,內(nei) 容豐(feng) 富翔實。
從(cong) 東(dong) 寨門出沙溪,沿茶馬古道一路往北,就到了劍川古城。劍川縣擁有距今5000多年前的海門口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擁有被譽為(wei) “南方敦煌”的唐宋時期的石鍾山石窟,自古以來是南方絲(si) 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商貿重鎮、文獻名邦和軍(jun) 事要衝(chong) ,是雲(yun) 南文明之源、木雕之鄉(xiang) 和白族文化寶庫。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ge) ,省、州、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5個(ge) ,不可移動文物177處。今年3月5日,劍川縣正式成為(wei) 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
漫步明代建成的劍川古城,古街古屋石板路,21座明代院落、清代及民國時期的眾(zhong) 多民居保存完好,古樸典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傳(chuan) 統建築比比皆是。“我們(men) 的古城既古老又年輕,都有原住民在這裏生活,讓民族民俗文化活態傳(chuan) 承,充滿了煙火氣。”劍川縣博物館副館長張麗(li) 萍說。
1639年,徐霞客遊曆至劍川,買(mai) 魚至北門街楊貢生家烹食並小住兩(liang) 日。此逸事記載於(yu) 《徐霞客遊記》中,說明古城裏不僅(jin) 充滿煙火氣,還彌漫書(shu) 香氣。古城曆來戶戶門口貼春聯,多數春聯都是戶主自撰自書(shu) 。不時可見門口懸掛進士牌匾。“劍川有21位進士,進士、舉(ju) 人、貢生558位,古代有進士牌匾,現在恢複了掛匾這一傳(chuan) 統。劍川還有趙藩、張伯簡等文化名人,足以說明我們(men) 劍川人崇尚讀書(shu) 。”張麗(li) 萍頗為(wei) 自豪。
“門前商幫流水過,院中蘭(lan) 桂經雪香。”這是古城北門街一家商鋪門窗上的對聯,描述了古代馬幫商販絡繹不絕經過北門街的繁華景象。“當年這裏商鋪集中,馬鍋頭們(men) 都來這條街采買(mai) 物品,所以現在叫茶馬古道一條街。”張麗(li) 萍說。
南方絲(si) 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造就了劍川燦爛的曆史文化,2022年8月,國家方誌館南方絲(si) 綢之路分館落戶劍川,這是國家方誌館在全國設立的第六個(ge) 分館。
今天的沙溪,遊客熙熙攘攘,處處是網紅打卡地。“今年,沙溪古鎮通了高速路,茶馬古道變成了高速公路,來沙溪旅遊的遊客更多了!”楊惠銘信心滿滿。
近年來,劍川縣聚焦“打造曆史文化名城樣板暨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示範區”發展定位,力促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2022年,劍川縣共接待海內(nei) 外遊客192.59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社會(hui) 總收入276293.92萬(wan) 元,以綠色為(wei) 底色、文旅發展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發展之路不斷夯實。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5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