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苗繡彰顯鄉村文化魅力

發布時間:2023-07-10 09:41: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王紅霞(貴州省社會(hui) 科學院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實踐智庫助理研究員)

  苗繡是苗族刺繡的簡稱,是苗族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也是苗族對本民族精神世界的表達。苗繡的文化性、經濟性、傳(chuan) 承性、民族性、創意性,能有效賦能鄉(xiang) 村“五興(xing) ”。

  苗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被稱為(wei) 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shu) ”,是苗族傳(chuan) 統文化的“瑰寶”,在發展過程中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和價(jia) 值體(ti) 係。苗繡圖案紋樣承載著各支係苗族的文化和信仰,蘊含著巨大的精神能量。守正創新、傳(chuan) 承好苗繡文化、充分發揮苗繡文化性,有利於(yu) 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塑形鑄魂,進而賦能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

  苗繡具有經濟特征。在全麵推動民族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過程中,可帶動民族地區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比如,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ti) 平台,以苗繡數字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線,通過“短視頻+直播”的方式傳(chuan) 播和推廣苗繡產(chan) 品,建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廠、繡娘工坊、苗繡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實體(ti) ,構建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模式。通過推動數字技術與(yu) 苗繡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賦能民族地區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有利於(yu) 帶動民族地區當地農(nong) 戶就業(ye) 增收,真正將“指尖技藝”轉化為(wei) “指尖經濟”。

  苗繡具有傳(chuan) 承特征。播下傳(chuan) 承人“種子”,分類推進苗繡人才培養(yang) ,發展一批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技術骨幹能人和致富帶頭人。當前,部分村民僅(jin) 將苗繡簡單地作為(wei) 一門活計或謀生手段,長此以往苗繡文化就有可能陷入發展困境。因此,傳(chuan) 承好苗繡技能技藝,既有助於(yu) 挖掘傳(chuan) 統手工技藝資源,培育傳(chuan) 承人,推動民族地區人力資源的開發與(yu) 利用,也有助於(yu) 吸引人才投身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人才保障,為(wei) 群眾(zhong) 提升技能、穩定就業(ye) 、拓展增收渠道等創造更好條件。

  苗繡具有民族特征。苗繡作為(wei) 特色民族民間手工藝,具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彰顯著一個(ge) 區域內(nei) 無可替代的民族特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人們(men) 形成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利用當地人文地理、民族民俗文化等特有資源,以苗繡為(wei) 載體(ti) 舉(ju) 辦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可以讓人們(men) 深切感受當地人文風情和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苗繡具有創意特征。苗繡從(cong) 創意設計、原材料利用、手工生產(chan) 製作、產(chan) 品效用等方麵表達了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展現了不受自然形態和時空約束,天地間各類生靈和諧相處、共生共存的理念。苗繡不僅(jin) 為(wei) 保護民族地區鄉(xiang) 村宜居和綠水青山發揮了積極作用,更向外界傳(chuan) 遞出民族地區生態文明的“好聲音”。苗繡圖案紋樣創意表達蘊含的生態智慧,能讓人們(men) 切實感知並踐行苗繡傳(chuan) 遞的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願景”。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