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時尚體育風 吹進山窪窪

發布時間:2023-07-11 09:1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鄉(xiang) 村時尚體(ti) 育】

  光明日報記者 殷澤昊

  一躍而起,手接飛盤,穩穩落下。“得分!”少年的英姿又一次激起觀眾(zhong) 席上的墨西哥人浪。

  傍晚時分,貴州省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幾位村民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飛盤比賽。六屯鎮的80後副鎮長吳榕下班來遲,隊友們(men) 都等著她來扭轉戰局。

  今年,這項廣受城市“上班族”喜愛的體(ti) 育項目成為(wei) 大木村村民文體(ti) 活動的首選。從(cong) 陌生到熱愛,吳榕見證了村民們(men) 對飛盤運動態度的轉變。

  “村超”“村BA”走紅網絡,人們(men) 見識到鄉(xiang) 村體(ti) 育的魅力。除了籃球、足球這類群眾(zhong) 基礎深厚的球類運動以外,不少像飛盤一樣時尚、小眾(zhong) 的體(ti) 育運動,正在廣大鄉(xiang) 村悄然流行。和吳榕一樣,許多鄉(xiang) 村青年幹部和青年教師,用熱情和行之有效的舉(ju) 措,把新潮又好玩的體(ti) 育項目融進村民的日常生活。

  他們(men) 告訴記者,對村民而言,時尚體(ti) 育不單是參與(yu) 文體(ti) 活動的一種選擇,更是大家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現代生活理念的一種重要方式。

  1.和飛盤一起“飛”進新生活

  “盤子還能飛?”吳榕用“懵”來形容村民們(men) 聽到要推廣飛盤運動時的反應。

  早在“村BA”出圈時,吳榕和同事們(men) 就討論過:同在貴州省,大木村是否也能把體(ti) 育作為(wei) 轉型發展的突破口?他們(men) 把目光瞄準了在城市裏很受歡迎的飛盤。

  這麽(me) 新的體(ti) 育項目,村民能接受嗎?

  在一次走訪的路上,吳榕看著村裏的標準化籃球場,突然有了主意。“幹脆來一場比賽,場地咱有現成的。”一場飛盤表演賽如期舉(ju) 行,村民們(men) 爭(zheng) 相前來觀看,不少村民說:“我練練,應該也能飛!”

  此後,村委邀請教練不定期來村裏指導,鄰村的村民也聞訊而來。2023年4月,大木村舉(ju) 辦首屆鄉(xiang) 村全民飛盤大賽,有不同村的100多名選手參賽,吳榕也是其中之一。比賽盛況遠超她預期,她很高興(xing) 看到村民們(men) 愛上了飛盤。

  現在走進大木村,總能看見三五成群接投飛盤的村民。吳榕說:“時尚運動給我們(men) 帶來新的生活方式,也讓村民們(men) 有了更好的精神麵貌。我們(men) 農(nong) 村有滋養(yang) 時尚體(ti) 育項目的土壤。”

  對於(yu) 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鎮徐家埭村而言,特色棒球項目的發展直接帶來了人居環境的大變樣。

  記者走進徐家埭村棒球基地所在的俞家浜,看到村容整潔、綠草如茵。90後村委委員陸秀琴卻說,在建成棒球基地之前,這裏是村民散養(yang) 生豬、家禽的區域,也是“汙染重災區”。陸秀琴是土生土長的徐家埭村人,她為(wei) 這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到自豪。

  陸秀琴深知,沒有棒球事業(ye) 的發展就沒有徐家埭村現在優(you) 美的環境和舒適的生活。“最難還是起步。”陸秀琴回憶,當初不少村民認為(wei) 棒球是“城裏人玩的”。還有一些村民對花大力氣翻修道路、建設配套設施表示不解。

  2019年,徐家埭村棒球基地承辦了首場大型賽事——長三角小鹿聯盟棒球賽。“這場球賽讓我們(men) 村的知名度提升不少,也扭轉了不少村民對發展特色棒球項目的看法。”陸秀琴邊笑邊說,曾經堅持不參與(yu) 他們(men) “折騰”的劉阿姨終於(yu) 放棄了散養(yang) 雞鴨,成為(wei) 棒球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員。

  近幾日,劉阿姨加入了麵向村民的棒球培訓班。見到她時,她向記者介紹棒球比賽的各種規則,講得頭頭是道。

  2.團結奉獻在場上,也在場下

  “我反對!”

  今年3月,大木村的村民代表大會(hui) 上,李叔的意見像一盆潑下的涼水,讓會(hui) 議一度陷入尷尬境地。吳榕回憶,這次大會(hui) 是為(wei) 了討論確定飛盤比賽的獎品,村委提議:比賽獎品為(wei) 日用品,由村集體(ti) 出資購買(mai) 。這聲反對,讓吳榕開始擔心飛盤比賽能否得到大家支持。

  “日常用品怎麽(me) 體(ti) 現我們(men) 村的特色嘛,應該拿出咱們(men) 的土特產(chan) 。我家大米品質好,我捐了!也算我給家鄉(xiang) 出份力了!”原來,表麵上說“反對”的李叔比誰都支持這件事。

  原本尷尬的會(hui) 場瞬間“炸開了鍋”。要捐油、捐藥材、捐菌子……越說越熱烈的村民們(men) 把“真誠的心都掏了出來”,盡管那時他們(men) 中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麽(me) 是飛盤。這次熱鬧非凡的村民大會(hui) ,讓吳榕既感慨又欣慰。

  “這便是大家常說的‘家鄉(xiang) 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這就是奉獻和團結精神,有這些,體(ti) 育項目咱們(men) ‘玩得轉’!”吳榕在村民中間找到了信心。

  南京農(nong) 業(ye) 大學鄉(xiang) 村體(ti) 育發展研究中心80後體(ti) 育教師呂後剛有同樣的感受。他在江蘇省儀(yi) 征市大儀(yi) 鎮大儀(yi) 中學開展橄欖球項目培訓,並成立了大儀(yi) 鎮的橄欖球隊。他最大的動力,是老鄉(xiang) 的支持。

  一次訓練,兩(liang) 個(ge) 孩子在相撞時發生意外。其中一位腿骨骨折,腿部腫脹,呂後剛火急火燎地把孩子送到醫院。

  看著皮膚黝黑、身體(ti) 強壯的小家夥(huo) ,醫生們(men) 一眼就認出是橄欖球隊的孩子:“鎮裏橄欖球隊的?”醫生還沒聽到答複,便開始處理傷(shang) 情。

  在近六年的鄉(xiang) 村體(ti) 育服務工作中,呂後剛遇到了太多這樣的事。大儀(yi) 鎮上,商店、餐館的經營者,隻要看到橄欖球隊的孩子都會(hui) 堅持打個(ge) 折,甚至會(hui) 直接把糖果塞到孩子們(men) 手裏。

  走在街上,呂後剛常常能碰到孩子們(men) 跑過來叫一聲“呂教練好”,又害羞地一溜煙跑開。瑣碎的小事,真摯的熱情,常激起呂後剛心裏的陣陣波瀾。

  橄欖球隊自成立以來,屢獲佳績。在日複一日的訓練中,孩子們(men) 已經有不服輸、不氣餒、敢拚敢闖的精氣神。看著孩子們(men) 健康長大、取得成績,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為(wei) 他們(men) 驕傲。“孩子努力,鄉(xiang) 親(qin) 支持,大儀(yi) 鎮的橄欖球是在這種良性互動中發展壯大的。”呂後剛說。

  3.讓孩子們(men) 在隊伍裏練體(ti) 魄、磨品性、交朋友

  在徐家埭村布局棒球事業(ye) 之初,就把培養(yang) 村裏的孩子們(men) 作為(wei) 規劃重點。

  采訪時,陸秀琴給記者分享了一個(ge) 村裏的好消息:就在今年5月,15歲的村民陳敬延成功入選U15國家青少年棒球隊大名單,他將代表中國參加2023年U15亞(ya) 洲青少年棒球錦標賽!

  2018年10月,當時小學四年級的陳敬延加入村裏的“小龍人”棒球隊。“當初沒有人料到孩子能打出這麽(me) 好的成績。”陸秀琴回憶。那時家長們(men) 沒指望孩子們(men) 打出什麽(me) 名堂,把孩子送去棒球隊隻因“比蹲在家裏玩手機強”。

  陸秀琴說,不少孩子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平湖市。棒球建立了一條通道,連接著孩子們(men) 原有的世界與(yu) 更廣闊的天地。

  隨著村裏棒球事業(ye) 越做越大,來村裏選拔人才的專(zhuan) 業(ye) 隊伍、與(yu) 徐家埭村簽訂培養(yang) 協議的高校接踵而至。看到這些,陸秀琴臉上止不住笑,她知道一個(ge) 小小棒球,正在改變孩子們(men) 的人生。

  在廣袤鄉(xiang) 村,許多角落正上演體(ti) 育改變人生的故事。

  “訓練結束,集合!”每到晚飯時間,棒球隊隊員會(hui) 從(cong) 訓練場回到大儀(yi) 中學。“孩子們(men) 主動按照身高站成兩(liang) 列縱隊前往食堂。”辛苦訓練了一個(ge) 下午,大家都餓了,隊列走得快,但秩序井然。

  五彩斑斕的訓練服讓整支隊伍如同一道彩虹,裝點著大儀(yi) 鎮那充滿煙火氣的小巷。

  大儀(yi) 鎮每條街道都留下了他們(men) 的足跡。這支把紀律放在第一位的橄欖球隊是大儀(yi) 鎮一道特別的風景線,這道風景線象征著健康、榮譽和勃勃生機,能贏得所有過路人讚許的目光。

  呂後剛的初衷是把橄欖球隊打造成孩子們(men) 的另一個(ge) 家,在這裏練體(ti) 魄、磨品性、交朋友,為(wei) 在未來的人生競技場上綻放光彩打好基礎。

  他做到了。

  (本期選題支持:蘇 雁 萬(wan) 瑪加 陸 健 呂 慎)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1日 12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