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兒童近視矯正市場亂象調查:花了數萬元沒任何效果

發布時間:2023-07-11 09:23:00來源: 法治日報

  調查動機

  “是滴眼藥水好還是吃護眼的營養(yang) 品好?是3D訓練好還是用按摩儀(yi) 好?我真不知道該怎麽(me) 做了。”近日,北京市民劉女士向記者反映,前段時間,自己7歲的女兒(er) 查出75度近視,她帶著女兒(er) 嚐試了多種近視治療方法,效果欠佳,近視度數不僅(jin) 沒有降下來,反而日漸升高,“這與(yu) 商家當初宣傳(chuan) 承諾的完全不一樣”。

  暑期來臨(lin) ,未成年人近視矯正、視力防控逐漸升溫。不少家長期待在假期通過康複治療矯正孩子的視力。然而,魚龍混雜的近視康複治療市場,讓很多家長望而卻步,還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嚐試一些項目後大呼上當受騙。

  兒(er) 童近視康複治療市場究竟存在哪些亂(luan) 象?如何整治?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自從(cong) 女兒(er) 7歲近視後,家住陝西西安的王猛一直奔波在矯正視力的路上,“把能踩的坑都踩了,按摩、針灸、智能儀(yi) 器設備齊上陣,可以說上了矯正‘全家桶’,但都沒有什麽(me) 實際效果”。

  王猛介紹說:“一開始,我們(men) 去了一家按摩穴位的矯正機構,每次按摩之後馬上測試視力,真的有效果,後來發現,隻是當時眼睛放鬆了,而並非是真的能夠矯正近視。”一年後,他女兒(er) 的視力不但沒有得到控製,反而近視度數增加了100度,這讓全家叫苦不迭,最後還是去醫院配了眼鏡。

  王猛踩坑的背後,是我國日趨嚴(yan) 重的兒(er) 童青少年近視問題。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er) 童青少年總體(ti) 近視率為(wei) 53.6%。其中,6歲以下兒(er) 童的近視比例為(wei) 14.5%,小學生近視比例為(wei) 36%,初中生近視比例為(wei) 71.6%,高中生近視比例為(wei) 81%。

  隨著暑期來臨(lin) ,不少家長利用孩子不到校上課的空當,四處奔波試圖矯正孩子視力,降低孩子的近視度數。家長對治療孩子近視的關(guan) 注,也推高了近視防控和矯正市場熱度,一批批近視矯正產(chan) 品層出不窮。

  然而,大量兒(er) 童青少年接受各種各樣的治療近視產(chan) 品和方法後,並沒有控製近視度數的加深,更沒有恢複視力,穿行於(yu) 魚龍混雜的近視矯正市場,很多家長直言被“坑”了。

  號稱三個(ge) 療程摘鏡

  一年後度數反增加

  暑期的北京,某醫院眼科科室外,擠滿了等待叫號的家長和孩子。

  北京市民方夢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女兒(er) 月月今年9歲,兩(liang) 年前在學校的一次常規體(ti) 檢中被查出近視,但度數不到100度。根據體(ti) 檢建議,她帶女兒(er) 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防治青少年近視,需要保證每天兩(liang) 小時的戶外時間。

  方夢和丈夫的工作都很忙碌,無法遵醫囑抽出時間帶女兒(er) 進行戶外活動,再去找大夫複查視力時,月月的近視度數不斷增加。這一次,醫生詳細詢問她家情況後認為(wei) ,月月的近視度數增加較快,可能與(yu) 遺傳(chuan) 有關(guan) ,因為(wei) 方夢和丈夫都近視約500度,同時,還與(yu) 月月使用電子設備和運動缺失有關(guan) 。

  方夢開始重視女兒(er) 的近視問題,隨即嚐試了中醫按摩、護眼貼、3D訓練等近視矯正方式,她甚至聽信一家視力恢複中心“不做手術一個(ge) 月摘掉眼鏡、百分百恢複視力”的宣傳(chuan) ,試圖用所謂的治療儀(yi) 器恢複女兒(er) 視力。

  據方夢介紹,花大價(jia) 錢購買(mai) 治療設備,孩子戴了不僅(jin) 沒效果,視力反而有快速下降趨勢,嚇得她趕緊停用,其他矯正方式也沒有什麽(me) 效果。

  今年暑假,她提前搶到某醫院眼科的就診號,帶孩子複查視力。檢查結果並不樂(le) 觀,孩子的視力還在下降,醫生建議她給孩子配眼鏡。

  來自河北的小時今年9歲,近視度數已經達到475度。兩(liang) 年前,小時的媽媽錢瑤得知兒(er) 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小時已經近視200多度。錢瑤開始限製他使用電子產(chan) 品的頻率,也給他吃了不少葉黃素之類的營養(yang) 品,但是近視度數依舊在增加。

  後來,經朋友介紹,她帶孩子去了當地一家號稱可以治療近視的機構。第一次去的時候,孩子連視力表的第一行大字都看不清楚。經過矯正後能看清視力表第三行,在對方的推薦下,錢瑤在這家機構購買(mai) 了套餐。沒想到,治療次數在增加,但治療效果卻越來越差,目前又看不清視力表第一行。

  讓家長們(men) 鬱悶的是,近視矯正沒效果,但費用卻沒少花,基本上是萬(wan) 元起步,數萬(wan) 元屬於(yu) 正常。

  據方夢介紹,她給女兒(er) 購買(mai) 的近視矯正套餐,有的產(chan) 品每個(ge) 療程花費數萬(wan) 元。王猛同樣一年給女兒(er) 花費數萬(wan) 元用於(yu) 近視矯正。

  記者走訪發現,在近視矯正市場上,各種所謂的矯正產(chan) 品令人眼花繚亂(luan) ,有10元以內(nei) 的眼貼,有百元以內(nei) 的眼藥水,還有千元以上的近視矯正儀(yi) 和按摩儀(yi) ……但這些產(chan) 品的效果卻存疑。

  例如,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宣傳(chuan) 推廣某品牌近視防控眼貼的帖子,介紹其功效並附上購買(mai) 鏈接。記者注意到,在此類帖子下的評論區,總會(hui) 有相似賬號留言稱該眼貼防控近視效果卓越。不過,也有一些購買(mai) 過該產(chan) 品的用戶在評論區“現身說法”,直言該產(chan) 品“根本沒有用,貼上之後除了冰冰涼涼的,沒啥感覺”。

  在電商購物平台,記者通過谘詢售賣眼貼、滴眼液以及治療儀(yi) 器的一些商家客服,瀏覽“產(chan) 品評價(jia) ”和“問大家”信息以了解其產(chan) 品的功效,發現客服並不會(hui) 承諾使用產(chan) 品後能夠實現近視度數的下降。

  既然如此,為(wei) 何家長還會(hui) 花費巨資進行近視矯正呢?

  在方夢看來,近視矯正涉及眼部專(zhuan) 業(ye) 知識,一些機構利用家長們(men) 的急切心理和專(zhuan) 業(ye) 壁壘,配以推銷話術,“讓我們(men) 這些焦慮的家長‘病急亂(luan) 投醫’,從(cong) 而掉進坑裏”。

  王猛告訴記者,他是在矯正機構“不手術,不吃藥,三個(ge) 療程就摘鏡”“一個(ge) 月沒效果,全額退費”的話術保證下,心理防線逐漸鬆動,於(yu) 是踏上了近視矯正的漫漫長路。

  根據多位受訪家長的介紹,記者總結了一些視力矯正機構話術:

  “如果不進行近視矯正的話,眼睛一年要增長150度,進行近視防控之後,就能不增長還可能降低度數”——引發家長們(men) 對近視發展趨勢的焦慮;“我的兩(liang) 個(ge) 小孩都是通過這個(ge) 產(chan) 品摘掉了眼鏡,一個(ge) 200度,一個(ge) 300度,所以我才選擇做近視矯正產(chan) 品,幫助更多人摘掉眼鏡”——以自身“成功”經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前兩(liang) 年電視台都有我們(men) 的廣告,還有國際射擊賽的運動員貼這個(ge) 眼貼,說明這個(ge) 產(chan) 品非常的安全”——用廣告增加信服度。

  交流群裏製造焦慮

  未上市產(chan) 品直接賣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家長選擇近視矯正的背後,是一些近視交流群裏彌漫著被製造出來的近視焦慮。

  經人介紹,記者近日加入多個(ge) 近視交流群。

  其中一個(ge) 名為(wei) “兒(er) 童近視防控大作戰”討論群,群成員有上百人。記者注意到,該群禁止他人發布廣告,隻能由群主不定時發送護眼產(chan) 品鏈接並分享一些護眼文章。記者點擊鏈接進入店鋪,裏麵銷售眼鏡、眼貼、魚油、葉黃素以及一些治療儀(yi) 等商品,群主給大家推薦的是“防控四件套”,即星趣控鏡片+哺光儀(yi) +拉遠鏡+反轉拍,整套下來價(jia) 格上萬(wan) 元起。

  在另一個(ge) 有上百名群成員的近視交流群裏,同樣隻能由群主發布護眼膏等產(chan) 品介紹,一旦有人在群裏詢問是否有人購買(mai) 過護眼膏以及產(chan) 品效果如何,群主馬上將其移除群聊。

  在一個(ge) 名為(wei) “兒(er) 童近視防控”社交群裏,記者剛剛加入,就看到備注為(wei) “眼科李醫生”的群主正在給家長“科普”兒(er) 童近視的危害:“一年增長100度太嚴(yan) 重了,孩子才8歲,得盡快控製,要不然以後上初中高中,眼鏡都要把鼻梁壓塌了……”

  當家長介紹自己孩子近視的“前因後果”、治療方式後,“眼科李醫生”回複稱:“你家孩子這種情況,做手術不僅(jin) 存在風險,而且效果也不敢保證。最好是使用低濃度阿托品進行長期矯正,同時可以配離焦鏡使用。”

  當有其他家長詢問在哪裏可以購買(mai) 低濃度阿托品時,“眼科李醫生”迅速回複:“有需要的可以找我。”

  此時,群內(nei) 會(hui) 有“家長”出來為(wei) 群主“站台”,稱自家孩子用的便是群主推薦的滴眼液和OK鏡,並且成功實現了近視度數的下降。

  記者發現,每當有新成員進入群內(nei) ,這些“家長”就會(hui) 站出來烘托氣氛,時不時@群主,感謝群主推薦的產(chan) 品。

  記者通過連續4天的觀察發現,上述“氣氛組”賬號為(wei) 群內(nei) 的活躍成員,且每次的話術類似,多是重複自家孩子的情況、感謝群主推薦的產(chan) 品。同時,隔一段時間,這些賬號便會(hui) 修改自身群備注和個(ge) 人頭像,開始新一輪的“烘托”。

  當記者添加上述“兒(er) 童近視防控”群群主社交賬號後,群主十分“謹慎”,詢問記者通過什麽(me) 渠道加其社交賬號並且詢問記者的相關(guan) 信息進行核對。當記者表示想要購買(mai) 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時,群主發來5個(ge) 品牌的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價(jia) 格每盒從(cong) 70元到400元不等,並且表示“我不是賣藥的,我隻是眼科醫生”。

  記者還添加了多個(ge) 售賣阿托品滴眼液的“醫生”,詢問其是否能證明其醫生身份時,對方均沒有正麵回複,隻是強調“是醫生,但不便透露具體(ti) 信息。如果想讓孩子降低度數就購買(mai) ,不相信就算了”。

  當記者詢問藥品來源渠道時,上述群主回複:“沒有具體(ti) 貨源,這些滴眼液都沒有上市,有的是廠家直接發貨。”

  據了解,阿托品是一種臨(lin) 床常用藥物,目前濃度在0.01%至0.05%之間,被廣泛應用於(yu) 度數增長較快的近視兒(er) 童中,也被稱為(wei) 低濃度阿托品。

  “目前,阿托品滴眼液對近視的防控作用機製尚不清晰。”一位來自北京某知名眼科醫院的趙醫生告訴記者,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國內(nei) 不能商品化購買(mai) ,請家長不要通過代購、微商私下購買(mai) ,即使是真品,濃度是否標準、如何使用都沒有專(zhuan) 業(ye) 人士把關(guan) ,避免引起過敏,甚至阿托品中毒。

  加盟機構門檻不高

  員工無需專(zhuan) 業(ye) 背景

  在采訪中,一些家長向記者表達他們(men) 的疑問,花費數萬(wan) 元找的近視矯正機構到底是什麽(me) 情況?

  記者在社交平台上以“視力防控加盟”為(wei) 關(guan) 鍵詞搜索到上千條加盟信息。

  根據公開信息,想要加盟一家視力矯正機構,需要經過加盟谘詢、申請代理、物色店鋪、總部審核、總部實地考察、洽談和審查代理商、簽訂加盟合同、培訓和輔導代理商等流程。加盟費用在10萬(wan) 元至60萬(wan) 元不等,加盟費包括提供品牌授權、選址和裝修輔導、對加盟商進行技術培訓、人員招聘和專(zhuan) 業(ye) 人才培訓、提供儀(yi) 器設備、進行開業(ye) 指導和運營服務等幫扶。在加盟承諾中,總部會(hui) 提供品牌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指導和管理、營銷推廣等服務,但不會(hui) 對加盟商進行盈利承諾。

  記者以加盟商的身份聯係山東(dong) 某加盟品牌,當詢問加盟需要什麽(me) 資質時,對方強調隻需要辦理營業(ye) 執照和驗光資格證即可,總部會(hui) 提供企業(ye) 信用等級證書(shu) 、產(chan) 品專(zhuan) 利證書(shu) 、品牌榮譽資質等支持,不需要眼科專(zhuan) 業(ye) 背景。

  根據相關(guan) 職業(ye) 標準要求,視力矯正指導師需持證書(shu) 上崗,而且有年齡、學曆和從(cong) 業(ye) 年限等要求。然而,當記者詢問某加盟品牌方,在招聘員工時是否要對其視力矯正指導師證書(shu) 進行審核時,對方回複稱:“從(cong) 沒有聽過什麽(me) 證書(shu) ,總部會(hui) 對加盟商進行員工培訓,一般是5天,培訓完就可以上崗。”

  記者通過查詢多個(ge) 第三方報考機構發現,從(cong) 報名到領證大約需要30天到45天,費用在1200元至1800元不等,有些機構為(wei) 提高報名率,還會(hui) “主動降價(jia) 、優(you) 惠促銷”;有些機構表示會(hui) 給題庫,“考前刷一下,通過考試沒有問題”;有的機構甚至承諾,“沒時間刷題、沒時間聽課也沒有關(guan) 係,機構可以‘幫忙’”;更有甚者,為(wei) 促使學員報名,一些機構明確表示“聽課給免費安排托管,考試可以操作,包通過拿證”。

  記者還發現,很多機構打著招聘“視力養(yang) 護師”的名號,但是對應聘者不做任何專(zhuan) 業(ye) 、技能以及資質的要求。對於(yu) 沒有任何專(zhuan) 業(ye) 基礎的新人,對方表示可以先培訓後上崗,多則一周,少則一兩(liang) 天就能夠上手。

  記者以應聘“眼周穴位按摩師”崗位為(wei) 由聯係了一家位於(yu) 北京的視力矯正機構。對於(yu) 應聘資格,其工作人員說:“最好有中醫按摩經驗,有親(qin) 和力有耐心,有一定的銷售經驗。”當記者表示自己不具備任何眼科專(zhuan) 業(ye) 知識,也沒有中醫按摩的經驗後,該工作人員回複稱:“沒有按摩經驗沒有關(guan) 係,重要的是表達能力好,有銷售經驗。”

  經了解,在一些視力矯正機構,視力理療師一般身兼數職,不僅(jin) 負責對前來進行視力矯正的青少年眼部穴位按摩,還要推銷機構近視矯正的產(chan) 品和套餐。上述機構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如果視力理療師的銷售額達3萬(wan) 元,則可以拿到3個(ge) 點(3%)的獎金,10萬(wan) 元以上則可以拿到15個(ge) 點(15%)的獎金。

  目前近視不能治愈

  營銷不得誤導公眾(zhong)

  對於(yu) 家長來說,他們(men) 迫切想知道兒(er) 童青少年的近視是否能夠矯正,麵對魚龍混雜的近視矯正市場又該如何作出選擇?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視光中心一位視光師認為(wei) ,現在市場上關(guan) 於(yu) 兒(er) 童近視眼預防的方法和設備有很多,但並沒有能讓近視逆轉的“神器”。

  上述眼科趙醫生告訴記者,對青少年來說,一般有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假性近視主要由於(yu) 長期不良用眼習(xi) 慣導致,一般很少超過200度,持續下去就會(hui) 變成真性近視。假性近視能夠通過休息、糾正不良用眼習(xi) 慣來恢複,目前市場上各種治療假性近視的方法、儀(yi) 器,有沒有具體(ti) 確切的療效,需要進一步驗證。

  趙醫生告訴記者,以市場上出現的護眼貼、明目膏、穴位按摩儀(yi) 、智能訓練儀(yi) 等為(wei) 例,宣傳(chuan) 所使用的“康複”“恢複”“緩解眼疲勞”“降低度數”“提升視力”“近視治愈”“度數修複”等表述,大多缺乏科學依據,不僅(jin) 侵害消費者的知情權,甚至會(hui) 讓部分消費者產(chan) 生誤解,進而忽視孩子的近視防控工作。

  事實上,對於(yu) 近視矯正領域層出不窮的過度營銷問題,近年來,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發布多項政策文件,以切實加強新時代兒(er) 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例如,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部門就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兒(er) 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明確要求機構或個(ge) 人不得在營銷中使用“康複”“降低度數”等表述誤導公眾(zhong) 。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表示,不少視力矯正機構缺少診療資質和專(zhuan) 業(ye) 人員,常常利用口頭承諾誤導消費者,所以,消費者應該盡量將口頭承諾轉換為(wei) 書(shu) 麵協議,保留證據,以便日後維權。

  近視雖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除先天遺傳(chuan) 因素外,後天的不科學用眼習(xi) 慣是主要肇因。業(ye) 內(nei) 人士因此建議,除了配合開展治療之外,每個(ge) 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學生還應該盡量減少“讀屏”時間,應該每天保持兩(liang) 小時以上課外活動時長,同時保持正確的學習(xi) 姿勢。

  (受訪者均為(wei) 化名)(記者 趙麗(li)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