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風險化”話術與美國的霸權迷夢
【鳴鏑】
作者:方 熠(天津師範大學法學院講師)
“去風險化”是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於(yu) 今年3月首次提出的概念,隨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等高官持續利用“去風險化”一詞造勢,繼而推出“新華盛頓共識”進一步排擠中國。今年5月,“去風險化”更是被寫(xie) 進七國集團領導人廣島峰會(hui) 的公報之中。一時間,“去風險化”迅速成為(wei) 美西方對華實行攻擊的時髦話術。
“去風險化”還是“去中國化”?
“風險”在經濟學中的具體(ti) 表現為(wei) 損失的不確定性,穩健的投資者偏好於(yu) 規避“風險”。在國際政治領域,“風險”意味著潛在威脅,美國政府熱炒“風險”,意欲把風險和中國強行紐結在一起,處心積慮地抹黑中國,以進一步實現美國脫鉤計劃下的“去中國化”。
在過去的20年裏,中美經濟實力發生了顯著轉變。焦點經濟學(Focus Economics)機構的數據統計顯示:2000年,中國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僅(jin) 占美國的約10%;但到了2018年,這一比例為(wei) 65%。並且根據其最新數字預測,2023年中國的GDP將會(hui) 進一步縮小與(yu) 美國的差距,比例約占美國GDP的80%。麵對中國的強勢崛起,美國政府悉心製定出了一係列針對中國、打壓中國和去除中國的“脫鉤”戰略。
早在2018年,“脫鉤”計劃就已出現在美國的智庫文件中,美國政府通過發動貿易戰,單方切斷兩(liang) 國的經濟合作並鼓勵各國企業(ye) 撤離中國,阻礙中國對全球的產(chan) 業(ye) 供應,種種挑釁行徑令人不齒。
拜登執政後繼續沿用“去中國化”的脫鉤戰略,在現代科技領域進一步排除中國。2022年8月,拜登政府出台並簽署《芯片與(yu) 科學法案》,明令禁止相關(guan) 芯片企業(ye) 在中國投資建廠。之後,拜登政府還拉幫結派,與(yu) 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組建“芯片四方聯盟”來遏製中國半導體(ti) 技術研究。今年更是通過芯片三方協議,限製荷蘭(lan) 與(yu) 日本企業(ye) 對中國的技術出口,企圖在經濟與(yu) 科技全球一體(ti) 化的時代,阻止中國參與(yu) 、壓製中國發展。這嚴(yan) 重違反世貿組織法的基本原則,破壞基於(yu) 規則的全球貿易體(ti) 係,應當受到國際社會(hui) 的強烈譴責。
據最新報道,拜登政府將在今年8月發布加速推進“限製美國資本對中國半導體(ti) 、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端科技領域企業(ye) 投資”的行政命令,以進一步排除中國的全球參與(yu) 。顯然,美國的“去中國化”政策一直未有改變。因此,“去風險化”僅(jin) 僅(jin) 是美國為(wei) 了逃避指責,對脫鉤話術的精美包裝。其看似論調溫和,卻難以掩蓋“去中國化”的本質,是美國對華“既要又要”的心態體(ti) 現——一方麵試圖減少“脫鉤”成本,另一方麵又以“競贏中國”為(wei) 首要目標以強化霸權。
維護安全還是強化霸權?
美國慣於(yu) 借安全名義(yi) 濫施霸權行徑。熱炒“去風險化”話語,實質亦是為(wei) 鞏固其霸權地位。美國一貫鼓吹“中國威脅論”,其實,美國的霸權主義(yi) 才是國際風險的源頭。
美國在建國240多年曆史中隻有10多年沒有打仗。據不完全統計,從(cong) 二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發生的248場武裝衝(chong) 突中,美國挑起的就有201場。同時不斷策動“顏色革命”,試圖推翻50多個(ge) 外國政府,粗暴幹涉至少30個(ge) 國家的民主選舉(ju) 。
除了直接或間接的軍(jun) 事幹涉破壞國際秩序外,美國揮舞的經濟金融大棒也威脅著整個(ge) 世界。強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肢解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美國使用製裁、限製進出口、加征關(guan) 稅等多種措施對他國實施經濟霸淩,對其盟友也毫不手軟。長期以來,美國依仗美元霸權,通過切斷或限製美元供應融通等對其他國家施壓和製裁,造成金融或經濟衝(chong) 擊。去年以來,美聯儲(chu) 持續激進加息,美元急劇升值,令不少國家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chang) 債(zhai) 成本上升、輸入性通脹加劇,一些國家甚至陷入貨幣或債(zhai) 務危機。
2013年“棱鏡門”事件曝光,美國控製各國以維持霸權的企圖昭然若揭。但美國假借維護國家安全之名,對全球大肆監聽、竊取國家情報的惡劣行為(wei) 並未停止。2022年5月由美國喬(qiao) 治敦大學隱私與(yu) 技術法律中心發布的《美國的天羅地網:21世紀數據驅動下的驅逐》報告中顯示,美國已在入境和海關(guan) 執法局設置了複雜且龐大的監視網絡,對全球進行無差別監視,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監視帝國”。顯然,美國此種監聽竊密的行為(wei) 對他國的安全造成嚴(yan) 重威脅。
世界文明形態豐(feng) 富多樣,沒有通用的民主模式,問題重重的美式民主更不是民主的模板。而美國卻強行將西方的民主自由理論作為(wei) 分裂世界的武器,試圖故技重施,以意識形態為(wei) 借口,實則通過結盟的形式,孤立、分裂中國以強化其霸權地位,此舉(ju) 無疑給世界和平與(yu) 發展帶來重大挑戰。
“去風險化”害人終害己
美國強化霸權的花式舉(ju) 措看似天衣無縫、步步為(wei) 營,但其違逆多元、開放和合作的國際社會(hui) 發展方向,開時代的倒車,結果必定事與(yu) 願違。
麵對美國單邊挑起的貿易戰爭(zheng) ,中國並沒有屈服。相反,中國通過實施擴大內(nei) 需、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大力發展實體(ti) 經濟,實行產(chan) 業(ye) 革新、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等先進經濟戰略,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提供更多機遇。2022年,德國新聞電視台報道稱,中國將繼續成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的引擎。同樣,對於(yu) 美國用心險惡的科技封鎖,中國積極自主創新實現突破。以中國的芯片產(chan) 業(ye) 為(wei) 例,在設備上,中國以296.2億(yi) 美元的銷售額位居全球半導體(ti) 設備的第一市場;在製造上,中國已實現14納米純國產(chan) 芯片的規模量產(chan) ;在技術突破上,中國將在2023年內(nei) 完成光子芯片生產(chan) 線。中國芯片供應鏈的國產(chan) 替代已勢不可擋。
美國不但未能實現“去中國化”的美夢,還在現實中遭到反噬。據報道,美國關(guan) 稅壁壘導致的國內(nei) 進口產(chan) 品價(jia) 格飆升給本國消費者帶來沉重負擔,出口管製使其痛失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阻斷中國供應鏈引發生產(chan) 成本劇增導致許多本土企業(ye) 苦不堪言。據統計,自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後至2022年,美國企業(ye) 就損失了1.7萬(wan) 億(yi) 美元的市值,失去20多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在科技領域,美國的封鎖計劃也麵臨(lin) 著崩潰瓦解:首先,美國的芯片法案因國內(nei) 政治變動風險而麵臨(lin) 後續政策難以出台,執行困難的局麵;其次,美國主導的“芯片四方聯盟”因難以彌合國家利益而可能終將解散;最後,芯片三方協議也難以突破自由市場的發展規律,並存在集體(ti) 行動下難以協調競合關(guan) 係的困境。美國不僅(jin) 沒有實現全麵脫鉤,還損失37%的全球半導體(ti) 市場收入與(yu) 4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美國的“去風險”實際上是去合作、去穩定、去機遇,損害全球發展,最終害人又害己。
國際經濟與(yu) 科技的發展需要各國相輔相成、相依相存。中美兩(liang) 國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經濟體(ti) 與(yu) 科技大國,本應友好合作、互利共贏,但美國卻為(wei) 了維持其強霸地位而扣動瞄準中國的扳機。此次美熱炒“去風險化”,實則妄圖實現“去中國化”以強化其全球霸權,但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如此做法是愚不可及、損人不利己。其打出去的子彈,終會(hui) 落在自己身上。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2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