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更富 更美 更文明——蘇州相城區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3-07-14 09: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姬尊雨

  培育形成藝術湖田多要素集聚的“文產(chan) 村”融合發展軸、打造文化漁鄉(xiang) 發展融合帶、依托5大老街打造特色文化創業(ye) 街區……近日,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發布《相城區陽澄湖片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規劃》,將在產(chan) 業(ye) 發展、富民增收、鄉(xiang) 村治理等方麵發力,與(yu) 陽澄湖沿岸的常熟市、昆山市、蘇州工業(ye) 園區等簽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協同發展備忘錄,以片區化、差異化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2年,相城區在江蘇省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績考核中位列縣級進位第一等次。在建設“農(nong) 業(ye) 更強、農(nong) 村更美、農(nong) 民更富、城鄉(xiang) 融合程度更高”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征程上,一場場精彩蝶變正在這片土地上發生。

  “新農(nong) 人”打造現代化“魚米之鄉(xiang) ”

  位於(yu)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金香溢合作社的示範田裏,安裝了“北鬥”導航係統的拖拉機、插秧機等智能設備正在田間地頭作業(ye) ,按照導航規劃的路線,耕地、收割均實現了無人自動化。

  2013年從(cong) 揚州大學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金香溢合作社負責人朱贇德回到家鄉(xiang) 望亭投身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百畝(mu) 耕地隻需要兩(liang) 名管理者,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提高了,農(nong) 戶工作強度降低了,畝(mu) 均種植成本降低60元。”朱贇德介紹,依托機械化設備和一站式服務,已帶動周邊鄉(xiang) 親(qin) 年增收約300萬(wan) 元。

  在相城區陽澄湖鎮的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核心區的蟹塘旁,“養(yang) 蟹碩士”朱健明正忙著巡查蟹塘。2017年自蘇州大學碩士畢業(ye) 後,出生在同樣是水鄉(xiang) 澤國興(xing) 化市裏下河地區的朱健明,決(jue) 定留在蘇州養(yang) 大閘蟹。

  朱健明提出了“基於(yu) 丘陵型池底及人工生態穴的大閘蟹生態養(yang) 殖模式”,安裝了智慧水產(chan) 及物聯網監控係統,實現“雲(yun) 上蟹塘”,一部手機就能實時監控蟹塘環境、水質變化。“這3年測試推廣下來,該模式畝(mu) 均產(chan) 量可達250斤以上。”朱健明說。

  “新農(nong) 人”助推“魚米之鄉(xia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據介紹,2022年相城糧食總產(chan) 量2.88萬(wan) 噸,增幅11.74%;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3.03萬(wan) 畝(mu) ,綠色蔬菜保供基地1515畝(mu) 。水產(chan) 養(yang) 殖總麵積穩定在3.66萬(wan) 畝(mu) ,2022年水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1.3萬(wan) 噸。2022年底,相城入選全國第七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差異化助推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

  據《蘇州相城區農(nong) 業(ye) 誌》載,相城自古稱“城北糧倉(cang) ”,出產(chan) 的陽澄湖大閘蟹、望亭大米等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享有較高知名度。同時,相城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沈周、文學家馮(feng) 夢龍等名人名士的出生地,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

  如何盤活轄區內(nei) 鄉(xiang) 村文旅資源,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高質量協同發展?相城區的思路是,以片區化、主題化促進農(nong) 文旅深度融合,帶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村民致富。

  正值盛夏,記者走進位於(yu) 春申西塘片區的相城區黃埭鎮馮(feng) 夢龍村,夢龍故居、夢龍書(shu) 院、根據話本小說場景建設的油坊……到處都能感受到馮(feng) 夢龍元素。

  “村裏規劃了核心區、林果區、水稻區在內(nei) 的三大功能區,帶動900餘(yu) 名本村村民以農(nong) 家樂(le) 、民宿等方式投身休閑農(nong) 業(ye) ,同時,鼓勵在外地打工的村民返鄉(xiang) 創業(ye) 。”馮(feng) 夢龍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黃學涵介紹。2023年,馮(feng) 夢龍村各業(ye) 態預計營業(ye) 收入將達7000萬(wan) 元。

  一個(ge) 個(ge) 特色各異、業(ye) 態不同的鄉(xiang) 村旅遊片區正在相城區逐步成形。該區出台《相城區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xiang) 蘇州樣板“相城篇章”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要求各地突出特色,片區化發展。如:陽澄湖片區打造世界級生態低碳示範地、精致人文旅遊樣板地;漕湖北橋片區搶抓蘇錫“漕湖—鵝真蕩”生態綠色一體(ti) 化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機遇,整合資源優(you) 勢,高標準打造現代農(nong) 業(ye) 集聚區。

  群眾(zhong) 特色文化孕育文明鄉(xiang) 村

  相城區黃埭鎮裴巷新村居民劉阿婆,每周五下午兩(liang) 小時聽書(shu) 時間“雷打不動”。去年端午節,蘇州評彈公園開園。“花2元錢,就能聽到蘇州評彈團專(zhuan) 業(ye) 演員的長篇彈詞!”劉阿婆樂(le) 嗬嗬地告訴記者,書(shu) 場有200個(ge) 座位,是蘇州最大的書(shu) 場了。

  千年古鎮黃埭素有“評彈之鄉(xiang) ”的美名,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蘇州評彈,在評彈公園投入使用前,相城區已相繼在迎湖村、項路村、蠡口社區等設置書(shu) 場,幾乎每個(ge) 村(社區)的附近,都有一個(ge) 常態化運營的書(shu) 場,奠定了良好的群眾(zhong) 文化基礎。

  富了口袋富“腦袋”。相城區還在下轄的鄉(xiang) 鎮板塊建設了文體(ti) 公園、農(nong) 民體(ti) 育基地等免費開放空間。

  近年來,相城區持續優(you) 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2023年,相城新增市級美麗(li) 鄉(xiang) 村健身公園1個(ge) 、農(nong) 民體(ti) 育基地2個(ge) 。“當前,相城正以重大項目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片區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和載體(ti) ,打造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集群。”相城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黃建東(dong) 介紹。鄉(xiang) 村振興(xing) 正在蘇州相城區描摹出一派美麗(li) 的現實圖景。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14日 0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