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煥新迎大運
【成都大運會(hui) 來了】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啟恒 孔維睿
“街道和社區不僅(jin) 把電梯裝好了,還對小區裏的活動室進行了改造,大家空閑時可以在這裏娛樂(le) 休閑。”走進成都高新區芳草街街道玉林西路80號院,三部新加裝的電梯讓居民實現了上樓“一鍵直達”,幹淨整潔的院子裏有序規劃了停車位,喬(qiao) 木更顯清新。
這個(ge) 建於(yu) 20世紀90年代的小區,迎來了“二次生長”。走出小區,以小酒館、街邊彈唱為(wei) 特色的文化符號,涵蓋文化展覽、咖啡美食、音樂(le) 藝術的特色場景,展現出市井生活的煙火氣,也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與(yu) 幸福感。
成都堅持辦賽營城並舉(ju) ,優(you) 化城市形態、增強城市氛圍,全麵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不僅(jin) 讓整個(ge) 城市的運動氛圍更加濃厚,也不斷改善著市民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
最近,不少在成都金融城上班的市民注意到,每天出地鐵後必經的交子北一路已經拆除了施工圍擋,道路兩(liang) 側(ce) 經過鋪裝改造和綠化提升,空間景觀換上了“新裝”,掩映其後的成都規劃館也更加迷人。
“成都規劃館是成都城市地標之一,我們(men) 推進成都規劃館及其周邊街區的公共空間景觀提升工程,打造公園城市會(hui) 客廳,提升公園城市街區特色顯示度。”成都高新區公園城市局城市更新處處長黃東(dong) 斌介紹,這一項目以“公園城市尋光計劃”為(wei) 理念,結合周邊城市規劃布局及成都規劃館的建築肌理,突出公園城市的綠景生態、美好生活、宜商宜業(ye) 、文化藝術、現代治理等方麵的特征及優(you) 勢,為(wei) 市民呈現“森林中的城市、森林中生長的規劃館”。
作為(wei) 大運會(hui) 比賽場館,成都高新體(ti) 育中心所在的中和片區,也正加速公共空間景觀“蝶變”。據悉,中和片區正在推進綠地織補工程,涉及周邊多個(ge) 點位。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趙銳說:“我們(men) 打造特色生態街景,同時也充分考慮到服務周邊社區居民、融入適老化設計、兒(er) 童友好型設計,踐行‘穿針引線’的理念,打造城市綠鏈。”
據悉,近兩(liang) 年來,成都累計推動91個(ge) 片區更新,實施改造老舊小區1202個(ge) 、惠及居民10.7萬(wan) 戶,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的美好期待,用心用情將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做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們(men) 將持續以城市更新項目為(wei) 牽引,全麵加速社區提升改造進程,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功能品質,保留城市記憶,讓市民家園更有顏值、生活更有品質。”黃東(dong) 斌說。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0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