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之下,如何更好保護勞動者?
● 應加大職業(ye) 健康知識普及,引導勞動者提高防暑降溫意識,不斷完 善勞動者高溫天氣作業(ye) 時突發疾病應急處置預案
● 用人單位應以貨幣形式計發高溫津貼並單項列明,不得以防暑降溫用品等實物代替高溫津貼,不得因高溫天氣停工、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待遇
● 相關(guan) 部門要合力共為(wei) ,聚焦高溫津貼發放不到位、工傷(shang) 保險待遇不落實等重點問題,加強執法檢查,對違法行為(wei) 嚴(yan) 厲查處,對整改情況持續跟蹤。要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工會(hui) 的監督協調作用,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勞動者權益保障主體(ti) 責任
入夏以來,多地持續高溫,一些地方最高氣溫甚至突破曆史極值。建築工人、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一些戶外勞動者堅守在工作一線,他們(men) 的健康安全狀況廣受關(guan) 注。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多地采取靈活多樣的防暑降溫舉(ju) 措,加強對勞動者的保護。但部分行業(ye) 還存在措施落實不到位等情況,高溫下勞動者權益保護機製須進一步完善。
防暑降溫舉(ju) 措有哪些?
多地氣溫突破40攝氏度,北方一些地方成“火爐”……近段時間以來,高溫天氣持續強襲,戶外和高溫作業(ye) 勞動者備受考驗。
前不久,全國總工會(hui) 印發通知,要求各級工會(hui) 加強組織領導,督促用人單位落實防暑降溫主體(ti) 責任,切實維護職工權益。記者走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發現,相關(guan) 部門和單位已經在行動。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提供防護用品和高溫作業(ye) 休息場所、發放高溫津貼等舉(ju) 措,成為(wei) 各地保障勞動者權益的發力重點。
全國總工會(hui)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各級工會(hui) 已建設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超過12萬(wan) 個(ge) 。全國總工會(hui) 近日啟動工會(hui) 服務站點“雙15”工程,提出今年底全國工會(hui) 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達到15萬(wan) 個(ge) ,實現戶外勞動者在主要城市和城市重點區域15分鍾可達服務站點。
一些地方根據不同行業(ye) 、氣溫變化情況,靈活調整工作時間。記者走訪北京多個(ge) 建築工地了解到,建築工人可以選擇早晚溫度相對較低的時段進行戶外作業(ye) 。
夏日炎炎,勞動者對高溫津貼的關(guan) 注度也越來越高。為(wei) 維護勞動者權益,多地要求用人單位以貨幣形式計發高溫津貼並單項列明,不得以防暑降溫用品等實物代替高溫津貼,不得因高溫天氣停工、縮短工作時間扣除或降低勞動者工資待遇。
“高溫權益”保障情況怎麽(me) 樣?
隨著各地相繼推出防暑降溫舉(ju) 措,很多人關(guan) 心,戶外和高溫作業(ye) 勞動者的“高溫權益”保障情況怎麽(me) 樣?
在上海古猗園,記者看到正在幹活的保潔人員都配備了一台掛脖小風扇。“氣溫超過38攝氏度,保潔人員將實行輪班製,每一小時輪一班。”古猗園園容科負責人孫明巡說,如果有人出現中暑等情況,會(hui) 及時送醫。
根據有關(guan) 規定,出現高溫天氣時,用人單位要及時向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園內(nei) 的綠化養(yang) 護人員從(cong) 6月份開始領取每月300元的高溫津貼,一直能領到9月份。”上海共青森林公園綠化養(yang) 護主管張帝說。
記者調查發現,也有一些行業(ye) 高溫津貼發放存在“走樣變形”現象。北京市一名眾(zhong) 包平台的外賣騎手表示,他簽約的勞務公司從(cong) 未發放過高溫津貼,而是在高溫時段的配送費中增加臨(lin) 時補貼。多名外賣騎手告訴記者,補貼金額不固定,要“跑夠一定數量的單子才有”。
專(zhuan) 家表示,在高溫條件下按接單量提供“補貼”的做法,可能變為(wei) 變相鼓勵騎手高溫下多跑單的措施,不利於(yu) 勞動者身體(ti) 健康。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部分行業(ye) 在高溫時段調休困難。前不久,北京一名導遊在帶團遊覽時因中暑送醫,經搶救無效離世。
對此,北京市旅遊行業(ye) 協會(hui) 表示,旅行社要合理安排行程和旅遊項目,科學調整作息時間。遇高溫天氣時,及時向遊客提示高溫高熱對身體(ti) 的影響,和遊客要協商一致,必要時應調整行程,避開或縮短高溫時段戶外旅遊。
加強政策宣傳(chuan) 和執法檢查
記者了解到,高溫之下,多地有戶外勞動者確診熱射病。根據有關(guan) 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ye) 或者高溫天氣作業(ye) 引起中暑,經診斷為(wei) 職業(ye) 病的,享受工傷(shang) 保險待遇。然而在實踐中,很多勞動者在工傷(shang) 認定方麵遇到困難。
“難點在於(yu) 勞動關(guan) 係確認、職業(ye) 病診斷等程序複雜,一些用人單位不配合提供相關(guan) 材料。”上海錦天城(天津)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王忠琦說,當前就業(ye) 形態日趨多樣,有必要優(you) 化認定程序、簡化認定條件。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璐建議加大職業(ye) 健康知識普及,引導勞動者提高防暑降溫意識,不斷完善勞動者高溫天氣作業(ye) 時突發疾病應急處置預案。
保險專(zhuan) 家建議,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可以為(wei) 勞動者購買(mai) 意外險、健康險等商業(ye) 保險,幫助勞動者獲得更好的保障。
針對“高溫權益”落地情況,深圳大學勞動法和社會(hui) 保障法研究所所長翟玉娟說,相關(guan) 部門要合力共為(wei) ,聚焦高溫津貼發放不到位、工傷(shang) 保險待遇不落實等重點問題,加強執法檢查,對違法行為(wei) 嚴(yan) 厲查處,對整改情況持續跟蹤。要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工會(hui) 的監督協調作用,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勞動者權益保障主體(ti) 責任。(新華社記者 譚謨曉 白佳麗(li) 董雪 馬曉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