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薪酬製度改革正當其時
【光明時評】
作者: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近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製度改革試點的意見》。該意見指出,開展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薪酬製度改革試點,堅持薪酬分配要同績效緊密掛鉤,向紮根教學科研一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qing) 斜,向從(cong) 事基礎學科教學和基礎前沿研究、承擔國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任務、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人員傾(qing) 斜。
薪酬製度是績效觀和人才觀的集中折射。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與(yu) 科研機構的薪酬,基本上都采取“基本工資+績效+津貼”的製度。其中,績效主要考核教師、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數量與(yu) 期刊檔次,以及申請課題的層次、經費數量;津貼則主要依據教師、科研人員的學術稱號、頭銜。這樣的薪酬製度,曾在一段時間起到了激勵教師、科研人員爭(zheng) 相發表論文、申請課題的作用,但在長期施行的過程中,也形成了教師、科研人員管理與(yu) 評價(jia) 中的“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等傾(qing) 向。這導致部分高校出現不同程度的“重學術研究,輕人才培養(yang) ”等問題,助長了部分青年教師、科研人員的急功近利之風。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進高校與(yu) 科研機構“破五唯”人才評價(jia) 改革,其中的關(guan) 鍵之舉(ju) 正是薪酬製度改革。該項改革意在通過構建更科學、更符合教育與(yu) 科研規律的薪酬製度,引導教師和科研人員潛心教育與(yu) 科研工作。逐步建立激發創新活力、知識價(jia) 值導向、管理規範有效、保障激勵兼顧的薪酬製度,作為(wei)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ye) 發展的重要抓手,激發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創新創造活力。
推進薪酬製度改革,宜建立專(zhuan) 業(ye) 共同體(ti) ,進行專(zhuan) 業(ye) 同行評價(jia) 。如何評價(jia) 教師與(yu) 科研人員的實際教育貢獻與(yu) 科研貢獻,是建立基於(yu) 實際貢獻的薪酬製度的重點與(yu) 難點。要破除“唯論文”“唯獎項”“唯帽子”等問題,有必要淡化行政評價(jia) 、強化專(zhuan) 業(ye) 評價(jia) 。推進教授委員會(hui) 、學術委員會(hui) 建設,由其以教育與(yu) 學術標準,對教師、科研人員的教育與(yu) 學術能力及貢獻作出專(zhuan) 業(ye) 評價(jia) 。
推進薪酬製度改革,宜探索年薪製,為(wei) 教師、科研人員提供更大自主空間。要讓教師和科研人員減輕考核負擔,有抵抗教學研究功利化、短視化的底氣與(yu) 定力,有必要探索符合教育與(yu) 科研規律的年薪製,讓該群體(ti) 有時間和空間去做自己感興(xing) 趣的學術研究與(yu) 教育教學創新,為(wei) “甘坐冷板凳”想要做一流研究的教學科研人員創造適宜、友好的發展環境。
推進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製度改革正當其時。要以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與(yu) 高質量科研體(ti) 係為(wei) 目標,建立與(yu) 之匹配的薪酬製度,構建良好的教育與(yu) 科研生態,激發教師與(yu) 科研人員的創造創新活力,助力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4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