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尺碼“大縮水”,誰“綁架”了女性的審美
“還有她穿不上的褲子?為(wei) 什麽(me) 又讓我們(men) 焦慮?”不久前,在某綜藝裏,某女星在商場試穿褲子時發現尺寸有點小,需要換大一碼,同伴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女星的腰圍為(wei) 54cm)。節目播出後,這段對話引發不少網友的共鳴,相關(guan) 話題衝(chong) 上“熱搜”。
事實上,已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在購買(mai) 女裝時遇到了尺碼過小的問題。明明自己的身材沒有變化,但購買(mai) 同樣碼數的服裝時,卻發現已穿不下。有些消費者甚至表示,自己平時穿S碼的衣服,但在購買(mai) 某些品牌的衣服時,卻需要選購L碼或XL碼。為(wei) 什麽(me) 女裝尺碼越做越小?服裝尺碼究竟有沒有標準?中國婦女報全媒體(ti) 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女裝不如童裝大
北京的一一(化名)去年在某快時尚品牌買(mai) 了一件襯衫,“M碼還覺得大”,今年再去該品牌店試衣服,發現M碼已經快穿不下了。“這家店在我的印象中風格尺碼都做得比較大,但今年明顯變小了。”一一身高165厘米,體(ti) 重在105~110斤波動,腰圍71厘米,卻無奈地發現很難把自己“塞進170碼的衣服”。
“一些衣服的腰圍設計很不合理,我在網上買(mai) 裙子時,有時最大碼L都穿不上。還有的裙子腰圍是50多到60多厘米,童裝都沒這麽(me) 小。”一一吐槽說。
女裝是否存在尺碼“縮水”和不如童裝大的現象?近日,記者分別走訪和調查了線下及線上的女裝店鋪。
記者來到某熱門商圈一家主打舒適休閑風格的快時尚品牌,發現其也推出了“BM風”的緊身T恤和吊帶背心。據悉,“BM風”即意大利Brandy Melville品牌衍生出來的一種穿搭風格,該品牌衣服以“短、露、緊”為(wei) 主要特點,很多衣服大都隻有小碼或者均碼。隨著這股潮流的風靡,很多女性把能穿上該品牌的衣服當作好身材的證明。
記者將其中一款L碼的緊身背心拿到童裝區,與(yu) 120碼的女童服飾進行比對,發現兩(liang) 者腰圍幾乎一模一樣。
店鋪店員稱,前幾年女生“硬穿”該品牌女童裝的潮流風靡一時,所以品牌借勢推出該風格的女裝。盡管這種風格的尺碼維度與(yu) 其同尺碼的正常風格衣服圍度相差甚遠,但銷量非常可觀,且購買(mai) 群體(ti) 大都為(wei) 年輕女孩。
緊接著,記者來到另一家主打“少女風”的店鋪,該店鋪服飾大都為(wei) 均碼,即使是工作日的下午,店內(nei) 仍滿是前來購物的年輕女孩。記者詢問了其中一名女孩來此購物的原因,女孩稱因為(wei) 最近比較流行“美式複古”和“熱辣”的穿衣風格,受社交媒體(ti) 影響,比較好奇,就來看看自己的身材能不能穿上這種緊身上衣。
而在一些以年輕女性為(wei) 主要消費群體(ti) 的線上店鋪,也存在尺碼維度過小或可選碼數有限的情況。某家主打“BM風”的店鋪衣服大都為(wei) 均碼,但其出售的某件吊帶背心的胸圍僅(jin) 為(wei) 58厘米,一些看似比較寬鬆的開衫的胸圍也隻有74厘米。
此外,多家女裝網店的尺寸隻做S和M兩(liang) 個(ge) 尺碼,有的店鋪下裝腰圍最小碼為(wei) 60厘米,臀圍73厘米,最大腰圍隻有68厘米,臀圍81厘米。在一家網上女裝店,記者發現一件白色T恤的尺碼推薦標注為(wei) “S建議80斤以內(nei) ”“M建議80—90斤”“L建議90—105斤”。
與(yu) 此同時,記者翻查了多家童裝店鋪的尺碼數據,與(yu)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10碼的女童裝胸圍已經達到72厘米,腰圍57厘米,臀圍85厘米。由此來看,一些女裝的尺寸確實沒有童裝大。
尺碼標準誰來定
“女裝尺碼越來越小”,是女性越來越瘦了嗎?相關(guan) 數據顯示並非如此。據《中國居民營養(yang) 與(yu) 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國女性平均身高158.0厘米,18歲及以上居民女性的平均體(ti) 重為(wei) 59千克,與(yu) 2015年發布結果相比增加1.7千克,且城鄉(xiang) 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
158厘米和59千克的身材顯然很難穿上“BM風”的衣服。
如果仔細觀察,會(hui) 發現市場上的女裝尺碼非常混亂(luan) 。但實際上,從(cong) 2009年8月1日起,我國便開始實施統一的《GB/T 1335.2 2008 服裝號型女子》國家標準,這一標準是為(wei) 了規範廠商生產(chan) 及方便顧客選購而形成的一套量度指數。按照該標準,160厘米高的人,對應的胸圍尺寸應為(wei) 84厘米,遠高於(yu) 現有一些女裝標注的腰圍尺寸。
但是由於(yu) 《GB/T 1335.2 2008 服裝號型女子》國家標準僅(jin) 僅(jin) 作為(wei) 參考標準,並非要求強製執行,製衣商家在尺碼製定上有完全裁量權。
“現在的女裝尺碼根本沒有標準,想怎麽(me) 定就怎麽(me) 定。而生產(chan) 廠家為(wei) 了迎合當下‘白幼瘦’的主流審美,把衣服越做越小,布料也越來越少。”一位博主介紹,M碼的標準定義(yi) 是給身高160~165厘米,體(ti) 重在100~110斤左右的女性適合穿的碼數,屬於(yu) 服裝裏的中尺碼,也是大部分人的標準體(ti) 型,但現在的M碼被“活生生砍掉了20幾斤”。
在她看來,“混亂(luan) 的服裝行業(ye) 標準和刷不完的網紅推文,也許是女裝尺碼越做越小的根本原因”,而讓一種小眾(zhong) 風格去影響和定義(yi) 審美,定義(yi) 身材,甚至定義(yi) 產(chan) 品和市場,“是一個(ge) 惡性循環”。
拒絕片麵的審美觀
在山東(dong) 女子學院傳(chuan) 媒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郭靜看來,女裝尺碼越來越小這一現象引發了對於(yu) 女性審美觀的質疑以及對於(yu) “白幼瘦”的畸形審美評價(jia) ,給不少女性內(nei) 心帶來困擾。
郭靜認為(wei) ,女裝尺碼變小的現象背後反映了社會(hui) 審美觀偏狹問題。當前社會(hui) 普遍流行的審美觀往往將“白幼瘦”的身材視作理想的標準。然而,這種一刀切的標準無視了女性的獨特之處和多樣性,使得那些不符合這些“標準”的女性感到自卑和被排斥。
“公眾(zhong) 習(xi) 慣於(yu) 對女性的外貌進行評判,女性不得不承受來自各個(ge) 方向的壓力,並期望自己擁有完美的身材和外觀。而當女裝尺碼變小時,這種壓力會(hui) 變得更加明顯,讓不少女性產(chan) 生自卑感和焦慮感。”郭靜說。
博主“福飲沸別”也發現女裝尺碼越來越小讓很多女性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是我不夠瘦嗎”,並“為(wei) 了塞進所謂的‘BM風’,費勁巴拉地節食運動減肥”。她呼籲,“女性一定不要因為(wei) 衣服尺碼小而陷入深度的自我懷疑和身材焦慮,認為(wei) 衣服穿不下是自己的原因”,因為(wei) “衣服永遠都是為(wei) 人服務的,錯的是衣服不是人”。
麵對女裝尺碼越做越小的趨勢,郭靜認為(wei) 相關(guan) 部門應製定全麵、科學、合理的服裝尺碼標準,考慮到不同身體(ti) 類型和個(ge) 體(ti) 差異,以確保服裝尺碼大小的合理性;通過宣傳(chuan) 和教育,提倡多元化的審美觀念,鼓勵人們(men) 尊重和接納不同身形、體(ti) 型和服裝尺碼的多樣性,消除對特定體(ti) 形的偏見和歧視;鼓勵服裝行業(ye) 內(nei) 各方共同努力,加強自律和合作。例如廠商、設計師和零售商可以進行溝通交流,確保產(chan) 品的尺碼設計符合人體(ti) 工程學原理和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此外,郭靜表示,消費者應擺脫對過瘦身材的迷戀和盲從(cong) ,選擇那些推崇多樣化和尺碼適配的品牌,推動服裝行業(ye) 的改變和進步。
每個(ge) 女性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無論是膚色、年齡還是體(ti) 態。審美觀應該更加包容和多樣化,才能真正反映出現實世界中的多元美。“隻有擺脫思維定式,拒絕片麵的審美評價(jia) ,才能真正建立一個(ge) 尊重和鼓勵女性自我表達的社會(hui) 環境。”郭靜說。(全媒體(ti) 記者 黃婷 見習(xi) 記者 侯文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