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為什麽反感高調示愛
如果你正在參加一場畢業(ye) 典禮,有一名同學突然衝(chong) 上禮台,請不要驚慌,他可能是去表白;如果你正在聽一場演唱會(hui) ,觀眾(zhong) 席陡然發出尖叫,請不要擔心,那裏可能有人在求婚。
今年夏天很熱鬧,不僅(jin) 有去不完的演唱會(hui) 音樂(le) 節,還有畢業(ye) 與(yu) 升學,相遇與(yu) 離別。這個(ge) 夏天也充滿愛,畢業(ye) 典禮不隻有畢業(ye) ,更有表白;演唱會(hui) 不僅(jin) 有歌聲,更有求婚。
近日,#畢業(ye) 典禮流行求婚##演唱會(hui) 成大型求婚現場#等詞條登上熱搜。有人送上祝福,也有人表示不解,指責公開場合表白占用公共資源,破壞典禮或演出流程,打擾他人等。更有人將口頭的不滿直接付諸行動,現場高舉(ju) 橫幅:“演唱會(hui) 上別求婚,不然現場唱《嘉賓》(音樂(le) 作品,講述男生藏著悲痛參加前女友婚禮的故事——記者注)”。與(yu) “高調示愛”相反的是,有人在演出現場用筆悄悄在手心寫(xie) “Marry me(我們(men) 結婚吧)?”的方式低調求婚,對方回複“Yes(好的)”後,當事人將照片發在網上,收獲祝福無數。
對“高調示愛”的爭(zheng) 議不僅(jin) 存在於(yu) 旁觀人群之中,很多被表白的人也難以接受,90後女生周周還因此留下“心理陰影”。劇情很“狗血”,周周閨蜜喜歡的男生在人來人往的街上向周周表白,3個(ge) 人相對而立,麵麵相覷。“雖然後來我和閨蜜關(guan) 係依然不錯,但我總覺得她還是心存芥蒂。”現在周周見到閨蜜的曆任男友,都迅速繞道而走,從(cong) 不說話。“高調表白讓回應也被迫變得高調。”周周說,如果你不喜歡對方或中間存在糾葛,很難體(ti) 麵收場。
劉佳佳也曾受此困擾。大學時的某天,她接到一個(ge) 男生的電話表白並讓她去KTV,“那天他把全班同學都喊了過去,還買(mai) 了蛋糕和鮮花”。在此之前,劉佳佳從(cong) 沒談過戀愛,麵對如此高調的表白,她嚇得沒敢赴約。“這和性格有關(guan) 吧,不喜歡高調的人可能無法接受這種方式。”劉佳佳說。
在孟婷和對方正處於(yu) 了解階段,還沒有正式確立戀愛關(guan) 係,對方便在朋友圈發布二人合照,大秀恩愛。“他不光自己發,還要求我發。”孟婷很生氣,和對方大吵了一架。“戀愛發朋友圈,有必要嗎?”她說,很多微信好友是工作夥(huo) 伴,我不想讓人家看到自己的私生活;而交心的朋友,你不發朋友圈,她們(men) 也能知道你的情況。
激情、親(qin) 密和承諾是親(qin) 密關(guan) 係的重要元素,而官宣是承諾的一個(ge) 表現形式。武漢大學發展與(yu) 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師陳武說,對於(yu) 有的人來說,官宣也是一件私事,希望將二人的關(guan) 係公布於(yu) 僅(jin) 限親(qin) 友的小範圍之內(nei) 。“這一方麵出於(yu) 一種自我保護,在網絡或公共場合公開有可能讓自己遭受陌生人的言語攻擊。”他說,另一方麵是由於(yu) 親(qin) 密關(guan) 係本身的不穩定性,“有的人可能會(hui) 想,現在大範圍秀恩愛,萬(wan) 一之後分了呢?”
對於(yu) “高調示愛”,陳武認為(wei) ,有些人的反感隻是出於(yu) 妒忌,有些人則是覺得這種方式有些幼稚,畢竟現在秀恩愛,以後並不一定能走在一起。此外,社會(hui) 思潮的變化也是重要原因。“現在大家的個(ge) 體(ti) 化意識增強,越來越強調公眾(zhong) 場合的規範性。”以演唱會(hui) 為(wei) 例,“很多人認為(wei) 在公眾(zhong) 場合就應該做適合公眾(zhong) 場合的事,他們(men) 是來聽歌的,求婚不符合買(mai) 票的初衷,不應該占用公共資源。”
婚戀觀念的變化也對公眾(zhong) 看待表白方式的態度產(chan) 生影響。現在對“高調示愛”嗤之以鼻的王月明,10年前對此不但不反感,還曾親(qin) 自參與(yu) 現場布置幫表哥求婚。“以前我對愛情有很大的期待,對於(yu) 高調示愛的人會(hui) 予以最大的祝福。”她說,現在覺得單身也很好,戀愛不是幸福的必選項,相比於(yu) 祝福,她更在意自己在其中的感受。
在今年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我國第三本心理健康藍皮書(shu) 中公布的《2022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27.61%的大學生處於(yu) 戀愛狀態,有41.93%的大學生單身且不想脫單,有25.40%的大學生處於(yu) 單身想脫單的狀態,其餘(yu) 學生未報告。當脫單意願較低的年輕人和“高調示愛”的人群相遇,兩(liang) 者的價(jia) 值觀不同,對於(yu) 某一行為(wei) 的看法可能存在差異。
“高調示愛”讓人困擾,但它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
周周和孟婷都表示,如果是喜歡的人高調示愛,她們(men) 能夠接受,“不論和喜歡的人做什麽(me) ,都是美好的回憶”。於(yu) 渝年少時追求喜歡的人,可謂十分高調。他將喜歡人的名字寫(xie) 在學校黑板報上,在分享學習(xi) 經驗的班會(hui) ,他大方誇讚對方優(you) 點並表白;就連他的英文名,後兩(liang) 個(ge) 字母也和對方的姓名縮寫(xie) 保持一致。從(cong) 內(nei) 而外,從(cong) 言語到舉(ju) 止,於(yu) 渝渾身無不透露著對對方的喜歡。而現在,於(yu) 渝坦言自己再也不會(hui) 用這樣的方式表白了,不是因為(wei) 放不下,而是自己早已沒有重來一次的心力。
“人在年輕時有一些衝(chong) 動是正常的。”在陳武看來,“高調示愛”在年輕人中更常見,隨著年齡的增長,選擇用這個(ge) 方式的人越來越少,意識到公共場合的規範性和婚戀觀念的變化是主要原因。“在年少時,很多人認為(wei) 高調說出來,才能讓別人看到我們(men) 的愛,但這不是真正的愛。”他說,愛是一種責任,是在日常相處中的細節。當你長大後,逐漸意識到相互包容、共同成長在親(qin) 密關(guan) 係中的重要性,也許會(hui) 認為(wei) “高調示愛”沒有必要。
那麽(me) ,麵對喜歡的人,我們(men) 到底應該如何表白?“很多人表白追求的是一種儀(yi) 式感。”陳武表示,如今在畢業(ye) 典禮或演唱會(hui) 等公開場合表白的方式已不再新鮮,這不是製造驚喜的必要條件。“大家可以選擇一個(ge) 具有兩(liang) 個(ge) 人的共同記憶的場景,在此基礎上設計表白,更有意義(yi) 和驚喜感。”他說。
如果想要在公眾(zhong) 場合表白,陳武認為(wei) ,要遵循社會(hui) 性和公共性的原則,滿足公共場合應具備的一些基本道德規範。“陌生人沒有義(yi) 務也沒有責任來見證你的表白,這種行為(wei) 雖然可能收獲讚賞和祝福,但也具有潛在的負麵風險,例如聽到反麵的聲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騷動等。”他建議,求婚或表白可以提前和活動相關(guan) 方打好招呼,方便工作人員作好準備,維護秩序,同時在心理上作好承受負麵聲音的準備。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除陳武外均為(wei) 化名)(見習(xi) 記者 李丹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