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水清岸綠景色美

發布時間:2023-07-26 10:0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黃河烏(wu) 海段生態廊道——

  水清岸綠景色美

  “這裏的環境非常優(you) 美,你看這花海、樹蔭、綠地,讓人心曠神怡,空氣也很清新,又給我們(men) 增添了一處休閑娛樂(le) 的好地方。”正在晨練的內(nei) 蒙古自治區烏(wu) 海市市民高先生說。

  高先生說的這處新公園,是位於(yu) 烏(wu) 海湖東(dong) 岸的烏(wu) 海市濱河公園。據公園負責人介紹,烏(wu) 海市濱河公園是一個(ge) 占地麵積800多畝(mu) 的休閑型生態公園,綠地率達70.24%,依托黃河生態廊道和烏(wu) 海湖,規劃建設了形象展示區、生態娛樂(le) 休閑區、沙灘時尚運動區、森林花海休養(yang) 區4個(ge) 區域,融入文教創新、健康養(yang) 生、休閑娛樂(le) 等元素,打造花海音律、書(shu) 法廣場等25個(ge) 風格各異的景觀空間,同步規劃建設沙灘排球場、塑膠步道和兒(er) 童活動場地等區域,不僅(jin) 滿足了周邊居民的運動休閑需求,同時也成為(wei) 遊客觀光、旅遊的打卡地。

  烏(wu) 海市地處烏(wu) 蘭(lan) 布和、庫布其、毛烏(wu) 素三大沙漠(沙地)交匯處,這一區域風蝕強烈,幹旱少雨,植被稀疏,屬極端幹旱荒漠草原區,被國家列入“三北”防護林體(ti) 係實施範圍。

  作為(wei) 黃河進入內(nei) 蒙古的第一站,烏(wu) 海市圍繞黃河綠色廊道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統籌推進水資源節約、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複、水汙染防治、水安全保障“五水共治”的聯動機製,全麵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著力打造深度節水型城市,有效促進人水和諧、城水相宜,提高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烏(wu) 海龍遊灣國家濕地公園,一眼望去,水麵上碧波蕩漾,蘆葦搖曳,各種水鳥三五成群,時而覓食,時而飛翔,與(yu) 濕地自然風光共同構成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經過多年連續治水增綠,890公頃鹽堿水窪地“逆襲”為(wei) 大美濕地。

  “以前河邊都是鹽堿灘、水窪地,亂(luan) 草叢(cong) 生。如今,黃河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數目繁多的各種候鳥越來越多,像黑鸛、大鴇、白琵鷺、天鵝、灰鶴等一些珍稀鳥類也選擇在這裏繁衍生息。”水鳥攝影愛好者李先生說。

  據龍遊灣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人員介紹,濕地通過生態補水,形成了深淺不同的沼澤及水麵,營造了適宜各類水鳥棲息的環境,濕地內(nei) 的野生動物種類、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生物多樣性明顯提升,如今候鳥遷徙已經成為(wei) 烏(wu) 海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黃河烏(wu) 海段全長105公裏,流域麵積1754平方公裏。為(wei) 保護好穿城而過的母親(qin) 河,烏(wu) 海市統籌實施黃河烏(wu) 海段生態保護修複、環境汙染治理、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水資源節約集約、區域協同一體(ti) 、黃河文化保護六項工程,通過“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聯動協作長效機製,凝聚起河湖保護、治理管理的強大合力。烏(wu) 海不斷用實際行動保護好“母親(qin) 河”。

  依托黃河和烏(wu) 海湖,烏(wu) 海市規劃設計了生態景觀型、生態防護型等一大批景觀公園,將各種生態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滿足了市民休閑娛樂(le) 、健身康體(ti) 等多種需求。漫步在生態廊道,人們(men) 可隨時與(yu) 水親(qin) 近,樂(le) 享綠色福利。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也促進了旅遊業(ye) 的發展,每年吸引上百萬(wan) 名遊客前來觀光。

  烏(wu) 海市先後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22年,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9.5平方米。

  如今,極目遠眺,百裏綠廊在黃河岸邊延伸開來,湖光山色,城河交融,視野所及,萬(wan) 頃碧波,滿目青翠,一幅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美麗(li) 畫卷在百裏黃河烏(wu) 海段徐徐展開。(丁誌軍(jun) 劉誌敏)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