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為地鐵能不能喝水“吵翻”,說明了什麽
作者:王鍾的
7月25日,南京地鐵回應了網絡熱議的“女子因在地鐵車廂喝水被開‘罰單’”一事,表示涉事乘客飲用的是瓶裝果汁飲料,當時對其出具告知單,對禁止事項進行宣傳(chuan) 告知。據南京地鐵工作人員介紹,南京地鐵內(nei) 禁止飲食,但如果因為(wei) 身體(ti) 不適需要服藥或其他緊急情況,可以飲水,也可以向工作人員求助。
此前,圍繞地鐵車廂裏能不能喝水的問題,在網絡上引發激烈爭(zheng) 論。不少人質疑,地鐵裏不讓喝水,地鐵公司管得“太寬了”。如今,根據南京地鐵回應的情況,阻止涉事乘客的行為(wei) ,是為(wei) 防止飲料潑灑引發環境衛生等方麵的隱患。《南京地鐵輕微違法行為(wei) 不予行政處罰清單》中也列出,在列車車廂內(nei) 飲食未影響車廂環境衛生,經勸阻及時整改的,不予處罰。南京地鐵阻止乘客喝飲料,但並沒有實施實質性處罰,符合相關(guan) 規定。
喝水與(yu) 喝飲料,前者是維持人體(ti) 正常生理機能所需,而後者通常被視為(wei) 非必要的飲食活動,兩(liang) 者有著明顯的性質區別。地鐵運行期間車廂容易晃動,高峰期人員較為(wei) 擁擠,如果在地鐵裏喝飲料,確實可能出現飲料灑出汙染車廂、影響其他乘客的情況。不光是南京地鐵,國內(nei) 有地鐵運行的城市大多有關(guan) 於(yu) 乘客乘車飲食的規定,不過,很多城市在處理此類違規情況時,大多以提醒為(wei) 主,不會(hui) 一上來就實施罰款。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成年男性每天需要飲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則需要飲水1500毫升,還要注意“少量多次”,“可早、晚各飲 1 杯水,其他時間裏每1到2小時喝一杯水”。隨著國內(nei) 城市地鐵運行裏程增加,乘客乘坐地鐵如果站數較多,再加上換乘候車,總時間很容易突破一小時。要在較長時間內(nei) 不喝水,一般人都受不了,對於(yu) 身體(ti) 情況特殊、患有疾病的乘客來說,更是存在健康風險。
規則總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不斷修正。這次因“地鐵裏能不能喝水”的問題引發討論,也啟示地鐵管理方將喝水與(yu) 喝飲料做區別對待,區分必要行為(wei) 和非必要行為(wei) ,而不是籠統地規定“不準飲食”。即便修改書(shu) 麵規則在短時間內(nei) 難以實現,地鐵管理方也可以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采取柔性姿態,比如,同樣規定“乘客禁止飲食”杭州地鐵方麵表示,如果乘客隻是喝一口水、吃一顆糖,一般不會(hui) 有工作人員製止。
其實,閱讀一些城市關(guan) 於(yu) 乘客乘坐地鐵的規定,可以發現裏麵列舉(ju) 的地鐵裏常見的不文明現象,仍然有待深入治理。比如,“派發廣告宣傳(chuan) 品”“一人同時占用多個(ge) 座位”“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行為(wei) ,至今在一些城市的地鐵車廂裏時有發生。這也提醒有關(guan) 部門細化管理方法,將規則落到實處。與(yu) 此同時,管理人員很難時時刻刻注意到車廂情況,維持地鐵秩序要靠廣大乘客,對於(yu) 不文明現象,也要鼓勵乘客主動站出來予以製止。
地鐵不僅(jin) 是交通工具,更是現代城市不容忽視的公共空間。可以說,地鐵車廂裏的秩序如何,反映了人們(men) 的文明程度和公共意識。有關(guan) 部門為(wei) 維持地鐵秩序而實施的管理措施,也反映了其開展現代化治理的能力與(yu) 水平。因此,在製定和實施地鐵乘客規則時,既要堅持以人為(wei) 本,從(cong) 最廣大乘客的切身權益、感受出發實施管理,也要堅持規則至上,對於(yu) 幹擾其他乘客、擾亂(luan) 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為(wei) 堅決(jue) 予以製止,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jia) 。(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