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如何更好?完善服務、智能養老讓老人生活更安心
養(yang) 老服務是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的服務之一,北京市民政局調查顯示,北京絕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居家養(yang) 老。為(wei) 提升居家養(yang) 老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近段時間,北京正在研究製定工作方案,涵蓋養(yang) 老助餐服務供給、居家養(yang) 老服務網絡建設、養(yang) 老服務人才建設等內(nei) 容。目前,北京市居家養(yang) 老的服務水平如何?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jue) ?
在居家養(yang) 老的服務項目中,助餐服務是重中之重。朝陽區十裏堡東(dong) 裏社區的養(yang) 老服務驛站可以為(wei) 老年人提供餐食,記者在這裏看到,上午10點多,已經有不少老人在等候購買(mai) 午飯。
社區居民張維英:離家近,吃得也順口,價(jia) 錢還可以,反正比外邊要便宜,它因為(wei) 是照顧老人,所以它味道也都是偏向老人,少油少鹽。
這家養(yang) 老助餐點每天基本要為(wei) 周邊100多戶老年人提供午餐,普通餐食價(jia) 格在每餐15元左右,精品小炒價(jia) 格在30元左右。
社區居民 李書(shu) 華:一個(ge) 葷一個(ge) 素,買(mai) 一盒飯,還買(mai) 一個(ge) 包子,花十四塊錢,我晚上還吃,吃兩(liang) 頓。
截至目前,北京在全市布設了1476家養(yang) 老助餐點,並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來降低助餐點運營成本。在這家養(yang) 老助餐點,每接待一位持有養(yang) 老助殘卡就餐的老年人,每天就可獲得3元補貼。但因為(wei) 整體(ti) 定價(jia) 不高,包括這裏在內(nei) 的很多單體(ti) 助餐點仍然麵臨(lin) 經營困難的問題。
朝陽區十裏堡東(dong) 裏社區養(yang) 老服務驛站站長閆慶霞:不說盈利,光說收支平衡這塊就有點困難,現在夏天屬於(yu) 旺季了,流水可能就一個(ge) 月在五六萬(wan) 元,食材的成本會(hui) 占一半。加上三個(ge) 後廚的工作人員,加上水電,基本上就是將能覆蓋那些成本。
為(wei) 了進一步助推養(yang) 老服務建設,北京市民政局計劃打造養(yang) 老服務綜合體(ti) ,通過拓展養(yang) 老助餐點的服務功能、完善養(yang) 老助餐補助製度等舉(ju) 措,保障養(yang) 老助餐點可持續運營,同時為(wei) 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郭漢橋:整合現有的驛站資源,推動建設我們(men) 養(yang) 老服務的綜合體(ti) 麵向老年人,也麵向社會(hui) 其他群體(ti) 的社區助餐服務,同時提供多功能的服務,比如說助浴、助潔、助行、助醫的服務,還比如說讓我們(men) 老年人享有一個(ge) 社區活動的場所,比如老年學堂等等的服務,把這些服務整合到綜合體(ti) 裏麵來,確保我們(men) 養(yang) 老服務的市場主體(ti) 能夠可持續運營。
建設上門助老“管家式服務”網絡
除了餐食服務,上門照護對於(yu) 居家養(yang) 老的老年人來說也很重要。北京市雖然一直有上門服務機製,但目前缺口較大,不少老年人還很難享受到全麵的日常照料。
苗蘭(lan) 香今年53歲,一年多前,她開始從(cong) 事為(wei) 老年人上門服務的工作。這天她要去照顧盲人夫婦李雪梅,這對夫妻倆(lia) 都已經79歲,子女也不在身邊。
北京市居家養(yang) 老服務綜合示範中心護理員苗蘭(lan) 香:我們(men) 定期每個(ge) 月上門為(wei) 他們(men) 做理發、保潔、修腳,這些都有我們(men) 現在還在逐步擴大我們(men) 的業(ye) 務範圍,爭(zheng) 取把老人的日常需求都覆蓋了。
社區居民 李雪梅:我的想法還是居家養(yang) 老比較好,因為(wei) 在家裏都熟悉了,該服務的能上門服務一下。
苗蘭(lan) 香說,工作最多時一天要接13個(ge) 派單,非常忙碌。據了解,目前北京共有常住老年人口約465萬(wan) 人,但護理員隊伍卻隻有1.8萬(wan) 餘(yu) 名,居家照護供需很不平衡。對此,北京市民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按照試點經驗和百姓實際需求,完善居家老年人“管家式服務”。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郭漢橋:所以下一步,我們(men) 要統籌全市各區推進我們(men) 基層養(yang) 老服務網絡的建設,特別是鼓勵我們(men) 居家養(yang) 老服務的企業(ye) 與(yu) 京外的相關(guan) 人力資源企業(ye) 對接,不斷建立我們(men) 護理員的培訓基地,擴大我們(men) 的人才引進渠道,通過增量擴容、提質增效進一步充實我們(men) 的居家養(yang) 老護理員的隊伍,全麵提升我們(men) 的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供給能力,確保我們(men) 老年人能夠找得到、買(mai) 得到、用得好,我們(men) 各類養(yang) 老服務。
擴大居家養(yang) 老適老化改造範圍 完善服務
針對居家養(yang) 老老年人生活便利性與(yu) 安全的問題,北京西城實施《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實施細則》,西城區戶籍且居住在西城區內(nei) 的60周歲及以上有適老化改造意願和改造條件的老年人家庭,可享受階梯式補貼,並提供上門評估和改造服務。
72歲的楊女士和106歲的母親(qin) 生活在這間房子裏已經40餘(yu) 年,房子部分硬件設施老化,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日前,西城區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上門為(wei) 她們(men) 的住宅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評估,建議她們(men) 對隱患區域進行改造,並在洗手間等易跌倒區域安裝扶手,方便老人行動。
北京市西城區適老化改造項目評估負責人袁菲:比如像這個(ge) 電線已經有40年左右的時間了,使用過程當中可能會(hui) 存在漏電的風險,所以我們(men) 給她的建議就是把房頂整個(ge) 做成一個(ge) 集成吊頂,把燈變成吸頂燈。
據了解,2022年,西城區的三個(ge) 街道已率先開啟了本輪家庭適老化試點建設工作,試點采用居民主動報名,隨時改造,事後補貼的常態化市場化機製。竺女士今年70歲,她的住房在去年7月完成了改造,便利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
社區居民竺家敏:一個(ge) 是室內(nei) 的牆上扶手,第二個(ge) 就是在廁所有台階,讓師傅特意給砌成了坡道,第三個(ge) 就是我們(men) 原來的那個(ge) 坐便比較低矮。這次師傅又給我們(men) 選擇了一個(ge) 高矮適中的,整體(ti) 效果還挺滿意的。
記者從(cong) 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2016年北京就已經啟動實施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十四五”期間已累計完成改造約2.02萬(wan) 戶,近期將會(hui) 依托原有的改造基礎和改造經驗,推出進一步擴大適老化改造範圍的新政策,從(cong) 裝修、安裝、輔具、智能設備等各個(ge) 方麵推進,探索按照特困、重度失能、高齡等不同標準分類提供政府補貼,支持有改造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