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視點丨養老護工短缺問題亟待破解

發布時間:2023-08-01 09:40: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天津7月31日電 題:養(yang) 老護工短缺問題亟待破解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白佳麗(li) 、尹思源

  從(cong) 今年春節以後,天津市民張昕(化名)就在為(wei) 給母親(qin) 找護工犯愁。直到目前,她仍沒找到合適的護工。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隨著老齡化社會(hui) 的到來,請護工成為(wei) 一些家庭的剛需。但不少人深感“花錢難找好護工”。與(yu) 此同時,入行門檻低、社會(hui) 認可度低以及護工收入不高等問題仍難破解。

  護工難找,好護工更難找

  張昕的母親(qin) 在生病後生活已不能自理。張昕與(yu) 丈夫白天要上班,所以希望找個(ge) 住家護工,幫母親(qin) 換藥、照料日常生活。“中介介紹的護工過來看了一下我母親(qin) 的狀況就拒絕了。後來好不容易托熟人介紹了一個(ge) 護工,剛幹一個(ge) 月也走人了。”張昕說。

  天津鶴童公益養(yang) 老集團CEO馬丹介紹,2020年天津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分別占總人口的21.7%和14.8%,超全國平均水平,提前跨入中度老齡化社會(hui) 。根據業(ye) 內(nei) 估算,天津市短期內(nei) 就存在超萬(wan) 人的養(yang) 老護理員缺口。

  居家養(yang) 老護工短缺,養(yang) 老機構的護工也捉襟見肘。天津一家養(yang) 老機構負責人坦言,目前機構中有70多位老人,但隻有6名護工,連班次都沒法安排。即便一些護工在工作中偷懶或技能不精,也不敢輕易開除,否則很難招到合適的人。

  醫院護工同樣存在不小的缺口。記者在多家醫院采訪發現,普遍存在護工短缺問題。“現有護工隊伍根本難以滿足需求,經規範培訓取得資質認證的護工則更少,有時候我們(men) 發現一些保潔員都轉行去做了護工。”華北某市三甲醫院負責人表示。

  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的全國“最缺工”100個(ge) 職業(ye) 中,養(yang) 老護理員就居於(yu) 健康領域的前列。業(ye) 內(nei)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鑒定合格的養(yang) 老護理員約4萬(wan) 人;按照失能人口照護比1:3來算,養(yang) 老護理人才缺口可能在千萬(wan) 級別。

  護工難找,好護工更難找。廣州市民梁先生的父親(qin) 在住院期間,因護工擅自離開摔下了床。“我們(men) 想要個(ge) 說法,但事後連護工的電話都打不通了。”梁先生說,“感覺找護工就像‘開盲盒’。”在投訴網站以及不少社交平台上檢索“護工”,能夠看到大量負麵信息及投訴內(nei) 容,涉及的問題五花八門。

  “三低”問題製約行業(ye) 健康發展

  記者調研發現,目前護工領域存在“三低”問題,嚴(yan) 重製約著行業(ye) 健康發展。

  ——入行門檻低,巨大缺口之下“願意幹就行”。一家連鎖家政公司區域負責人關(guan) 先生坦言,一些護工往往會(hui) 同時掛靠多家家政公司,流動性較強,管理起來難度較大。

  大多數護工沒有接受過專(zhuan) 業(ye) 培訓。記者通過中介平台分別聯係了5家位於(yu) 北京、天津、寧夏的家政公司,其中有兩(liang) 家明確表示,公司護工隻有少數持證。一家公司表示:“聽幾天課、花幾十塊錢就能辦一個(ge) 證。”“要那個(ge) 沒有用,還是靠經驗。”另一家則直言:“護工人手短缺,能找到合適的已經不錯了,家屬一般很少會(hui) 看證書(shu) 。”

  馬丹解釋,目前護工持有的證書(shu) 分為(wei) 養(yang) 老護理員、醫療護理員等技能等級證書(shu) 或培訓結業(ye) 證書(shu) 。業(ye) 內(nei) 比較認可的,一般是人社部門發的技能等級證書(shu) 。“不過,養(yang) 老機構一般並不要求護工必須取得人社部門的證書(shu) 。”

  ——社會(hui) 認可度低。“有人覺得護工就是‘端屎端尿’,工作沒啥技術含量。”57歲的護工王秀芳(化名)在醫院幹這行四年多時間。她說,常會(hui) 遇到態度不好的患者和家屬,還要麵對同行間的惡性競爭(zheng) ,並且要處理與(yu) 醫護人員的關(guan) 係。“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苦就很難堅持。”

  在甘肅省蘭(lan) 州市工作的男護工王華(化名)則表示,幹護工是個(ge) 力氣活,非常辛苦。市場上對男護工的需求一般集中在照護生活不能自理或體(ti) 重較重的老人。“要頻繁地幫老人翻身、扶著上廁所、抱上輪椅,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晚上也常常沒法睡整覺。”

  ——收入不高。“年輕人覺得不如去當月嫂。”馬丹介紹,護工群體(ti) 以中老年女性為(wei) 主,文化水平不高,年齡偏大,專(zhuan) 業(ye) 技能學習(xi) 較慢,很難提升自己的收入。

  關(guan) 先生表示,不同的護工,收入有所不同。當地在醫院服務的護工一般每天收入在240元到260元,而住家護工收入一般在每月4800元左右。護工往往會(hui) 優(you) 先選擇工作時間短、收入高的醫院服務,其次選擇老人能夠自理或半自理的住家工作。一名護工說:“這行留不住人,年輕人幹一段時間就走了。考個(ge) 育嬰師或者當月嫂更賺錢,甚至出去送外賣,收入都比這行高。”

  加大護工培養(yang) 力度

  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9億(yi) 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wan) ,老年癡呆患者約1500萬(wan) 。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護理需求與(yu) 日俱增,且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專(zhuan) 業(ye) 化等趨勢,醫療、養(yang) 老與(yu) 護理之間的供需矛盾將日益凸顯,護工數量和質量“缺口”亟待補齊。建立一支有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護工隊伍,關(guan) 係到整個(ge) 社會(hui) 養(yang) 老體(ti) 係的正常運轉。

  目前,政府已在探索建立護工的規範化管理製度。去年年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提出“完善養(yang) 老護理員薪酬待遇和社會(hui) 保險政策”“拓寬人才培養(yang) 途徑”等要求。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全國護理事業(ye) 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推動醫療機構建立完善護理崗位管理製度”“探索建立和發展醫療護理員職業(ye) 隊伍”。

  中國人口學會(hui) 副會(hui) 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認為(wei)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護工短缺仍將持續。補齊缺口,關(guan) 鍵在於(yu) 通過市場調節合理提高護工收入,增強護工職業(ye) 歸屬感、就業(ye) 穩定性。同時,職業(ye) 院校可以適當加大對相關(guan) 人才的培養(yang) 力度。

  針對護工素質提升問題,天津市和平區勁鬆護養(yang) 院副院長孫正等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應進一步改變“門檻低”“監管弱”的局麵。對百姓反映較為(wei) 強烈的“護工資質不透明”等問題,可嚐試通過“持證上崗”、建立從(cong) 業(ye) 檔案等方式有效進行“入口把關(guan) ”。各地工會(hui) 等組織可以進一步加大對護工群體(ti) 職業(ye) 培訓方麵的投入。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醫院和大型養(yang) 老機構可發揮示範作用,在內(nei) 部改進護理崗位管理體(ti) 製,通過簽訂勞動合同、提高薪酬待遇、參加社會(hui) 保險、落實帶薪休假、享受免費體(ti) 檢等,進一步增強護理員的獲得感和職業(ye) 榮譽感。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