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意義深遠的秦文化研究

發布時間:2023-08-01 09:53:00來源: 光明日報

   【讀書(shu) 者說】

   西北大學出版社近期推出的王子今主編“秦史與(yu) 秦文化研究叢(cong) 書(shu) ”,是一項意義(yi) 深遠的宏大研究。叢(cong) 書(shu) 共計14種,曆時6年編撰完成。每一部著作,幾乎都是作者長期深耕該領域的最新成果。他們(men) 將時代要求與(yu) 史家責任相結合,重視“多重證據”論證、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方法,立足於(yu) 曆史學,兼采考古學、文獻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等研究方法之長,進行跨學科研究。特別注意對近年來新發現考古資料的運用,結合傳(chuan) 世文獻解讀,以求更全麵、真實地反映秦的曆史與(yu) 文化。初讀即有頗多感悟,願略談幾點想法,向學界同仁請教。

  一種激情澎湃的文化精神

   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以來,對於(yu) 中華文化的宏觀性認識,特別是對於(yu) 中華文化精神的總結和概括,是諸多文化學者和思想家們(men) 共同關(guan) 注的事情。如張岱年把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為(wei) “剛健有為(wei) 、和與(yu) 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李宗桂著《中國文化概論》概括為(wei) “自強不息、正道直行、貴和持中、民惟邦本、平均平等、求是務實、豁達樂(le) 觀、以道製欲。”馮(feng) 天瑜的《中華元典精神》一書(shu) 以“元典題旨”為(wei) 題,從(cong) “天人之辨”、通變之道、“內(nei) 聖”與(yu) “外王”“重民”與(yu) “尊君”四個(ge) 方麵,講述中華元典的基本精神內(nei) 涵,也是一種歸納與(yu) 概括。學界對中華文化精神已做出多種多樣的歸納和總結,從(cong) 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內(nei) 涵和文化密碼。

   大體(ti) 說,以往學界關(guan) 於(yu) 中國文化精神的提煉或總結,多是從(cong) 元典文獻出發所做的考察,所依據者不外乎先秦五經和百家諸子;而文化精神是在民族共同體(ti) 的曆史實踐中培育起來的,它更應該體(ti) 現在曆史創造活動進程中,總結傳(chuan) 統文化精神不應該離開對中國曆史進程的具體(ti) 考察。筆者在閱讀“秦史與(yu) 秦文化研究叢(cong) 書(shu) ”的時候,萌發這樣的認識。在秦國發展和統一中國的進程中,不是體(ti) 現著一種激情澎湃的文化精神嗎?當我們(men) 津津樂(le) 道於(yu) 中華文化搖籃問題,大談中原文化如何孕育了中華文化這個(ge) 文化源頭問題時,是不是考慮過類似秦文化這樣的文化品格、秦文化在中國文化中的位置、它對於(yu) 中國文化的貢獻呢?秦的統一奠定了其後中國曆史兩(liang) 千多年的發展道路。百代都行秦政法,決(jue) 定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政治文化,主要是由秦王朝的製度文化所奠定的,這是一個(ge) 無法回避的事實。中國文化精神的總結,無論如何,不能忽略秦文化的影響。在傳(chuan) 統觀念中,有一種偏見認為(wei) 秦國是文化荒漠。應該說,秦文化沒有用多少理論性的成果來凸顯,而是用它的曆史進程和曆史勳業(ye) 來彰顯,所以,對秦文化的認識還需要我們(men) 去總結,去提煉。

   先秦思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秦文化精神和特征的研究,對於(yu) 認識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yi) 。從(cong) 目前這套叢(cong) 書(shu) 提供給我們(men) 的初步認識來看,開拓進取、開放創新、宏闊致遠,是秦文化的重要特點,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質。但在以往的中國文化精神總結中,對這一文化特質是缺乏吸納的。如果不能正確、全麵地認識中國文化精神,所謂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問題就不可能落到實處。正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筆者認為(wei) ,王子今主編的“秦史與(yu) 秦文化研究叢(cong) 書(shu) ”,是一項意義(yi) 深遠的研究。我們(men) 需要用更深邃更豐(feng) 富的秦文化研究成果,補正、充實和完善對中國文化麵貌、文化精神和文化性格的認識,這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研究的千秋大業(ye) 。

  一組學養(yang) 深厚的學術論著

   其實,在這套叢(cong) 書(shu) 之前,秦俑博物館出版的《秦文化論叢(cong) 》,就已經在秦文化研究中積累了比較豐(feng) 厚的成果,但是,《論叢(cong) 》多是零散的論文集錦,很難對較重大問題做深度研究。而這套叢(cong) 書(shu) 就不同了,它匯集了一批有深厚學養(yang) 的專(zhuan) 家學者,分別對不同的秦史及秦文化領域做深度開掘,以此保障了叢(cong) 書(shu) 在當代學術中的領先地位。

   這套叢(cong) 書(shu) 的作者,多是從(cong) 事本領域研究的資深學者。《秦交通史》作者王子今致力於(yu) 秦漢交通史研究40年,在此書(shu) 之前,已經出版過秦漢交通史方麵的論著十餘(yu) 部,集40年研究之成果以成就這本60多萬(wan) 字的新著,其功力之深厚可以想見;周曉陸領銜的《秦文字研究》、臧知非的《秦思想與(yu) 政治研究》、趙國華的《秦戰爭(zheng) 史》,也都是在相關(guan) 領域有30年研究積累的成果;樊誌民著《秦農(nong) 業(ye) 史新編》,而他的《秦農(nong) 業(ye) 曆史研究》出版於(yu) 1996年;徐衛民的《秦都邑宮苑研究》、史黨(dang) 社的《秦祭祀研究》,都是從(cong) 碩士論文開始,做到如今的滿頭華發。就是這樣一批資深研究學者,保障了這套叢(cong) 書(shu) 在秦史與(yu) 秦文化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叢(cong) 書(shu) 的多數論著也都確有建樹。王子今積40年心血的《秦交通史》堪稱不刊之作,不必多論,其他論著中提出的重大學術觀點或學術思想,也將會(hui) 深深地影響學界。僅(jin) 以筆者淺見臚列數種。《秦思想與(yu) 政治研究》認為(wei) ,商鞅變法前的社會(hui) 結構與(yu) 其他諸侯國本質相同,而秦人有著獨特的天命意識,這是秦人、秦國崛起重要的主觀原因。“駁而霸”是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政治特色和思想特色,在統一前後,秦在法律和教化的不同層麵將仁、孝、勤、廉等價(jia) 值觀念施行於(yu) 國家權力運作之中。以法為(wei) 教並非秦國特產(chan) ,“書(shu) 同文字”有著更廣泛和深刻的內(nei) 涵,秦始皇的君主專(zhuan) 製有著更深厚的曆史文化基礎。《秦文字研究》認為(wei) ,秦文字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擺脫了地域性的桎梏,由一種地域性的文字出發承擔了全國範圍的漢字總結和改造的重任;漢字強烈的表意性質和習(xi) 慣性的表音關(guan) 照,是一種長期的、複雜的文字運動現象;秦文字在漢字由表意文字上升到意音文字過程中起到了決(jue) 定性的作用。

   有些論著在學術研究的方法論上也值得稱道。《秦農(nong) 業(ye) 史新編》在農(nong) 業(ye) 經濟發展與(yu) 政治的關(guan) 係中討論農(nong) 業(ye) 發展史的方法論;《秦都邑宮苑研究》從(cong) 政治形勢、經濟條件、地理環境、交通、都邑宮苑與(yu) 文化等多方麵因素出發,進行都邑變遷的全方位研究;《秦祭祀研究》除了從(cong) 政治、社會(hui) 角度的考察外,更重視挖掘祭祀的文化意義(yi) 的研究思路,都在學術研究的方法論上有所開拓。

   田靜的《秦史與(yu) 秦文化研究論著索引》也值得稱道。中國自古重視目錄文獻的編著,近代學人也特別重視引得和索引,這是讀書(shu) 問學的路徑,即使在今天電子檢索的時代,此項工作也不可偏廢。作者沉隱此道20餘(yu) 年,苦行僧般持之以恒,終以一人之力完成這部規模浩繁的目錄巨著。她之前的工作已使學界受惠,此次80多萬(wan) 字的《索引》出版,更將澤被學壇。

  叢(cong) 書(shu) 《總序》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

   叢(cong) 書(shu) 《總序》篇幅不長,但卻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學術思想。

   1.《總序》提出春秋戰國時期總是“僻陋之國”威動天下的問題。作者說,回顧春秋戰國列強競勝的曆史,總是出現文明程度較低的中原外圍地區迅速崛起而威動天下的曆史現象,即《荀子·王霸》篇所說:“故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是皆僻陋之國也,威動天下,強殆中國。”春秋“五霸”都崛起於(yu) 文明進程相對落後的“僻陋”之地。即使後來的秦國統一天下,也是這一規律性現象的反映。當有人說秦國的崛起是因為(wei) 改革徹底、製度先進時,李學勤說:“筆者不能同意這一看法,從(cong) 秦人相當普遍地保留野蠻的奴隸製關(guan) 係來看,事實毋寧說是相反。”(《東(dong) 周與(yu) 秦代文明》)為(wei) 什麽(me) 會(hui) 是如此?這的確是一個(ge) 很有意思的問題。在人類文明進程中,進步與(yu) 落後、文明與(yu) 野蠻,如何相互消長,是強者領路,還是後來者居上,文明進程的規律如何認識和把握,《總序》向我們(men) 提出了一個(ge) 值得深度思考的大問題。

   2.關(guan) 於(yu) 秦文化精神的初步總結。《總序》中說:“秦文化也可以作為(wei) 一種積極奮進的、迅速崛起的、節奏激烈的文化風格的象征符號……創新理念、進取精神、開放胸懷、實用意識、技術追求,秦文化的這些具有積極因素的特點,可以以‘英雄主義(yi) ’和‘科學精神’簡要概括。”這使筆者想到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中的一段話:“秦漢帝國的盛大植根於(yu) 新興(xing) 地主階級的生氣勃勃、雄姿英發。由統治階級精神狀況所決(jue) 定的社會(hui) 文化基調也處於(yu) 一種不可抑製的開拓、創新的亢奮之中。宏闊的追求成為(wei) 秦漢文化精神的主旋律。”這兩(liang) 段話,都強調了秦文化積極、開放、宏大、奮進、開拓、革新的文化品格。《總序》關(guan) 於(yu) 秦文化精神的總結,是關(guan) 於(yu) 這一宏大文化問題研究的初步認識,但卻是對秦文化進行理論研究的重要開端。

   《總序》中提出的諸多學術思想是有重要價(jia) 值的,希望叢(cong) 書(shu) 還有後續布局,把重要的秦史秦文化論題繼續展開,在秦文化精神研究方麵提供更豐(feng) 富的曆史認識,為(wei) 中華文化精神研究,為(wei) 中華文化基因圖譜的描繪,貢獻秦史學人的聰明才智。

   (作者:李振宏,係河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