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青年寫作帶來新的文學氣息

發布時間:2023-08-02 09:4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菁(《青年文學》雜誌主編)

  盡管文學的主題是永恒的,但是文學的表現在更為(wei) 年輕作者的筆下,理當有新的呈現、新的側(ce) 重和新的感知,這也是文學書(shu) 寫(xie) 的魅力所在。

  世界越來越開闊和多元,但人類對終極關(guan) 懷的求索不曾改變。人類在不斷行進的途中,表現出的愛與(yu) 自由,堅忍、寬容與(yu) 理解,讓我們(men) 有理由持續發問和追尋,相信和探索,持續地追求愛與(yu) 善,持續地擁有自我主動探索的能力和對於(yu) 生命、知識的好奇心。《青年文學》雜誌曆來珍視文學創作的“青年性”,強調“青年書(shu) 寫(xie) ”,讓文壇和讀者不斷感受到新的文學氣息,讓文學新人有用武之地。青年表達,我們(men) 尤其看重活力、新穎和時代變化。

  青年寫(xie) 作者如何體(ti) 察與(yu) 表達當下很多的新經驗和新現象,是一項新的挑戰。單純的處理經驗顯然已經不足以滿足寫(xie) 作的要求,我們(men) 期待寫(xie) 作者通過經驗的激蕩,喚起更多人的精神記憶,創造能存留於(yu) 記憶中的事物。文學屬於(yu) 青年,青年也應保持文學誌趣。《青年文學》雜誌立足在校青年寫(xie) 作群體(ti) 的最新成果,今年第五期策劃推出“現在出發·小說專(zhuan) 號”,來自北京師範大學、複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山東(dong) 大學、華東(dong) 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國防大學十所高校的學子們(men) ,以15篇不同麵向的作品,呈現出豐(feng) 富的文學景觀。透過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時下青年寫(xie) 作提供的一些新質和可能。

  在直麵生活的基礎上融入思考

  這些經曆著豐(feng) 厚文學、哲學滋養(yang) 的文學青年們(men) ,試圖在言說直接的生活感受基礎上添加形而上的部分。青年寫(xie) 作者們(men) 善於(yu) 在共性中抓住個(ge) 性、在共同的生活中尋求自我價(jia) 值。

  對於(yu) 成長路徑上的難以言說和釋懷,焦典以《山中有虎》和解,她用節製的筆調處理衝(chong) 突,離開、守護、選擇,更以克製的情緒展現真情和深情。她以時代感和現代感的交融,呈現當下青年人獨特的精神感受。她的作品充滿靈性,語言緊實有力,這種力量感源於(yu) 思考的縝密,更來自對現實世界的敏銳感覺。飽滿的情感張力讓人會(hui) 有衝(chong) 動讀出來,甚至用唱腔唱出來。作品的語詞含在口中,汩汩有聲,聲聲回響。在這裏,情緒不是直接奔湧,而是克製地流淌。內(nei) 心堆積的委屈、難過和柔軟,那個(ge) 被包裹的核,終得釋放。

  武茳虹的《灼目》讓人耳目一新。在武俠(xia) 的遊曆中,自我尋找與(yu) 救贖之路並非筆直暢達。主人公經曆掙紮與(yu) 惶惑,在傾(qing) 聽撞擊的回響中有所感觸和發現。作品中有著來自傳(chuan) 統文化的給養(yang) 。

  史玥琦的《龜雖壽》語言遊刃有餘(yu) 、出入自由。在冷靜的審視中,年輕作者看到清冷之下,人和人之間依然深藏著愛與(yu) 善意。劉東(dong) 明的《寄生》中,人們(men) 在鏡像裏相互觀察,彼此進入。文中的“我”存在於(yu) 妻子照顧的一位病人的小說裏,不期然,那位病人也一直幻化在“我”的創作世界裏。

  追求營造一個(ge) 新的文學世界

  青年寫(xie) 作者注重想象力的充分發揮。他們(men) 不僅(jin) 善於(yu) 利用現實故事,還更善於(yu) “無中生有”,追求營造一個(ge) 新的文學世界。如同提前約定好,青年寫(xie) 作者們(men) 有意避開熟悉的校園生活,力圖在思維空間裏建構一個(ge) 新世界,勇於(yu) 挑戰寫(xie) 作難度。

  沈為(wei) 偉(wei) 的《浴室》和朱軼樂(le) 的《屋裏廂》,都指向改變。《浴室》故事設置在除夕的下午,大街小巷漸次安靜,年夜飯的香味取代了人聲的喧囂,召喚人們(men) 快點歸家。鞭炮聲即將響起,闔家團圓。“我”由父親(qin) 帶著,去浴室搓澡,確切地說,是去浴室找欠債(zhai) 的搓澡師周師傅還錢。曾經,周師傅是個(ge) 認真生活的人。他把浴巾小心疊好放在一旁當枕頭,自己從(cong) 市裏特別淘來稱意的澡巾,渾身是力氣,“眼睛裏有光”。如今,浴室生意不再景氣。為(wei) 了幫兒(er) 子償(chang) 還賭債(zhai) ,他賣了鎮上的房子,回到老宅。時代在變化,有的人很難快速作出轉變,但那份質樸、守拙仍然留存。

  朱軼樂(le) 的《屋裏廂》,則寫(xie) 出了改變的可能。一心留在上海的沛文終於(yu) 決(jue) 定開始獨立生活時,丈夫又有機會(hui) 被派駐國外。於(yu) 是,“在暖融融的陽光中,沛文沉浸在幻想裏,臉上浮現出一層別樣的神采,不知是太陽的光,還是她的希望”。現在的人們(men) 總是處在遷移之中,這個(ge) 過程讓人時刻麵臨(lin) 著變化,麵臨(lin) 著新的可能性,呈現出新的選擇空間。作品是對當代人生活狀態和內(nei) 心世界的一次“文學把脈”。

  保持蓬勃、鮮活的寫(xie) 作狀態

  普遍的“現代性”訴求,也讓青年寫(xie) 作者的小說更有新質和新意,能與(yu) 世界文學的前沿接軌,更具現代小說的意味。

  盧燨的《跳蚤之幻》富於(yu) 耐心,在氤氳的氛圍中,勾連起曆史與(yu) 當下。日色西斜中,兩(liang) 位年輕人推開一家懷舊的私人博物館,在與(yu) 旗袍的相遇中,揭開曆史的風情。瞬時與(yu) 永恒,在物的存在裏尋找生活的行跡時,作者何嚐不是和文中人物一起,在曆史中尋找人和人之間的通達。小說中,人物麵對的一切都是寓言性幻覺,具有似是而非的喻義(yi) 指向,你能感受到它卻始終抓不住它。高翔的《入於(yu) 幽穀》筆力穩健。作者的筆下有著平靜生活中的暗流,他對周遭保持一種凝視和思索,冷峻中飽含深情,淡然間走過百味。

  這些作品的故事多發生在城市之中。這並非隻是簡單的生活場域的轉化,更多地表現對精神世界的探尋。交流迅捷的同時,人與(yu) 人心靈的連接趨向遲疑和猶豫。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候,人文會(hui) 以自己的方式,存在於(yu) 現場。當下的文學需要青年寫(xie) 作者保持視野的開放性,有勇氣刺破思維和觀念上的局限,持續地自我生長,努力延展意識的開闊度。現代意識,意味著自我意識的覺醒,有一個(ge) 強大的、強化的自我,意味著對人的整體(ti) 性處境有一種不同以往的審視。這也是青年寫(xie) 作的出路和應有走向。青年寫(xie) 作者有能力成為(wei) 真正的思考者,擁有愛的能量,持續敏銳地觀照和書(shu) 寫(xie) 。

  青年寫(xie) 作者們(men) 有著開放式的審視和創造,相信他們(men) 能夠走在這個(ge) 時代新鮮、豐(feng) 富的經驗前沿,保持蓬勃、鮮活的寫(xie) 作狀態,展現文學更多的可能。時代變化賦予青年寫(xie) 作新的特質,並將在寫(xie) 作過程中得到更為(wei) 充沛、豐(feng) 富和多樣的展現。希望未來的青年寫(xie) 作能夠呈現更加富有思想內(nei) 涵、審美風格和藝術特色的內(nei) 容,呈現更好地將個(ge) 人經驗和時代精神貫通起來的內(nei) 容,以新的麵目創作出不負時代的經典作品。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2日 1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