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大學生就業 重在一“念”間
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ye) 行動
幫扶大學生就業(ye) 重在一“念”間
一個(ge) 電話讓來自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徐士捷作出了一個(ge) 重要決(jue) 定。
“老師不是不相信你,也不是打擊你,從(cong) 2000∶1的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不容易,先把握好手中的機會(hui) ,不留遺憾。”電話那頭,徐士捷的輔導員、學院團委書(shu) 記隋琳說。
徐士捷由母親(qin) 一人撫養(yang) 長大,想早點就業(ye) 減輕母親(qin) 的負擔。離校前,他已通過了校團委推薦的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通化東(dong) 升支行的筆試和麵試。回家後,麵對母親(qin) 堅持讓他考編的強硬態度,他猶豫不決(jue) 。他給隋琳打了一個(ge) 小時的電話溝通此事,隋琳理解他內(nei) 心的渴望,客觀地幫他分析,鼓勵他積極就業(ye) ,建議他和母親(qin) 再好好商談。第二天早上,徐士捷告訴隋琳,和母親(qin) 談判成功,決(jue) 定簽約。
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佟鑫告訴記者,與(yu) 去年同期相比,學生畢業(ye) 時初次就業(ye) 落實率明顯提升。但是,近幾年學生的就業(ye) 觀有很大變化,更傾(qing) 向考研、考公務員和事業(ye) 單位,學校每年的本科畢業(ye) 生有一半進考場,考公、考研落榜學生很多都選擇“二戰”,因此出現緩就業(ye) 或暫不就業(ye) 的情況;此外,農(nong) 業(ye) 高校專(zhuan) 業(ye) 特點決(jue) 定了很多崗位在基層,但學生就業(ye) 意向更趨向大城市,這種供需不對等、結構性差異也影響了就業(ye) 。
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學校全體(ti) 團幹部積極投身到“就業(ye) 引航”“結對幫扶”等政策幫扶中,針對畢業(ye) 生個(ge) 體(ti) 就業(ye) 需求逐一了解,給予個(ge) 性化指導。
給學生了解基層、熱愛基層的機會(hui)
莊思維是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園藝教育專(zhuan) 業(ye) 2023屆的一名畢業(ye) 生。過去,他一直認為(wei) 隻有留在大城市才算成功。一次座談會(hui) 後,他的想法發生了轉變。
他坦言,剛上大學的時候,和身邊很多同學一樣,紮根大城市的想法特別強烈。但在天津、江西、北京等地做兼職期間,他始終找不到歸屬感,“大城市發展好,人才多,總感覺不需要我”。
最初,他並不了解基層工作,以為(wei) 基層工作隻有艱苦,而在一次校團委組織的就業(ye) 指導會(hui) 上,他了解了基層的工作情況。
隨後,學校的暑期社會(hui) 實踐讓他有機會(hui) 接觸鄉(xiang) 村。每次到農(nong) 村實踐他就像回家一樣,村民淳樸熱情的溝通方式讓他放鬆下來,他在基層工作中找到了久違的快樂(le) 。4年時間,他積累了與(yu) 村民打交道的經驗,更加了解他們(men) 的需求,也在被需要中堅定了留在基層發展的決(jue) 心。
數次就業(ye) 指導和團幹部的耐心答疑解惑後,莊思維的職業(ye) 規劃逐漸清晰。今年,他通過學校的專(zhuan) 招平台報考了梅河口市的基層專(zhuan) 幹,已經通過了筆試和麵試,他將到梅河口市山城鎮做基層治理工作。
“對大城市依然向往,但是國家的基層工作也需要人才,我的專(zhuan) 業(ye) 更適合到基層發展,我很願意到基層工作,也相信未來鄉(xiang) 村發展大有前途。”莊思維說。
在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團幹部多次為(wei) 學生作就業(ye) 指導報告,轉變學生就業(ye) 意識,引導學生樹立理性平實的擇業(ye) 觀、就業(ye) 觀。同時,學院團委邀請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李玉院士為(wei) 學生做就業(ye) 引航,培養(yang) 學生三農(nong) 情懷,引導學生主動到基層一線。
“對於(yu) 去基層的學生,團幹部會(hui) 持續關(guan) 注他們(men) 的成長發展及心理變化。”學院原團委書(shu) 記尚妍妍說。
改變就業(ye) 觀,從(cong) 源頭抓起
“頻頻傳(chuan) 出企業(ye) 倒閉、裁員的消息,讓這屆畢業(ye) 生備感壓力,產(chan) 生畏難情緒,他們(men) 認為(wei) 本科學曆已不足以支撐未來就業(ye) 。”隋琳說。
長春工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委書(shu) 記張建國也有著同樣的觀察。
過去幾年他在學校就業(ye) 指導中心工作,他觀察到近年來就業(ye) 市場對畢業(ye) 生的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他建議學生合理降低就業(ye) 期望值。
“5年前學生的就業(ye) 觀還比較樂(le) 觀,但近兩(liang) 年,存在‘緩就業(ye) ’心態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men) 不主動思考未來的職業(ye) 生涯,沒什麽(me) 明確的職業(ye) 目標,隻想找個(ge) 體(ti) 麵的工作。”有7年就業(ye) 指導工作經驗的長春工業(ye) 大學團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範婷婷明顯感受到學生就業(ye) 觀的改變。
她分析,就業(ye) 難的學生有兩(liang) 種情況,一種是對於(yu) 自身能力、價(jia) 值觀、性格興(xing) 趣沒有探索,對於(yu) 外部世界和社會(hui) 環境、專(zhuan) 業(ye) 前景不了解;另一種是找不到就業(ye) 途徑。
“我們(men) 更多的是思想引領,通過每一堂課細致入微、春風化雨般引導學生提高積極就業(ye) 意識。”範婷婷說,他們(men) 正在積極思考、探索,讓學生改變消極怠業(ye) 心態,提前有危機意識。
麵對這樣的情況,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的做法是:從(cong) 源頭抓起,把就業(ye) 指導鏈條前置,運用課程設計幫助學生確定清晰合理的職業(ye) 規劃。
校團委聯合學校就業(ye) 指導課程教研室麵向全校學生開設大學生職業(ye) 生涯規劃、就業(ye) 指導、創新創業(ye) 3種課程,讓學生在校期間樹立就業(ye) 目標、提升能力、開拓視野;依托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社會(hui) 實踐走進企業(ye) 實習(xi) 。從(cong) 就業(ye) 意識的喚醒,到知己知彼的自我興(xing) 趣探索,再到通過招聘信息精準匹配,最後鎖定目標投遞簡曆,實現“目標式就業(ye) 、精準式就業(ye) ”。
“我之前隻想著玩兒(er) ,如今了解了當下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才發現自己與(yu) 企業(ye) 需要的優(you) 秀人才還有差距,依然要努力學習(xi) 。”就業(ye) 指導課給了植物保護學院王繼斌前進的動力。今年暑假,他留校備考研究生,“我做兩(liang) 手準備,如果考研失敗我會(hui) 立刻就業(ye) 。”
不僅(jin) 如此,校團委還在各年級開展就業(ye) 領航報告會(hui) 、宣講會(hui) ,邀請優(you) 秀畢業(ye) 生來校分享交流經驗,通過發揮典型榜樣的作用激勵學生樹立積極的就業(ye) 觀、擇業(ye) 觀。
挖掘資源,拓寬就業(ye) 渠道
畢業(ye) 生缺乏就業(ye) 途徑怎麽(me) 辦?一些高校團幹部主動聯係企業(ye) 、政府機關(guan) ,想盡辦法將企業(ye) 和畢業(ye) 生進行有效對接。
“這麽(me) 遠交通工具如何解決(jue) ?”“出差多不多?”“實習(xi) 有沒有工資?”……在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千校萬(wan) 崗”雙選會(hui) 的直播間,學生們(men) 的一個(ge) 個(ge) 問題在公屏上彈出。
年初,生命科學學院團幹部化身“主播”開展“直播帶崗”活動試驗成功後,各學院紛紛上陣。直播前,“主播”們(men) 不僅(jin) 要把同學們(men) 想要的、有用的企業(ye) 信息整理出來與(yu) 企業(ye) 對接,直播結束後,還要像銷售一樣耐心跟學生一一交流,做好“售後服務”。
“線上投遞檔案節約了校企之間的經濟、時間成本,尤其是緩解了困難家庭頻繁麵試帶來的經濟壓力,也讓我們(men) 把在現場不好意思問的問題有機會(hui) 提出來。”生命科學學院馬雪瑩之前並沒有清晰的職業(ye) 規劃,和大家一樣選擇考研,認為(wei) 學曆高更容易找到工作。考研失敗後,她情緒低迷。隋琳主動找到她,鼓勵她參加線上招聘會(hui) ,多次為(wei) 她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近日,她已結束實習(xi) ,和長春一家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簽了試用合同,“我喜歡做實驗,對現在的工作比較滿意。”
同時,學校針對畢業(ye) 生去向設置了不同分類指導。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楊靚程通過考試進入了學校的“大北農(nong) 班”和“傲農(nong) 精英班”,這是專(zhuan) 門邀請經驗豐(feng) 富的企業(ye) 管理人員講述企業(ye) 相關(guan) 課程的班級,直接指導學生就業(ye) ,“課程對我幫助很大,平時上課學的都是書(shu) 麵知識,新冠疫情期間很難走出去實習(xi) ,這個(ge) 課程讓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出來”。
在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團幹部持續跟蹤考研、考公失敗的學生,了解他們(men) 每一個(ge) 成長節點,適時推薦他們(men) 喜歡的、貼近他們(men) 就業(ye) 需求的指導。
植物保護學院的李爽臨(lin) 近考研的十幾天因為(wei) 沒有準備好,情緒極度崩潰,最後放棄考研選擇就業(ye) 。但她不想從(cong) 事本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工作,而是傾(qing) 向於(yu) 網絡教育行業(ye) ,尚妍妍見她如此喜歡並沒有立刻幹涉阻止,而是鼓勵她大膽嚐試。從(cong) 去年12月到今年5月,李爽一直在尋找網絡教育相關(guan) 工作,在屢戰屢敗中心情跌入穀底。尚妍妍建議她馬上調整就業(ye) 方向,為(wei) 她提供多個(ge) 就業(ye) 選擇。今年6月,李爽被梅河口市灣龍鎮綜合服務中心錄取,心情豁然開朗。
“部分學生確實存在自我認識不到位,預期與(yu) 實際存在偏差的問題,不僅(jin) 要引導他們(men) 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也要尊重學生的愛好和選擇。”尚妍妍認為(wei) ,作為(wei) 團幹部,應該把大學生就業(ye) 工作落到最實處。
此外,團幹部還會(hui) 積極拓展社會(hui) 資源幫困難家庭學生爭(zheng) 取實習(xi) 崗位。
“近兩(liang) 年,學校有44名專(zhuan) 兼職團幹部參與(yu) 結對幫扶,截至目前,共幫扶96名低收入家庭的貧困畢業(ye) 生就業(ye) 。”長春工業(ye) 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邵捷告訴記者。
張誌強(化名)是個(ge) 先天殘疾的孤兒(er) 。2017年他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入長春工業(ye) 大學金融專(zhuan) 業(ye) 。他性格內(nei) 向,不愛表達,長期依靠寫(xie) 網絡小說掙生活費。既是團幹部也是輔導員的張建國一直很關(guan) 心他的動態。臨(lin) 近畢業(ye) ,見他入冬還穿著單衣,便帶他去買(mai) 了新衣服和棉鞋,找到老朋友幫他聯係到長春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帶他麵試試崗。幾天後,張誌強因為(wei) 身體(ti) 原因無法適應工作決(jue) 定回鄉(xiang) 發展,張建國又聯係他的家鄉(xiang) 河南駐馬店就業(ye) 幫扶部門,繼續幫他找工作。
在吉林農(nong) 業(ye) 大學也是如此。
“至少為(wei) 每個(ge) 結對幫扶的學生提供五六個(ge) 工作崗位,隻要學生有意向,我們(men) 就積極和相關(guan) 就業(ye) 部門聯係,給慢就業(ye) 和就業(ye) 困難的同學開一扇窗,讓他們(men) 走好從(cong) 業(ye) 的第一步。”隋琳說,家庭經濟困難的畢業(ye) 生就業(ye) 能力相對較弱,他們(men) 在求職過程中普遍不自信,缺乏把自己推向社會(hui) 的主動性。
在她看來,團幹部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定期麵對麵、微信、電話交流,利用校企、專(zhuan) 家團隊等資源,為(wei) 學生解決(jue) 實際難題。畢業(ye) 前對學生負責,畢業(ye) 後跟蹤回訪。如果學生有需求,學校會(hui) 進一步提供幫扶。(記者王璐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