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台照鏡”重現舞台

發布時間:2023-08-03 10:14:00來源: 人民日報

  粵劇南派以武功見長,打鬥動作勇猛剛勁,舞台場麵扣人心弦。“高台照鏡”是粵劇南派具有代表性的絕活兒(er) ,在傳(chuan) 統粵劇南派武戲中經常使用。

  “高台照鏡”的道具通常是一台二椅,高台前放一張椅子,高台上再放一張椅子。表演時,演員通過助跑,從(cong) 低處的椅子上踏跳,騰空180度轉體(ti) 後,穩穩落在高處的椅子上,麵對觀眾(zhong) 紮架亮相,演員轉體(ti) 前後的動作身姿仿佛反射在鏡子上一樣,故稱為(wei) “高台照鏡”。在傳(chuan) 統戲《武鬆大鬧獅子樓》中,武鬆與(yu) 西門慶在獅子樓打鬥時,就利用酒樓裏的桌椅展現了這一絕活兒(er) ,觀眾(zhong) 看得熱血沸騰、拍案叫絕。在這裏,技巧的展示完全服務於(yu) 故事場景和人物形象塑造需要。

  隨著粵劇武戲的發展,粵劇藝人不斷挑戰自我,又發展出難度更高的“飛越照鏡”“踩藤牌高台照鏡”等。“飛越照鏡”即演員在跳踏第一張椅子後,需要飛越另一張椅子或其它障礙物,再進行180度轉體(ti) ,完成“照鏡”。“踩藤牌高台照鏡”則是由其他演員手握的藤牌代替椅子,供表演者踏跳。“高台照鏡”表演形式不斷豐(feng) 富,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在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的舞台上,“高台照鏡”這一絕活兒(er) 在新編粵劇《夢·紅船》中大放光彩。該劇講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藝人為(wei) 傳(chuan) 承絕技、實現夢想,不斷磨礪自我的故事。主人公“劍影班”班主鄺三華癡迷於(yu) 粵劇武戲,因表演“高台照鏡”摔傷(shang) ,遺憾地退出舞台。在粵劇逐漸式微的情況下,鄺三華決(jue) 心重振戲班子,讓“高台照鏡”絕技重現於(yu) 舞台。傳(chuan) 統“高台照鏡”的高台高度一般在1.5米左右,而本劇的高台達到3米,這一踏一躍,如虎如燕,那瞬間的驚人爆發力,完美表現出主人公的英雄膽氣,可歌可泣。

  在劇中飾演鄺三華的優(you) 秀青年演員彭慶華自幼習(xi) 藝,基本功紮實,對南派武術詠春拳也情有獨鍾。他的成功,源於(yu) 對武術和粵劇藝術的熱愛,成於(yu) 不懈的苦練與(yu) 探索。正因如此,他才能把鄺三華對粵劇絕技的癡迷演“活”。為(wei) 了讓“高台照鏡”達到最佳效果,彭慶華與(yu) 主創人員一起,從(cong) 動作難度、審美角度、劇情需要等多方麵考慮,設計出多個(ge) 版本,如正麵上台“照鏡”、側(ce) 麵上台“照鏡”、踏板淩空上台“照鏡”等。2021年,彭慶華憑借精湛的技藝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

  粵劇南派藝術形成於(yu)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第一代藝人可追溯到粵劇藝人老天壽。此後,粵劇南派湧現出《武鬆大鬧獅子樓》《三帥困崤山》《雙雄鬧殿》等代表性劇目,也出現了盧啟光、林國光等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近年來,粵劇南派戲不斷探索創新,重排的傳(chuan) 統戲《武鬆大鬧獅子樓》在武打設計中,大膽融入武術和電影元素,讓傳(chuan) 統絕活兒(er) 更“潮”,更具視覺衝(chong) 擊力,也更貼近當代觀眾(zhong) 的審美。

  “無技不成戲”。“高台照鏡”這樣的絕活兒(er) ,不僅(jin) 僅(jin) 是憑借其高難險絕征服觀眾(zhong) 的,其背後是演員對傳(chuan) 統藝術的真心熱愛和用心傳(chuan) 承,凝聚著戲曲人攀登高峰、永不言棄的精神和勇氣。(梁鬱南)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