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芳古戲院場場爆滿的密碼
核心閱讀
這座深藏在武昌繁華街巷的老戲院,從(cong) 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從(cong) 門可羅雀到場場爆滿,“逆襲”的密碼到底是什麽(me) ?
永芳古戲院隻有一百多個(ge) 座位,是名副其實的“小劇場”。小劇場演出,演員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拉近,給觀眾(zhong) 帶來了獨特的“沉浸”感,也讓演員在演出時能清楚感受到觀眾(zhong) 的情緒起伏。
暑期,湖北武漢,永芳古戲院。炎炎烈日也擋不住觀眾(zhong) 的熱情,不僅(jin) 場場爆滿,甚至還因觀眾(zhong) 太多不得不臨(lin) 時加演、加座。而且看戲的觀眾(zhong) 60%以上是年輕人,打破了戲曲觀眾(zhong) 多是老人的傳(chuan) 統認知。
這座深藏在武昌繁華街巷的老戲院,從(cong) 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從(cong) 門可羅雀到場場爆滿,“逆襲”的密碼到底是什麽(me) ?
青年演員勇挑大梁
鏗鏘鑼鼓中,小青雙劍齊舞,幹淨利落;許仙騰挪躲避,時而將長發甩成風火輪,時而“砰”的一聲以背摔地,顯露真功,贏得滿場喝彩。而麵如桃李的白素貞,一亮相、一開腔,便吸引了全場的目光。她的扮相柔中帶剛,眼神明淨如星,音色高亢而又婉轉,就連老戲迷都連連叫好。
7月15日下午,永芳古戲院裏上演了漢劇《斷橋》等折子戲,都是由年僅(jin) 十八九歲的演員擔綱主演,演出的都是傳(chuan) 統戲曲的經典段落,但他們(men) 的扮相身法、唱腔音域,別有一番青春活力。“我認為(wei) ,青春氣息是永芳古戲院獲得觀眾(zhong) 認可,特別是青年觀眾(zhong) 認可的重要原因。”湖北省文聯主席、湖北省演藝集團藝術總監楊俊說。
2022年,年久失修的永芳古戲院重新修繕改造。今年正月初四,已停演3年左右的永芳古戲院重新開演。沒想到,票隻賣出了兩(liang) 張,加上偶爾路過進來瞧瞧的,總共才十幾個(ge) 觀眾(zhong) 。傳(chuan) 統戲曲還能吸引觀眾(zhong) 嗎?從(cong) 劇團到演員,大家心裏都直打鼓。
不如把永芳古戲院作為(wei) 青年演員積累舞台經驗的地方!從(cong) 正月初八開始,永芳古戲院改由即將畢業(ye) 的楚劇、漢劇、黃梅戲定向班學員挑大梁。沒想到,戲院反而“火”了。
這些十八九歲的青年演員,是湖北楚劇、漢劇、黃梅戲三大地方劇種嗬護培養(yang) 7年的“好苗子”。他們(men) 一“出道”便一炮而紅,靠的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勤學苦練。2016年,湖北“楚漢黃”三大劇種麵臨(lin) 著要麽(me) 演員老化、青黃不接,要麽(me) 演員太少、行當不全,排一出戲還得向其他劇團“借”演員的窘境。為(wei) 了戲曲的傳(chuan) 承發展,湖北省當年做出決(jue) 定:麵向全省一次性招收160名“戲苗子”,為(wei) 楚劇、漢劇、黃梅戲定向培養(yang) 接班人。“當時,我們(men) 所有劇團都興(xing) 奮得不得了,大家兵分幾路,走遍了湖北的村村寨寨,麵試了幾十萬(wan) 個(ge) 孩子,經過一輪一輪‘海選’淘汰,最後選中了160個(ge) 好苗子,既有演員,也有樂(le) 隊成員。”楊俊說。
“好苗子”不好選,好不容易看中的,既要學生本人同意,還要爭(zheng) 取學生家長的認可。《斷橋》中白素貞扮演者鄒雨含有藝術底子,被老師一眼看中。她說:“我爸媽當然還是希望我走普通的中考、高考道路。”當鄒雨含正式進入湖北藝術職業(ye) 學院,開始每天早上6點半就要練功的辛苦生活後,她的父母還是說:“孩子,覺得苦你隨時可以回來。”但她最終堅持了下來。“剛開始,壓腿、練功很疼,每天早起很累,遠離父母,也會(hui) 常常想家,但當你真正愛上戲曲這門藝術,就能堅持下去。”鄒雨含說。
不僅(jin) 學校全力培養(yang) ,“楚漢黃”三個(ge) 劇團也是全程參與(yu) ,派骨幹當班主任,對這些遠離父母的半大孩子,教他們(men) 專(zhuan) 業(ye) 也照顧他們(men) 的生活,還外請京劇名家鄭丹、馮(feng) 春鳳,楚劇漢劇名角彭青蓮、蔡東(dong) 燕等知名演員傳(chuan) 幫帶。整整7年的辛勤付出沒有白費,除個(ge) 別學生因身體(ti) 原因退出外,150多名學生全部學成歸來,成為(wei) 劇團的生力軍(jun) ,他們(men) 紮實的表演功底撐起了永芳古戲院的舞台。
古老建築創新利用
舞台上,年僅(jin) 十八九歲的黃梅戲演員王謙扮演的角色,潑辣又自然。同樣年輕的楚劇演員黎楠扮起了白胡子老艄公,一根竹竿就演出了小漁船在江中顛簸的情景,幽默詼諧的表演引得全場笑聲不斷。
觀眾(zhong) 席中,許多打扮時尚的年輕人,欣賞到精彩處,時不時舉(ju) 起手機拍攝記錄,由於(yu) 折子戲隻是完整戲曲中的一個(ge) 段落,在不了解前後劇情的時候,他們(men) 還會(hui) 根據戲名隨時上網搜索,並不會(hui) 因為(wei) 折子戲是片段而在觀看時摸不著頭腦。
永芳古戲院隻有一百多個(ge) 座位,是名副其實的“小劇場”。小劇場演出,演員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拉近,給觀眾(zhong) 帶來了獨特的“沉浸”感,也讓演員在演出時能清楚感受到觀眾(zhong) 的情緒起伏。“我在永芳古戲院已經演了五六場了,每次都是不同的折子戲。剛開始還有點怯場,但觀眾(zhong) 的笑聲、掌聲、叫好聲,讓我們(men) 越演越帶勁、越演越有信心。而且這裏的觀眾(zhong) 大部分是年輕人,讓我感到,喜歡戲曲的年輕人其實是越來越多的。”王謙自豪地說。
“好演員是演出來的!”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副總經理、青年楚劇團團長詹春堯說。
“舞台對於(yu) 培養(yang) 演員來說太重要了!青年演員剛剛從(cong) 學校進入劇團,一般來說,很難一開始就挑大梁、唱主角,通常先要跟著劇團演配角、跑龍套,一代代戲曲人都是這麽(me) 走過來的。”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黃梅戲劇團團長程丞說:“但如果青年演員一直難有‘出頭’的機會(hui) ,人才會(hui) 不會(hui) 流失?”
必須多給青年演員登台的機會(hui) ,在各個(ge) 團裏,這已是共識。今年初,湖北省演藝集團很快決(jue) 定,將永芳古戲院作為(wei) 培養(yang) 青年演員的主陣地。因為(wei) 永芳古戲院位於(yu) 黃鶴樓下、武昌曆史文化街區曇華林的一條老街上,既是著名的“戲窩子”,擁有一批老戲迷,又是新晉“網紅打卡地”,不論是否節假日,這裏熙來攘往的都是追求文化與(yu) 時尚的年輕人。
文旅融合,這一步真的走對了。曇華林被譽為(wei) “武昌文化的根脈”,百年老建築間,曆史文化與(yu) 藝術、時尚融合,吸引了大量文藝青年。誕生於(yu) 湖北,興(xing) 盛於(yu)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武漢戲曲大碼頭”的楚劇、漢劇、黃梅戲,與(yu) 這裏的文化氛圍高度契合,隻要引導得當,自然能成為(wei) 文藝青年的打卡地。
永芳古戲院,盡得地利。
網絡引流劇場“變現”
“請問您覺得這裏的戲曲表演好看嗎?您最喜歡哪一出?最喜歡哪個(ge) 演員?”周六下午4點,演出散場時,兩(liang) 個(ge) 高大帥氣的小夥(huo) 子還頂著烈日,扛著三腳架、攝像機,站在永芳古戲院門口采訪觀眾(zhong) 。
“張旺興(xing) 、胡欽煜,過來歇會(hui) 兒(er) !”程丞看見他倆(lia) ,微笑著叫他們(men) 來空調房裏休息。“瞧!這就是我們(men) 團的新媒體(ti) 達人!”原來,這兩(liang) 位小夥(huo) 是黃梅戲團的戲苗子,有節目時,也在永芳古戲院表演,沒節目時,他們(men) 便搭檔著給老師同學們(men) 記錄生活。
“剛開始隻是個(ge) 興(xing) 趣,沒想到,今年年初我們(men) 拍的幾個(ge) 短視頻一下子‘火’了,後來有好多年輕觀眾(zhong) 來看戲,戲院外都排起了長隊,有時還不得不臨(lin) 時加演一場。”張旺興(xing) 激動地說。他們(men) 獲得數萬(wan) 、數十萬(wan) 人點擊觀看的短視頻,要麽(me) 非常“炫酷”,要麽(me) 唯美動人,時長極短,卻收效不錯。“他們(men) 拍攝的這些短視頻,藝術水平不能說很高,但不得不承認,隻有年輕人最懂年輕人!”程丞笑著說。
“創意其實都是同學們(men) 一起想出來的,每當有新劇即將上演,我們(men) 就聚在一起商量,短視頻怎麽(me) 拍、腳本怎麽(me) 寫(xie) 。”胡欽煜說。比如這次要演出《白蛇傳(chuan) 》中的《斷橋》,他們(men) 便請同學穿上戲服,到武漢紫陽湖公園的一處拱橋上表演了一個(ge) 唯美片段。而折子戲《秋江》的主角陳妙常是位道姑,他們(men) 便請扮演者穿上戲服,到武漢地標寶通寺表演了一小段《玉簪記》劇情。青春靚麗(li) 的麵龐、專(zhuan) 業(ye) 生動的演出、恰到好處的故事,加上“文化地標”自帶的傳(chuan) 播力,很快在眾(zhong) 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不少年輕觀眾(zhong) 表示是看到短視頻後決(jue) 定網上訂票,到劇場實地看一看。“票價(jia) 也很親(qin) 民,看了之後,覺得真是很好,值得二刷、三刷!”一對青年男女笑著說。
“戲曲這麽(me) 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要傳(chuan) 承下去,不僅(jin) 靠演員的傳(chuan) 承,更需要觀眾(zhong) 的傳(chuan) 承。我們(men) 希望把更多年輕觀眾(zhong) 吸引到劇院,先了解它,再慢慢喜歡它,最後熱愛它。”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總經理、湖北省演出公司總經理梅鵬程說。自永芳古戲院開業(ye) 後,從(cong) 集團到各個(ge) 劇團,甚至到年輕演員個(ge) 體(ti) ,方方麵麵都拿出了“十八般武藝”,嚐試多種方式、多種風格的短視頻推介。剛開始時可能如石沉大海,沒有回響,但隻要持之以恒,不斷創新,增強創意,總有一天會(hui) 有“爆款”出現。而互聯網上的“爆款”將立刻“變現”為(wei) 戲院裏滿滿的觀眾(zhong) 。
“有個(ge) 爸爸經常帶四五歲的女兒(er) 來這裏看戲,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說今天是他帶女兒(er) 來看戲,幾十年後,就是女兒(er) 帶他來看戲了。”鄒雨含感動地說。
的確,隻要從(cong) 小在心中種下愛好戲曲、愛好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終有一天,這顆種子會(hui) 生根發芽,萌發出文化傳(chuan) 承生生不息的動人力量。(田豆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