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帶薪休假,不僅是消費也是創造
【閱讀提示】我國出台恢複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關(guan) 於(yu) 恢複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其中在豐(feng) 富文旅消費方麵提出,全麵落實帶薪休假製度,鼓勵錯峰休假、彈性作息,促進假日消費。
這已不是國家層麵第一次提出落實帶薪休假製度,早在1995年開始施行的勞動法就有明文規定。2008年1月,國務院發布並施行《職工帶薪年假條例》,就帶薪休假的基本原則和執行等作出具體(ti) 規定。之後,國家層麵在印發的多份文件中,都對落實帶薪休假作出相關(guan) 表述。
即便如此,仍未影響公眾(zhong) 對帶薪休假話題討論的免疫性。帶薪休假的話題,自帶流量屬性,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產(chan) 生相關(guan) 的社會(hui) 討論,公眾(zhong) 也熱衷於(yu) 在官方表述相關(guan) 字眼中尋找一切蛛絲(si) 馬跡。此次“擴大消費20條”政策發布,有人就對“落實帶薪休假”前的定語變化——從(cong) “切實落實”“積極落實”到“全麵落實”——試圖作出某種解讀。雖然牽強附會(hui) ,有過度解讀之嫌,但這種“熱衷”正是對現實的一種反襯。
現實中,對不少人來說,帶薪休假仍是紙麵上的權利。被廣泛援引的一項調查報告數據是,一半的受訪者表示所在單位不實行帶薪休假,將近8成的受訪者認為(wei) 勞動關(guan) 係雙方不對等,員工沒有話語權,帶薪休假難以有效落實。該項調查勾勒的整體(ti) 輪廓與(yu) 不少人的日常體(ti) 驗及觀感出入或不太大。
企業(ye) 困於(yu) 不小的經營壓力與(yu) 帶薪休假所產(chan) 生的人力、管理等成本,消極待之。雖然相關(guan) 法律法規也明確了帶薪休假權利難落實下的多種救濟渠道,但在就業(ye) 市場的競爭(zheng) 壓力疊加畸形加班文化等的裹挾下,勞動者無底氣也無心力尋求救濟。彼此心照不宣的“妥協”下,帶薪休假製度被不同程度架空,尤其在私企和個(ge) 體(ti) 工商戶中尤甚。
在官方的政策文件中,帶薪休假總出現在刺激消費、擴大內(nei) 需等語境中。而在相關(guan) 學者專(zhuan) 家的分析中,帶薪休假作為(wei)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被一再強調,這當然也無可爭(zheng) 辯。但被忽視或者說漠視的是,帶薪休假所帶來的閑暇可能,對一個(ge) “人”來說意味著什麽(me) 。
帶薪休假,會(hui) 產(chan) 生物質和精神消費,對個(ge) 體(ti) 來說,這同樣是創造,創造生活體(ti) 驗和情緒、創造審美文化、創造自己的心靈秩序。換句話說,也是個(ge) 體(ti) 在閑暇中自我充實、實現和發展。而這,不正是社會(hui) 發展的目標和意義(yi) 所在麽(me) ?精神的放鬆與(yu) 舒展,不僅(jin) 是對個(ge) 體(ti) 情緒的調適,同樣是對社會(hui) 情緒與(yu) 狀態的調整。
閑暇時間的多少是衡量一個(ge) 國家文明程度的標誌,人們(men) 如何閑暇同樣是度量社會(hui) 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於(yu) 帶薪休假,我們(men) 需要跳出經濟學的那些框架來重新認識和看待,重新審視閑暇的價(jia) 值與(yu) 意義(yi) 。對相關(guan) 問題的認識,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帶薪休假所產(chan) 生的成本分配等問題——毋庸諱言,這正是帶薪休假落實難的瓶頸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