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年基本恢複,三年全麵提升——北京明確特大暴雨災後重建思路

發布時間:2023-08-10 09:4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董 城 光明日報通訊員 許曉彤

  8月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ju) 行北京市防汛救災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在本次救災工作中,北京市投入近萬(wan) 人搶通受災區基礎設施;調配直升機64架次、無人機66架次,累計投送食品、水、藥品等各類物資約26噸;派出242人組成的醫療工作組分赴重點區,轉運傷(shang) 病員3000餘(yu) 人次。北京市明確“一年基本恢複,三年全麵提升,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災後重建思路,全麵做好災後恢複重建工作。

  受台風“杜蘇芮”影響,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特大暴雨災害。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夏林茂介紹,截至8月8日24時,北京市因災死亡33人,主要由洪水衝(chong) 淹、衝(chong) 塌房屋等原因造成;因搶險救援犧牲5人。還有18人失蹤,包括1名搶險救援人員。此次洪澇災害共造成近129萬(wan) 人受災,房屋倒塌5.9萬(wan) 間,嚴(yan) 重損壞房屋14.7萬(wan) 間,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22.5萬(wan) 畝(mu) 。會(hui) 上,與(yu) 會(hui) 人員向因公犧牲的幹部和不幸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

  圍繞一年基本恢複,三年全麵提升,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災後重建思路,夏林茂詳細介紹了災後重建的主要內(nei) 容。

  “一年基本恢複”。計劃經過一年左右時間攻堅,基本修複影響防洪的水毀水利設施,完成損毀房屋修繕加固和農(nong) 村居民自建住房原址重建,科學選定集中安置點位,加強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使保障能力基本恢複到災前水平,讓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年全麵提升”。預計用三年左右時間,全麵完成災後恢複重建工作,災區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受災地區發展能力明顯改善,為(wei) 群眾(zhong) 營造出舒適的居住環境。

  “長遠可持續發展”。著眼長遠、整體(ti) 規劃,優(you) 化受災地區功能布局,全麵提升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目前,北京市已對水務、交通、電力、通信等水毀基礎設施恢複重建需求進行係統摸排,製定了恢複重建項目推進實施方案、資金保障方案,按照突出重點、保障應急、遠近結合的原則,明確重點工作任務,統籌推動恢複重建工作加快實施。

  從(cong) 會(hui) 上獲悉,本次降雨從(cong) 氣象監測數據上看,單站降雨量破曆史極值,昌平區王家園水庫降雨達745毫米,是北京地區有儀(yi) 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的最大降雨量。地質災害監測數據記錄到了更高極值,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有3個(ge) 點位,700毫米以上的有51個(ge) 點位。北京市平均降雨量達331毫米,83小時內(nei) 降雨是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門頭溝區平均538.1毫米,房山區平均598.7毫米。

  夏林茂表示,本次暴雨導致洪水來勢快、量級大、峰值高。永定河流域盧溝橋最大洪峰流量是1925年以來的最高值。大清河流域漫水橋站最大洪峰流量也已突破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曆史最高紀錄。

  據介紹,災情發生後,北京市委市政府一刻不停“搶險、搶修、搶通”,快速搶通道路、快速恢複通電、快速恢複通水、快速恢複通訊,全力做好“四通一保”、傷(shang) 員救治、群眾(zhong) 安置等各項救災工作。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0日 04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