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言】讓“家門口就醫”的夢想照進現實
【網言】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ju) 措》(以下簡稱《基層便民舉(ju) 措》),要求進一步方便城鄉(xiang) 社區居民就近、便利獲得基本醫療和衛生健康服務,提升群眾(zhong) 獲得感。
《基層便民舉(ju) 措》圍繞方便居民就醫、優(you) 化服務提供、簡化就醫流程等方麵,提出10條具體(ti) 措施,包括預約號源向基層下沉、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加強與(yu) 簽約居民的聯係、延長城市社區門診服務時間等。
當前,“看病難”不是難在大醫院不夠大、不夠強,而是難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夠多、不夠用。推進分級診療,就要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配置,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從(cong) 而把小病、慢病、常見病留在基層醫療機構,滿足公眾(zhong) “家門口就醫”的需求。
實現“家門口就醫”,不僅(jin) 需要有順暢的預約轉診機製,而且需要有更加專(zhuan) 業(ye) 的醫療服務人員滿足眼前之需。在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基層門診的同時,《基層便民舉(ju) 措》提出要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在預約轉診等方麵的作用,強化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的聯係。
作為(wei) 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家庭醫生針對小病進行提前預防和治療,不僅(jin) 可以避免養(yang) 癰成患,而且可以實現分級診療。家庭醫生“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有助於(yu) 滿足“家門口就醫”的需求,從(cong) 而使分級診療落在實處。順利完成這樣的目標,不僅(jin) 要讓醫生“願意簽”,而且要讓居民“願意約”——在擴大家庭醫生規模的同時,完善工作機製、增強服務保障、擴大宣傳(chuan) 引導,才能調動家庭醫生和簽約居民雙向奔赴的積極性,讓“家門口就醫”的夢想照進現實。
(原載於(yu) 人民網 作者:趙誌疆 摘編:項鋒、楊心悅)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1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