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攜手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範區的新圖景——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發布時間:2023-08-14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聚焦區域協調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耿建擴、陳元秋、張景華、董城、陳建強、劉茜

  7月20日,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聯合組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在北京揭牌成立。北京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成立京津冀聯合辦,是由原來的協同協作提升到聯合融合,讓互相聯係更緊密、溝通合作更順暢,將有力推動重點工作落實,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作出更大貢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通力合作,攜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經濟總量突破10萬(wan) 億(yi) 元,是2013年的1.8倍。三地產(chan) 業(ye) 深度交融,區域整體(ti) 實力邁上新台階。

  高水平建設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是建好北京“新兩(liang) 翼”、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的關(guan) 鍵之舉(ju) 。

  目前,雄安新區建設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一座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雄安高鐵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四縱兩(liang) 橫”高速鐵路網絡加快形成,啟動區“三橫四縱”骨幹路網已具備通車條件。北京支持建設的3所學校全部建成交付,將於(yu) 今年9月開學;醫院項目將於(yu) 9月竣工交付。一批標誌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中國星網總部項目主體(ti) 結構封頂,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央企總部加快建設。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著千億(yi) 元的投資強度,城市框架基本成型。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科技創新等“3+1”主導功能持續加強,一批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企業(ye) 總部落地發展,國家級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式落戶。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城市綠心公園成為(wei) 市民新打卡地,副中心劇院、圖書(shu) 館、博物館三大建築今年將投用,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dong) 六環入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麵提速。

  在“新兩(liang) 翼”加速推進的同時,現代化都市圈正加快構建。目前“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多節點、網絡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建成。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建成投運。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等陸續開通運營,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裏程達10933公裏。京昆、京秦、京禮、京雄、津石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三地高速公路總裏程達10880公裏。

  交通不斷提速,產(chan) 業(ye) 協同也進一步深入。研發在北京、生產(chan) 在河北,今年3月,易度河北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係統獲國家批複,預計年內(nei) 實現量產(chan) 。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引力,正匯聚成京津冀三地產(chan) 業(ye) 協作的強大合力,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邁進。

  優(you) 勢聯合做“加法”,騰籠換鳥做“減法”。2022年,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03億(yi) 元,同比增長13.7%。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今年上半年落地京津冀協同項目170個(ge) ,協議投資額約881.99億(yi) 元,注冊(ce) 資本金約853.27億(yi) 元。北京持續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chan) 業(ye) 新設市場主體(ti) 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2年的65.6%。

  從(cong) 天津市中心驅車向南沿著團泊大道行駛,遠遠望去,在靜海區天津健康產(chan) 業(ye) 國際合作示範區,一座氣勢恢宏的樓宇拔地而起。這座樓宇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醫院(一期)項目。項目建成後,周邊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國內(nei) 頂尖醫療服務。

  協同發展不斷提速,老百姓的幸福感也進一步延伸。2022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超63%,藍天白雲(yun) 成為(wei) 常態。京津200餘(yu) 所中小學幼兒(er) 園與(yu) 河北273所學校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累計成立15個(ge) 跨區域職教聯盟、22個(ge) 京津冀高校發展聯盟。三地4900餘(yu) 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7000餘(yu) 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更為(wei) 重要的是,三地在體(ti) 製機製上不斷協同、不斷融合。在京津冀自貿試驗區,179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三地開展營商環境一體(ti) 化發展合作,在商事製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產(chan) 權等5個(ge) 重點領域進行突破。目前,北京市及通州區市區兩(liang) 級與(yu) 廊坊北三縣近3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地域辦理。

  從(cong) 京冀攜手共創“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模式,到國內(nei) 首開“企業(ye) 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ti) 製先河,再到推行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製,京津冀開始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組織領導體(ti) 係和工作推進體(ti) 係,初步打破行政區劃藩籬。

  未來,京津冀三地一盤棋、一條心,共同推進協同發展重點工作,對照三年行動計劃和2023年度任務清單,把願景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進度表,不斷推動工作落地見效,攜手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範區的新圖景。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4日 02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