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2023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代表暢談使命擔當

發布時間:2023-08-17 09:4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我們(men) 的身邊有這樣一個(ge) 群體(ti) ,他們(men) 總是在人民群眾(zhong) 最需要的時候衝(chong) 鋒在前,奮不顧身地守護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他們(men) 就是應急管理工作者。

  近日,中宣部、應急管理部聯合授予兩(liang) 個(ge) 先進集體(ti) 和11名先進個(ge) 人2023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8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中外記者見麵會(hui) ,5名代表與(yu) 大家見麵交流。

  “從(cong) 事救援工作25年,我參加了汶川、雅安、彝良、瀘定等地的抗震救災工作,也參加過河南鄭州‘7·20’以及河北涿州抗洪搶險救援工作。”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中原油田隊、普光隊隊長王慶銀說。

  王慶銀和戰友們(men) 以及其他從(cong) 事危化救援、礦山救援、隧道救援、水域救援的102支國家安全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救援隊伍,常年駐守在一些企業(ye) ,在應急管理部、國家安全生產(chan) 救援中心統一指揮調度下,忠實地履行著國家專(zhuan) 業(ye) 救援隊的職責和使命。25年來,王慶銀參與(yu) 各類救援1200餘(yu) 起,救出700餘(yu) 人。

  地震工程是防災減災工程的一部分,主要關(guan) 注由地震作用造成的災害與(yu) 程度,以及如何科學防災減災。

  從(cong) 1996年包頭地震至今,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孫柏濤數十次奔赴國內(nei) 外地震現場。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地震現場待了99天,跑遍了每一個(ge) 角落。2015年尼泊爾地震,受相關(guan) 部門派遣,他為(wei) 尼泊爾8.1級地震評估了損失情況。

  “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地震發生時,我們(men) 就利用平時的積累,為(wei) 現場應急救援和損失評估做技術支撐。”孫柏濤介紹,在平時的工作中,他從(cong) 事防震減災的基礎研究和災害防禦實踐,承擔了多項國家級任務和項目,主編、參編十幾部國家規範,並獲得“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雲(yun) 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市支隊是全國森林消防隊伍中救援任務比較繁重的一個(ge) 單位。就森林火災撲救而言,昆明支隊曾經一年最多撲救過87起,最多一天同時奮戰在4個(ge) 火場,最長時間連續鏖戰13個(ge) 晝夜,最遠距離曾經橫跨祖國對角線,萬(wan) 裏馳援黑龍江火場。

  從(cong) 事森林消防工作32年,這份事業(ye) 已經融入了雲(yun) 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昆明市支隊支隊長李孝忠的血脈:“無論是過去的‘橄欖綠’,還是現在的‘火焰藍’,我和我的戰友始終牢記職責使命,苦練專(zhuan) 業(ye) 本領。”

  改革轉製以來,過去單一的森林防火滅火任務,拓展為(wei) “全災種、大應急”的地震、山嶽、水域綜合救援任務,隊伍機動救援特點更為(wei) 凸顯。李孝忠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men) 圍繞職能定位加強練兵備戰,以提升戰鬥力為(wei) 根本標準,綜合救援能力在跨區增援重慶滅火、野生亞(ya) 洲象北上南歸監測等大項任務中得到了充分檢驗。”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地處藏、青、疆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5200米,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麵的50%,曆史最高氣溫23.3攝氏度,最低氣溫零下43.1攝氏度。青藏公路貫穿安多縣全境,其中唐古拉山路段以“冰雪倉(cang) 庫”著稱,冰雹、降雪、大風等天氣四季可見。

  青藏公路承擔著80%以上的進出藏物資,受束於(yu) 特殊的地理環境,為(wei) 貨運車輛進行除雪救援成為(wei) 安多縣應急管理局局長旦巴群培的重要工作之一。“從(cong) 事應急管理工作11年的堅守和曆練,使我更加堅定了為(wei) 人民服務的意識,維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旦巴群培說。

  在國際救援任務中,中國救援隊以卓越的能力,展現著中國的大國擔當和責任。

  “大家可以看到我手裏的這個(ge) 標識,它代表的是國際城市搜索和救援谘詢團,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一個(ge) 政府間人道主義(yi) 救援和援助谘詢組織。”見麵會(hui) 上,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特勤支隊高米店站站長潘照虎為(wei) 記者展示了一枚特殊的標識。在國際救援領域,佩戴這個(ge) 標識,是救援能力的體(ti) 現。

  2019年,中國救援隊通過了聯合國重型地震救援隊能力測評。潘照虎成為(wei) 中國救援隊其中一員。同年,他隨隊赴莫桑比克執行了國際人道主義(yi) 救援任務,今年年初還隨隊赴土耳其執行了地震救援任務。參加消防工作15年以來,潘照虎共參加各類滅火救援任務3000餘(yu) 起,解救被困群眾(zhong) 約400餘(yu) 人,執勤參加重大安保任務50餘(yu) 次。

  應急管理工作者們(men) 總是衝(chong) 鋒在災害事故應急處置的第一線。談到對這份職業(ye) 的理解,“光榮”“神聖”“責任重大”等關(guan) 鍵詞,是他們(men) 共同的心聲。

  “雖然這份職業(ye) 時刻都有危險和挑戰,但人民群眾(zhong) 對我們(men) 的信任和肯定是我們(men) 逆向前行的最大動力,隻要黨(dang) 和人民需要,我們(men) 就要義(yi) 無反顧、衝(chong) 鋒在前,堅決(jue) 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做到不畏艱險、不怕困苦、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李孝忠表達了一個(ge) “逆行者”的心聲。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7日 10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