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10年來完成治沙任務2033萬公頃 科技起到強大支撐作用

發布時間:2023-08-22 10:1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技部社會(hui) 發展科技司司長祝學華21日透露,10年來,中國完成治沙任務2033萬(wan) 公頃,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麵積分別比10年前淨減少500萬(wan) 公頃、433萬(wan) 公頃,科技在防沙治沙中起到強大支撐作用。

  第九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新聞發布會(hui) 當天在北京舉(ju) 行,祝學華回答媒體(ti) 相關(guan) 提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說,科技創新是荒漠化防治的關(guan) 鍵支撐,其對荒漠化防治的支撐引領作用主要體(ti) 現在以下三個(ge) 方麵:

  一是中國荒漠化防治取得的顯著成效離不開科技創新。近40年來,中國通過實施“三北”工程、京津冀風沙源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等重大生態工程,開展荒漠化綜合防治,全國荒漠化擴展的態勢已得到根本性遏製。中國科技工作者在防沙治沙實踐中作出卓著貢獻,“包蘭(lan) 鐵路沙坡頭地段鐵路治沙防沙體(ti) 係”成為(wei) 包蘭(lan) 鐵路安全運行的技術保障,這項獨創的技術創新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相關(guan) 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二是深化荒漠化防治需要加強科技創新供給。未來荒漠化治理科技創新,需要從(cong) 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維度統籌考慮,全麵推進地理學、生態學、農(nong) 林學、生物學以及經濟學等學科交叉融合和其他學科先進技術引入,從(cong) 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推廣到區域集成示範進行係統性研發,以充分支撐沙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綠色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

  三是推進全球荒漠化防治需要深化國際科技合作。當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麵積約3600萬(wan) 平方公裏,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分享經驗和技術。中國科技部將堅持創新開放合作,聚焦荒漠化治理的重大前沿科技問題,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世界各國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交流合作,開展關(guan) 鍵技術聯合攻關(guan) ,建設一批兼具技術性和示範性的合作項目,攜手開展荒漠化防治,共建人類美好家園。

  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司長孫國吉回應媒體(ti) 關(guan) 於(yu) 沙塵天氣相關(guan) 提問時指出,沙塵暴是中國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災害性天氣,每年3月至5月是沙塵暴災害多發期。從(cong) 沙塵暴形成機理來看,沙塵暴不可能根除,但沙塵源區土地沙化可防可治,需要國際社會(hui) 攜手共進,加強荒漠化防治國際合作,共享荒漠化防治經驗和智慧。

  據了解,第九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將於(yu) 8月25日至27日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舉(ju) 辦,論壇主題為(wei) “以科技引領治沙 讓荒漠造福人類”。(完)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