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增加“含綠量” 提升“含金量”

發布時間:2023-08-29 10:0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增加“含綠量” 提升“含金量”

  ——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盟以綠色發展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昊魁 王瀟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丹

  八月的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草原,牛羊肥壯,以綠為(wei) 底色的秋草泛出淡淡的金黃,草原迎來了豐(feng) 收季。

  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和推進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蘊含辯證思維的科學論斷為(wei) 錫林郭勒盟綠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錫林郭勒盟作為(wei) 祖國北疆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以草原生態治理夯實綠色發展底色,以現代畜牧業(ye) 的華麗(li) 轉身和能源領域綠色低碳轉型,走上了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

  1.生態優(you) 先:從(cong) “沙中找綠”到“綠中找沙”

  記者來到多倫(lun) 縣南沙梁,密密匝匝的樟子鬆林綿延不絕,放眼望去很難找到一片裸露的沙地。站在山坡上,看著多張多倫(lun) 縣生態修複對比圖,縣林草局副局長李岩介紹,二十年間,多倫(lun) 縣413萬(wan) 畝(mu) 沙化土地中流動沙地隻剩下1.72萬(wan) 畝(mu) ,“沙中找綠”到“綠中找沙”的轉變讓當地林業(ye) 人有了小小的自豪。

  這份“綠中找沙”的自豪,隻有跟黃沙近身搏鬥過的人才懂。正藍旗桑根達來鎮額日登達來嘎查支部書(shu) 記都佈新住在渾善達克沙地腹地,他見證了前4任嘎查書(shu) 記青絲(si) 變白發,治理區由黃變成綠。正藍旗沙地麵積約占渾善達克沙地總麵積26.5%,治理區植被蓋度由20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65%,森林覆蓋率由8.7%提高到20.5%。

  南沙梁和渾善達克沙地的巨變,映射著錫林郭勒盟生態優(you) 先的綠色發展征程。

  綠進沙退,始於(yu) 一場自我革命。錫林郭勒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奏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最強音”:深入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製度,將全盟草原總麵積的93%都劃入基本草原,將64.18%的盟域麵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連續6年的春季休牧,讓2.2億(yi) 畝(mu) 草場實現了“帶薪休假”;全盟沙化土地減少231萬(wan) 畝(mu) ,渾善達克沙地中流動沙地四分之三得到控製;持續推進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複治理50平方公裏。

  高水平的保護必將推動高質量的發展。前不久,東(dong) 方甄選在烏(wu) 拉蓋布林泉景區直播,開場1小時就有近10萬(wan) 人在線,8分鍾售罄2萬(wan) 單牛肉幹,占據抖音帶貨榜第一名。內(nei) 蒙古第33屆旅遊那達慕舉(ju) 辦,三天時間吸引50萬(wan) 人次遊客,旅遊收入超11億(yi) 元。遊客們(men) 醉心於(yu) 這片草原的藍天、碧水和淨土,錫林郭勒盟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五年全區第一,把綠色低碳嵌進民生幸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錫林郭勒盟被命名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盟,烏(wu) 拉蓋管理區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錫林浩特市啟動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複項目”,是唯一入選《中國生態修複典型案例集》的草原生態修複項目,這套脫胎於(yu) 錫林浩特生態實踐的“中國方案”,成為(wei) 聯合國向世界推薦的可複製、可借鑒、可推廣的草原生態修複樣板……

  人與(yu) 沙的鏖戰,錫林郭勒盟已經發起總攻。

  在盟林草局幹部鞏和平的辦公桌上,一張《錫林郭勒盟堅決(jue) 打贏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作戰圖》分外醒目,渾善達克沙地83%在錫林郭勒盟境內(nei) ,紫色的線條勾勒出殲滅戰的目標。“兩(liang) 帶五區多點”的作戰方案,已然吹響殲滅戰的集結號。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林草生態治理麵積2300萬(wan) 畝(mu) ,草原平均植被蓋度提高了5.86個(ge) 百分點。這些數字,是錫林郭勒大地上肆意流淌的青綠,是呼之欲出的勃勃生機,是為(wei) 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交出的一份答卷。

   2.調整結構:建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畜牧業(ye)

  近日,在全國第四屆種公牛拍賣會(hui) 上,一則消息在業(ye) 內(nei) 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頭華西種公牛以66萬(wan) 元的價(jia) 格打破了國內(nei) 肉牛拍賣紀錄。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北京畜牧獸(shou) 醫研究所研究員李俊雅說:“養(yang) 殖‘華西牛’,才能真正打好我國肉牛種業(ye) 的‘翻身仗’。”

  錫林郭勒盟以草原生態保護為(wei) 前提對畜牧業(ye) 結構作出戰略性調整。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提出“減羊增牛”戰略,通過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路徑推動傳(chuan) 統畜牧業(ye) 的綠色轉型。7年間,全盟肉牛存欄增加73萬(wan) 頭,良改比重達97%,羊存欄減少380多萬(wan) 隻。

  在西烏(wu) 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巴彥寶拉格嘎查,牧民朝魯門格日樂(le) 興(xing) 奮地向記者介紹自己家養(yang) 殖的牛的曆史。50年前,周恩來總理收到法國總統回贈的50頭夏洛萊牛。內(nei) 蒙古自治區政府考慮到西烏(wu) 珠穆沁旗和法國的緯度相同,便將17頭“國禮牛”送到西烏(wu) 珠穆沁旗。50年後,經過精心育種繁育、品種改良和提純複壯,培育出了獨具品種特性的夏洛萊肉牛新群體(ti) ,暫名“烏(wu) 珠穆沁白牛”。

  朝魯門格日樂(le) 家養(yang) 了180頭“烏(wu) 珠穆沁白牛”。他說,養(yang) 一頭白牛的收益相當於(yu) 養(yang) 10隻到15隻羊。

  種質資源是畜牧業(ye) 的“芯片”。華西牛和“烏(wu) 珠穆沁白牛”就像牧民家中行走的“存單”。少養(yang) 精養(yang) 的現代化畜牧業(ye) 讓草原的生產(chan) 能力和生態功能同時得到增強。

  如今,烏(wu) 拉蓋草原是華西牛的主要供種區,占全國華西牛總存欄的64%以上。錫林郭勒盟“烏(wu) 珠穆沁白牛”也是國內(nei) 養(yang) 殖規模最大的群體(ti) 。全盟77家肉牛肉羊標準化示範場創建、81家規模養(yang) 殖場提升改造和4處現代設施規模化養(yang) 殖場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基本形成了“核心育種場+種畜場+擴繁場+核心群”的現代畜牧良種繁育體(ti) 係。

  從(cong) 靠天養(yang) 牧到以草定畜,從(cong) 自然繁育到提純複壯的新品種,錫林郭勒盟走出了一條質效雙優(you) 、人草畜和諧共生的現代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之路。

  8月下旬,草原迎來打草季。內(nei) 蒙古鑫浩草業(ye) 有限責任公司正在清理庫房,該公司負責運營的阿巴嘎旗飼草料儲(chu) 備交易中心在平抑市場、穩定草價(jia) 和抗災飼草料儲(chu) 備工作上發揮著“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阿巴嘎旗以牧區社會(hui) 化服務為(wei) 突破點,為(wei) 牧民“量體(ti) 裁衣”地提供種畜租賃、獸(shou) 醫服務、牧業(ye) 機械等9項社會(hui) 化服務。作為(wei) 自治區牧區現代化試點,社會(hui) 化服務的探索加快了畜牧業(ye) 規模化集約化的腳步。

  如今,錫林郭勒羊和錫林郭勒奶酪區域公用品牌已經打出名堂。錫林郭勒盟屬國有企業(ye) 牽頭組建了冷鏈運輸幹線物流公司,在杭州市建立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前置倉(cang) ,和87個(ge) 嘎查、村寄遞物流服務站初步形成農(nong) 畜產(chan) 品物流設施節點布局、服務網絡。目前,錫林郭勒羊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ye) 累計達到6家,首批17家錫林郭勒奶酪區域公用品牌授權經營主體(ti) 已經全部接入追溯防偽(wei) 係統。

   3.破舊立新:“借風”“迎光”發展清潔能源

  日前,國家能源集團勝利能源露天礦排土場15.3萬(wan) 千瓦光伏電站並網發電。作為(wei) 全國裝機規模最大的露天礦排土場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預計可達3.18億(yi) 千瓦時,可滿足4000個(ge) 家庭的年用電量,相當於(yu) 每年節約標煤約9.8萬(wan) 噸。

  從(cong) 埋頭向下開掘煤炭資源,到仰望天空奮力“追風逐日”,傳(chuan) 統能源企業(ye) 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的背後,是錫林郭勒盟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實際,積極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精準謀劃搶賽道,錫林郭勒盟有獨特的優(you) 勢。新能源裝機1448萬(wan) 千瓦,全區第一,並在全區率先建成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今年年底全盟新能源規模將達到1700萬(wan) 千瓦,成為(wei) 全區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超過火電裝機的盟市之一。2025年新能源並網裝機預計達到2500萬(wan) 千瓦以上,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綠電三峽”。

  “借風”“迎光”而上,錫林郭勒盟掀起一場破舊立新的能源革命。

  破“舊”,從(cong) 高能耗高汙染向低能耗低汙染升級,從(cong) 粗放型向集約型升級;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2022年全盟風機主機生產(chan) 能力超過2000台,占全區總產(chan) 銷量的42.29%,產(chan) 能、產(chan) 量均居全區首位。

  立“新”,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使其成為(wei) 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吸引和匯聚了明陽智能、上海電氣等一大批新能源裝備製造領軍(jun) 企業(ye) 投資興(xing) 業(ye) ,風機整機製造能力達700萬(wan) 千瓦,全產(chan) 業(ye) 鏈配套能力走在全區前列。

  查幹淖爾電廠是京能查幹淖爾風光火儲(chu) 氫一體(ti) 化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錫林郭勒盟至山東(dong) 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配套最後一個(ge) 電源點。錫林郭勒盟每年新能源發電量300億(yi) 度,內(nei) 蒙古保供外送的每100度電有23.1度來自錫林郭勒。全盟近70%綠電通過特高壓通道外送至華北、華東(dong) 等地,每年節約標煤近900萬(wan) 噸,減少碳排放2400萬(wan) 噸以上。

  科技為(wei) 減排賦能。京能五間房電廠研發以“五個(ge) 世界首次”為(wei) 代表的國產(chan) 重大裝備和係統集成,實現了褐煤清潔高效利用,破解了富煤貧水地區綠色發展的瓶頸。獲得了歐盟專(zhuan) 利2項、國家發明專(zhuan) 利12項,並獲得11項科技進步成果獎和128項省部級及以上獎項。

  以綠色為(wei) 發展謀長遠,不斷厚植綠色低碳發展底色。錫林郭勒盟以生態優(you) 先為(wei) 導向增加“含綠量”,以綠色發展為(wei) 指引提升“含金量”,“三次蝶變”持續推進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使全盟在發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錫林郭勒盟正在書(shu) 寫(xie) 嶄新篇章。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9日 05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