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700多萬的雕塑被群嘲,一句“符合流程”太敷衍

發布時間:2023-08-29 10:04: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誌

  近日,網友吐槽河南平頂山魯山縣花700多萬(wan) 元建造了一個(ge) 牛郎織女地標雕塑,疑造價(jia) 過高。有記者就此事致電魯山縣住建局,卻遭工作人員辱罵,“監督你X,滾”。該事件引發廣泛關(guan) 注。當地住建局後續回應稱,雕塑的招標建設符合流程,有質疑可向審計部門提出來。

  花費700多萬(wan) 元,打造一個(ge) 所謂的地標建築,當地民眾(zhong) 卻不買(mai) 賬,紛紛吐槽太醜(chou) 。這到底是不是一個(ge) 浪費財政資金的形象工程?700多萬(wan) 元花得有沒有貓膩?麵對外界質疑,當地的回應態度令人費解。一邊表示“都是接受監督的”,另一邊對“該雕塑的材料是什麽(me) ”等問題隻能以“不清楚,但肯定是值得的”的說辭,來含糊其辭地搪塞。工作人員在記者的連環追問下,甚至爆出粗口,態度極為(wei) 惡劣。

  據媒體(ti) 報道,魯山縣是牛郎織女文化傳(chuan) 說的起源地之一。當地想要弘揚民俗文化招牌,用建築符號來擦亮“七夕發源地”的城市名片的初衷當然無可厚非,但財政資金是納稅人的錢,每一分要確保用在刀刃上。當地之前一直都是國家級貧困縣,正式脫貧才剛剛不久,在經濟水平、財政基礎不牢固的前提下,700多萬(wan) 元不是一筆小錢,在用於(yu) 改善民生和打造地標建築之間,是否一定得選擇後者?沒有對收益和回報進行評估,就貿然上馬,無疑可能造成浪費。

  退一步講,即便建雕塑理所應當,對地方經濟文化會(hui) 有潛移默化的貢獻,但這樣一個(ge) 雕塑是否就值700萬(wan) 元呢?大家質疑當地的立項審批等各項程序,質疑成本開銷和實際呈現效果的巨大落差,正是擔心花錢的過程存在“跑冒滴漏”,讓部分資金進了他人的口袋。據報道,公示的中標單位,雖然還中標了當地的多個(ge) 項目,然而設計者所在單位,沒有工商登記信息。這無疑會(hui) 加劇外界“有貓膩”的想象。

  2020年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特別提到,完善大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審批機製,包括加強公眾(zhong) 參與(yu) 。同時,嚴(yan) 禁以傳(chuan) 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yi) 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zhong) 的大型雕塑。地方工作人員看來“肯定是值得的”的項目,卻被民眾(zhong) 吐槽醜(chou) 陋,決(jue) 策機構和民意的不一致,難免讓人質疑,該項目或是閉門造車、脫離群眾(zhong) 的結果,根本沒有所謂的公眾(zhong) 參與(yu) 程序。

  所以,當地僅(jin) 用一句“符合流程”來回應,顯然不具備說服力。有沒有公眾(zhong) 參與(yu) 的流程,700多萬(wan) 元具體(ti) 花在了哪裏,設計者、建築單位到底是何人,這些問題都應該開誠布公地交代清楚,不能讓這樣一筆巨款花得不明不白。

  如果地方民眾(zhong) 都不買(mai) 賬,所謂地標建築,又怎麽(me) 可能吸引外地遊客,起到提升城市品位、宣傳(chuan) 城市民俗文化的作用呢?從(cong) 亂(luan) 花錢到罵記者,現在這一地標建築,倒是真的成了一項“形象工程”,隻不過展示的是地方的負麵形象。

  700多萬(wan) 元的投入,換來一堆差評,這一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鍾。打造地標建築不是不可以,但花錢要合乎程序,絕不能脫離民眾(zhong) 、閉門決(jue) 策,打著冠冕堂皇的旗號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熊誌)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