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八方寶 遍開石榴花
匯聚八方寶 遍開石榴花
——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王思超 本報記者 郭子騰
甜美的客家山歌混搭奔放的刀郎麥西熱甫,脆酥焦黃的新疆大饢遇上消食解膩的湖北長盛川青磚茶,動情的山西長子鼓書(shu) 與(yu) 高亢的兵團秦腔平分秋色……八方瑰寶架起交流橋梁,天山腳下綻放非遺之花。8月23日至2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主辦的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在阿克蘇地區舉(ju) 辦。來自全國19個(ge) 對口援疆省市和新疆、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383名非遺傳(chuan) 承人切磋技藝、交流互鑒,為(wei) 各族群眾(zhong) 奉上可聽可品可感的非遺盛宴,生動展示文化潤疆的積極成果,表達各民族“石榴花開籽籽同心”的美好寓意,凝聚建設美麗(li) 新疆的強大合力。非遺展期間,觀展人數達17.5萬(wan) 人次,總銷售額達755萬(wan) 元。
展示非遺保護發展成果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維係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有助於(yu) 引導人民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曆史觀、宗教觀。本屆非遺展生動展示了近年來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成果。
654年曆史、77道工序……展會(hui) 現場,湖北長盛川青磚茶吸引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感受氤氳茶香與(yu) 詩意。第三次參加對口援疆非遺展的湖北長盛川青磚茶研究所文化中心副主任簡妮斯說:“非遺展為(wei) 長盛川青磚茶製作技藝提供了展示平台。接下來,我們(men) 計劃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進行推介展銷。”
擁有5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單位天津津藥達仁堂今年首次亮相對口援疆非遺展。其展位前,聚集了眾(zhong) 多觀看蜜丸製作技藝的觀眾(zhong) 。“達仁堂藥品早已走進大美新疆。希望通過此次展覽,進一步促進了傳(chuan) 統中藥文化的傳(chuan) 播傳(chuan) 承。”津藥達仁堂非遺負責人李莉說。
展館外的非遺集市上,近40個(ge) 攤位煙火味正濃,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大饢體(ti) 驗區人頭攢動,打饢師阿裏木江·熱西提告訴記者:“展會(hui) 這幾天,參展觀眾(zhong) 太多了。我每天至少準備3袋麵粉,還沒到中午就用光了。”
“廣大非遺工作者在此展示技藝,思考如何實現非遺產(chan) 品與(yu) 當代社會(hui) 的連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處處長羅靜介紹,近年來,新疆非遺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截至目前,全區各級政府公布了5425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有94項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一批印證中華文化曆史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傳(chuan) 承。
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多民族文化在邊疆生根發芽,同時也孕育了富有兵團特色的非遺。此次對口援疆非遺展期間,兵團秦劇團、豫劇團聯合多個(ge) 師市非遺項目參展,備受觀眾(zhong) 歡迎。
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文化體(ti) 育廣電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王子彬介紹,近年來,兵團加強頂層設計、加大資金投入,推動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提質增效。“對口援疆非遺展為(wei) 兵團非遺提供了學習(xi) 借鑒和展示平台,通過參加非遺展,兵團地區的柯爾克孜族刺繡技藝充分吸收雲(yun) 南昭通地區刺繡技法優(you) 勢,一批非遺代表性項目逐漸為(wei) 外界熟知。”
搭建技藝交流互鑒平台
文化因交流而豐(feng) 富,因交融而多彩。本屆對口援疆非遺展為(wei) 天南海北的非遺傳(chuan) 承人搭建起了互學互鑒的橋梁。其間,大家切磋技藝、交流心得,非遺保護傳(chuan) 承能力得以提升,信心愈加堅定。
在遼寧展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遼西木偶戲傳(chuan) 承人王娜正指導學生表演木偶戲,隻見在學員的操作下,木偶很快便完成了一幅生動的梅花圖。新疆克拉瑪依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鐵枝木偶傳(chuan) 承人梁勤多次到遼西木偶戲展位,向王娜請教木偶操作技巧。“王老師講解展示毫無保留。回去後,我要著手改進鐵枝木偶,讓它更靈巧。”梁勤說。
“這是我第一次來新疆參加非遺展,深切感受到援疆19省市與(yu) 新疆深厚的友誼,衷心希望大家交流提升技藝,讓非遺長盛不衰。”王娜說。
“客家山歌特出名,條條山歌有妹名……”走近“絲(si) 路粵風”廣東(dong) 展位,梅州客家山歌入耳甜。傳(chuan) 承人潘倩說,與(yu) 維吾爾族歌舞藝術家的即興(xing) 互動讓人十分過癮。“藝術是相通的,希望通過非遺展,與(yu) 新疆非遺工作者多多切磋,提升客家山歌唱演技藝。”
“這次非遺展,昌吉帶來不少非遺傳(chuan) 承人,大家一起開眼界、長知識,將兄弟省市非遺傳(chuan) 承經驗帶到基層,推動昌吉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非遺研究保護中心主任楊永睿說。
指尖懸絲(si) ,唱、念、做、打;線下木偶,扭、掄、閃、搖。在廣東(dong) 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梅縣提線木偶戲傳(chuan) 承人巫啟勝的靈活操作下,《變臉》等劇目讓觀眾(zhong) 掌聲不斷。“木偶戲的種類很多,我抱著學習(xi) 的態度,想向同行就木偶操作技巧進行請教。”巫啟勝說。
湖南展位上,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益陽羊舞嶺窯陶瓷燒製技藝傳(chuan) 承人史一墨帶來了20餘(yu) 件(套)陶瓷作品。參展過程中,史一墨還與(yu) 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的農(nong) 民畫業(ye) 者進行了交流。“希望能在新疆開一個(ge) 陶瓷繪畫工作室,把農(nong) 民畫刻在陶瓷盤中,讓農(nong) 民畫更好走向世界。”史一墨說。
凝聚建設美麗(li) 新疆合力
走進對口援疆非遺展,各族群眾(zhong) 或席地而坐靜靜聆聽瑪納斯英雄傳(chuan) 說,或載歌載舞攜手跳起麥西熱甫,聲聲手鼓讚團結。經過連續3年培育,非遺展已成為(wei) 文化潤疆的特色品牌活動和交流交往平台。廣大非遺工作者借此更好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非遺,更好開展文化潤疆工作,凝聚建設美麗(li) 新疆的工作合力。
在主展館有一處特別展區,北京泥人張《吉慶有餘(yu) 》、河北蛋雕《三結義(yi) 臉譜》、福建剪紙《福運無疆》……新疆和對口援疆19省市互贈的40件非遺作品,靜靜訴說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寓意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浙江贈送新疆的戧金漆器《紅石林》也在其中,作品以阿克蘇地區拜城縣克孜爾紅石林為(wei) 表現內(nei) 容。作品製作者李偉(wei) 告訴記者,《紅石林》是自己依據援疆幹部拍攝的照片製作的。“今後,我會(hui) 繼續創作更多與(yu) 新疆有關(guan) 的漆器作品。”
“咚咚咚!”鐵錘撞擊鐵釘,在錫鐵皮上印刻出一道道魚鱗印記。短短幾分鍾,一條栩栩如生的“鐵魚”躍然成形。這是吉林安圖隋氏鐵製品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隋進才引以為(wei) 傲的手藝。“參展期間,不少新疆觀眾(zhong) 對我的作品興(xing) 趣濃厚。新疆理工學院相關(guan) 負責人與(yu) 我進行初步溝通,計劃在學院舉(ju) 辦幾場非遺技藝講座,把鐵製品製作技藝播撒在阿克蘇。”
在黑龍江展位,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的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孫豔玲笑盈盈地迎接著來往觀眾(zhong) 。對於(yu) 孫豔玲來說,新疆已是熟悉的傳(chuan) 藝之所。“阿克蘇地區繡娘針法功底不錯,善做十字繡,可是作品花紋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出口需要。”如何幫助這些繡娘傳(chuan) 承刺繡技藝、創新發展刺繡產(chan) 業(ye) ?今年2月,孫豔玲帶領團隊到庫車市墩闊坦鎮調研,協助當地成立合作社,搭建就業(ye) 創業(ye) 平台,從(cong) 紋樣設計、技藝培訓、產(chan) 品銷售等方麵,幫助當地繡娘布局產(chan) 業(ye) 鏈,讓小產(chan) 業(ye) 作出了創收增收大文章。“目前,墩闊坦鎮已和深圳多家品牌店達成合作,50餘(yu) 名繡娘靠手藝實現了增收致富。希望通過非遺交流,帶領更多維吾爾族姐妹奔向共同富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