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文具盲盒“刺傷”孩子
新學期開始了,又到了大量購買(mai) 新文具的時候。文具盲盒因為(wei) 色彩鮮豔、種類多,通常被擺放在文具店最醒目的位置,受到不少孩子的喜愛。由於(yu) 拆開盒子之前無法知曉文具的款式,為(wei) 了買(mai) 到喜歡的“隱藏款”,一些孩子就會(hui) 不停購買(mai) 。而一些普通文具被放入盲盒,“身價(jia) ”便會(hui) 翻番,成了名副其實的“刺客”。
近年來,文具盲盒漸成潮流。一方麵,文具盲盒的盲盒屬性,迎合了孩子們(men) 的獵奇心理。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較差,容易對盲盒中不確定的產(chan) 品產(chan) 生期待,追求博彩的刺激感。同時,文具盲盒捆綁IP文化屬性,成為(wei) 孩子們(men) 溝通交流的社交“硬通貨”。不少孩子購買(mai) 文具盲盒,就是為(wei) 了融入班上的社交群體(ti) ,和同學們(men) 有共同話題。擁有隱藏款盲盒,更會(hui) 成為(wei) 一些孩子引以為(wei) 傲的資本,享受來自同學們(men) 羨慕的目光。
文具盲盒往往價(jia) 格不菲。此前上海市消保委調查線下實體(ti) 店發現,一支普通的中性筆售價(jia) 在2元左右,但是套上文具盲盒的包裝後,售價(jia) 可高達12元,價(jia) 格較原來整整翻了6倍。而一些隱藏人物款盲盒,溢價(jia) 更是高達十幾倍。即便如此,不少孩子依然趨之若鶩,反複購買(mai) 。這既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也容易讓孩子染上“文具盲盒癮”,助長賭博心態,不利於(yu)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和其他盲盒商品一樣,文具盲盒的生產(chan) 銷售行為(wei) 亟待規範,避免其擾亂(luan) 正常的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首先,要保障產(chan) 品質量。目前,市麵上的文具盲盒不乏“三無”產(chan) 品,一些盲盒中的文具沒有生產(chan) 廠家和日期,有的甚至已經超過了有效使用年限。個(ge) 別廠家就是打著文具盲盒的幌子,夾帶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的“私貨”。對此,有關(guan) 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加大抽查檢查頻次,確保盲盒內(nei) 的文具符合相關(guan) 產(chan) 品質量標準。對於(yu) 質量不合格的文具盲盒予以收繳,對廠家和商家依法處罰,不給不法分子渾水摸魚之機。
其次,要公示相關(guan) 信息。在一些文具店主看來,所謂文具盲盒就是“包裝上什麽(me) 也不寫(xie) ”,這其實是一種認知誤區。文具盲盒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並非一“盲”到底,必要的信息公示不可或缺。根據《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文具標簽中應包含有產(chan) 品名稱、生產(chan) 廠名、廠址、產(chan) 品標準編號、產(chan) 品使用說明、適用年齡範圍、安全警示等標識。同時,今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盲盒經營行為(wei) 規範指引(試行)》,明確要求盲盒經營者應當將商品名稱、商品種類、商品樣式、抽取規則、商品分布、限量商品投放數量、抽取概率、商品價(jia) 值範圍等關(guan) 鍵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買(mai) 前知曉。
此外,要限製銷售對象。根據《盲盒經營行為(wei) 規範指引》,盲盒經營者不得向未滿8周歲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商品,應當依法確認已取得相關(guan) 監護人的同意。由此可見,文具盲盒不是想賣就賣,文具店主必須嚴(yan) 格遵守規定,在沒有家長陪同和認可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向未成年人兜售。《指引》還提到,鼓勵地方有關(guan) 部門出台保護性措施,對小學校園周圍的盲盒銷售模式包括距離、內(nei) 容等進行具體(ti) 規範。有關(guan) 方麵應盡快研究出台規定,讓學校與(yu) 盲盒產(chan) 品保持距離,淨化校園周邊環境,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張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