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興城 賦能未來——山東濱州打造互促共融的新生態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李誌臣
“項目實現有效申報,對我們(men) 企業(ye) 的科技研發幫助太大了!”日前,山東(dong) 省濱州市惠民縣胡集鎮星火智能製造公司總經理高書(shu) 征在今年泰山創業(ye) 人才項目實現有效申報後高興(xing) 地說。
37歲的高書(shu) 征,曾在多家高新技術企業(ye) 擔任重要職務,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在一個(ge) 小鄉(xiang) 鎮實現了創業(ye) 夢。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qing) 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集聚到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中來。地處“渤海之濱、黃河之洲”的濱州,正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融入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聚力打造一流人才服務、一流人才環境、一流人才生態,一座英才薈萃、產(chan) 才相融的海濱城市正在崛起。
將“人才鏈”建在“產(chan) 業(ye) 鏈”上
前段時間,來自大連海洋大學的副教授吳鳴宇格外繁忙,選址、跑手續、注冊(ce) 公司,他打算在濱州開辦企業(ye) ,從(cong) 事精密、超精密機械加工。
吳鳴宇與(yu) 濱州結緣,得益於(yu) 今年舉(ju) 辦的第四屆“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大賽。他帶著“任意曲麵的綠色環保流體(ti) 加工設備及產(chan) 業(ye) 化”項目參賽,獲得創業(ye) 類二等獎。“濱州鋁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的雄厚基礎以及對相關(guan) 高附加值、高精密型材的需求吸引了我,在高端軸承、精密模具、汽車輪轂等方麵,我們(men) 與(yu) 市內(nei) 多家企業(ye) 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吳鳴宇說。
濱州市委書(shu) 記宋永祥介紹,為(wei)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導廣大優(you) 秀人才來濱州創新創業(ye) ,2019年起,濱州市每年舉(ju) 辦“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大賽,目前已舉(ju) 辦四屆,吸引海內(nei) 外726個(ge) 項目參賽,102個(ge) 項目獲獎,56個(ge) 項目落地濱州,實際總投資1.23億(yi) 元,營業(ye) 收入4.48億(yi) 元;42位高端專(zhuan) 家“揭榜”,企業(ye) 累計支持資金3.2億(yi) 元,開創了以賽引才、以才促產(chan) 的新局麵,實現了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有機結合、互利共贏。
大賽的舉(ju) 辦,將原本單一的人才引進轉變為(wei) “團隊+項目”的集成式引進,實現了人才引進的“帶土移植”,讓引進的人才能盡快適應環境、發揮專(zhuan) 長,將“人才鏈”建在“產(chan) 業(ye) 鏈”上。通過大賽,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林業(ye) 大學等高校院所的42個(ge) 專(zhuan) 家(團隊)通過“揭榜掛帥”與(yu) 企業(ye) 達成合作,共引進產(chan) 業(ye) 領域高端人才120餘(yu) 人。首屆大賽優(you) 勝獎獲得者孫萬(wan) 龍,2019年在濱州成立萬(wan) 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成功入選泰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重慶理工大學教授黃澤好2021年創立山東(dong) 恒川機械有限公司,其研發的智能自動駕駛履帶式采鹽船,精度、可靠性國內(nei) 領先。目前,企業(ye) 年營收超過2000萬(wan) 元,上繳利稅700萬(wan) 元。
在舉(ju) 辦大賽的同時,濱州不斷布局引才網絡、延伸引才觸角,在各大城市積極尋找引才“合夥(huo) 人”。近年來,先後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設立三處人才聯絡服務站,開辟了集聚優(you) 秀人才的“直通車”。今年,又與(yu) 北京易佰眾(zhong) 創空間、廈門軟件園、西安雲(yun) 際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大連海洋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共同建立了人才交流合作中心,進一步構建起常態化、長效化的交流合作機製。
涵養(yang) 築牢人才“蓄水池”
“在這裏,企業(ye) 滿足了我的核心訴求,我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家的感覺。”泰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李建喜如是說。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蘭(lan) 州畜牧與(yu) 獸(shou) 藥研究所副所長李建喜,2023年通過柔性引進加入位於(yu) 濱州市惠民縣的山東(dong) 德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針對企業(ye) 存在的禽畜獸(shou) 藥研發難題,他第一時間開始了研究,成功破解了禽畜類感染性疾病製藥難題,並協助公司創建了山東(dong) 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招引了3名人員入站開展研究。
近年來,濱州市立足創新發展所需、產(chan) 業(ye) 轉型所求,堅持“有效市場為(wei) 導向、有為(wei) 政府優(you) 生態、有用人才強支撐”,一手抓產(chan) 教融合型、實業(ye) 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一手抓百名高端專(zhuan) 家、千名碩博士、萬(wan) 名大學生進濱州“三進”工程,係統解決(jue) 人才供給和需求兩(liang) 側(ce) 的結構性矛盾,加快構築人才“最能融入、最被關(guan) 懷、最有成長”的發展生態,涵養(yang) 築牢“蓄水池”,人才“淨流入”態勢日益鞏固,讓濱州成為(wei) 各路英才施展抱負的圓夢之城。
濱州市市長李春田說,濱州設立人才節,以城市最高禮遇向人才致敬,一如既往地渴望人才、吸納人才、成就人才,迭代出台人才新政,讓各類人才在濱州大顯身手。
——真金白銀補助。濱州設立2億(yi) 元的人才建設資金,對到企業(ye) 和高校院所工作的本科及以上畢業(ye) 生,每月發放1000元到7500元不等的生活補助,同時還可享受科研資助、購房補助等全方位“政策大禮包”。
——真招實舉(ju) 支持。濱州設立1億(yi) 元的人才創新創業(ye) 基金,推出“人才貸”“人才保”“人才險”,每年舉(ju) 辦“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大賽,最大力度支持優(you) 秀創新創業(ye) 項目和創新型初創企業(ye) 。
——真心實意禮遇。濱州開辟人才配偶安置和子女入學“綠色通道”,1萬(wan) 套人才公寓兩(liang) 年免費“拎包入住”,讓廣大人才在濱州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得益於(yu) 政策支持,我們(men) 爭(zheng) 取到超過1000萬(wan) 元的扶持資金,成功引進了國家糧科院首席研究員譚斌、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張暉等專(zhuan) 家團隊,經過科研攻關(guan) ,我們(men) 從(cong) 小麥麩皮中成功提取高品質膳食纖維,對小麥麩皮進行高值化綜合利用。”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麥產(chan) 業(ye) 創新研究院主任劉通通說,利用提取出的小麥膳食纖維,公司科學配製出了高纖維麵粉、中穀維鍋巴、燒餅、餅幹等產(chan) 品,不僅(jin) 為(wei) “三高”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飲食選擇,而且也讓小麥麩皮變廢為(wei) 寶,大幅度提升了小麥的產(chan) 品附加值。
“我們(men) 將持續優(you) 化人才發展環境,不斷提升人才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政策體(ti) 係,全力為(wei) 企業(ye) 引才育才、開展科技攻關(guan) 保駕護航,助推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濱州市濱城區委組織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濱州市還全力助力企業(ye) 家成就夢想。濱州高新區科技局為(wei) 29家企業(ye) 提供“一對一”上門服務,幫助申報高新技術企業(ye) ,成功率91%。“服務企業(ye) 就要站在企業(ye) 的角度動腦筋、想辦法。通過駐企專(zhuan) 員機製改革創新,切實解決(jue) 企業(ye) 的急難愁盼,讓企業(ye) 能放心投資、舒心經營、安心發展。”濱州高新區有關(guan) 負責人坦言。
一個(ge) 領軍(jun) 型人才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濱州市沾化區大高鎮河東(dong) 李家村的漁網生產(chan) 有60多年的曆史,是遠近聞名的“漁網村”。但過去銷售渠道單一,村民看見生產(chan) 出來的漁網堆在庫房裏賣不出去,隻能幹著急。從(cong) 河東(dong) 李家村走出來的李成龍說:“近年來,家鄉(xiang) 出台了很多好政策,政府扶持力度也很大,我決(jue) 定回鄉(xiang) 創業(ye) ,試著通過電商方式打開銷售渠道。”
如今再看河東(dong) 李家村,家家戶戶生產(chan) 著五顏六色的漁網,一件件打包好的快遞包裹堆滿了院子,電腦前打出長長的訂單,貨車在廠房前排隊取貨,成為(wei) 河東(dong) 李家村的“風景線”。
2019年以來,越來越多“李成龍”們(men) 返回濱州,在這片熱土上創新創業(ye) 。“把具有領先水平的技術、產(chan) 品帶回家鄉(xiang) 創業(ye) ,回饋家鄉(xiang) 對自己的培養(yang) ,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在老家濱州無棣創業(ye) 的山東(dong) 北方創信防水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榮博感慨地說。
作為(wei) 國內(nei) 噴塗速凝細分領域的一家龍頭企業(ye) ,北方創信與(yu) 科研團隊深度合作,解決(jue) 了海洋防水防腐“卡脖子”技術難題;與(yu) 山東(dong) 省海洋工程協同創新中心達成海洋工程防水防腐戰略合作,實現了噴塗速凝塗料在海洋防腐領域的拓展;同時成立山東(dong) 省博士後實踐基地,研究石墨烯技術引入防水體(ti) 係的替代性新材料的研究。
人才回流的同時,一大批高層次人才紛紛集聚濱州,賦能當地發展。
“用回收鋁也能大規模生產(chan) 高端變形鋁合金!感謝鄒平,感謝創新金屬,給我提供這樣一個(ge) 平台,讓我的理論研究成果得以實踐應用。”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山東(dong) 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總”王孟君說。
2021年,王孟君由組織部門選派,來到濱州鄒平企業(ye) 擔任“科技副總”。任職以來,他參與(yu) 開發回收鋁熔體(ti) 純淨化、雜質元素調控等多項鋁再生關(guan) 鍵技術,並在技術攻關(guan) 項目聯合申報、人才工程項目推進及科研平台共建等方麵卓有成效,為(wei) 企業(ye) 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鄒平從(cong) 3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ye) 中擇優(you) 確定重點幫扶企業(ye) 85家,幫助企業(ye) 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擔任“科技副總”,解決(jue) 生產(chan) 經營、工業(ye) 技改、產(chan) 品研發等方麵難題。“我們(men) 堅持‘點對點’引進人才、服務人才,定期開展人才座談會(hui) ,打造人才公寓1204套,已先後從(cong) 15個(ge) 科研院所、高校引進‘科技副總’21人。”鄒平市人才服務促進中心副主任林小全說。
放眼濱州,“一個(ge) 領軍(jun) 型人才帶動一個(ge) 產(chan) 業(ye) ”正從(cong) 理念變成現實。濱州融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中帥,在羧甲基澱粉鈉(CMS)、骨膠原蛋白肽產(chan) 品研製和產(chan) 業(ye) 化方麵取得多項技術成果,填補了行業(ye) 空白。泰山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才、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東(dong) 海水產(chan) 研究所研究員張東(dong) 創新建立對蝦池塘套養(yang) 海馬技術,解決(jue) 了長期製約海馬規模化苗種生產(chan) 和培育的難點,可降低海馬養(yang) 殖成本40%~50%,每畝(mu) 可增收1.5萬(wan) 元至2萬(wan) 元,已申請4項發明專(zhuan) 利……
目前,濱州擁有高端鋁業(ye) 、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畜牧水產(chan) 五大千億(yi) 級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去年集群營收突破1.22萬(wan) 億(yi) 元,規上工業(ye) 營收達到9955億(yi) 元,均列山東(dong) 省第3位。
隨著各類人才的集聚、紮根,濱州正成為(wei) 近悅遠來的品質之城,這方豐(feng) 厚的“實業(ye) 沃土”也必將開出更加豐(feng) 豔的“產(chan) 業(ye) 花朵”,結出豐(feng) 碩的“發展成果”。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6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