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服貿 智創未來——從2023年服貿會看綠色發展新趨勢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題:綠色服貿 智創未來——從(cong) 2023年服貿會(hui) 看綠色發展新趨勢
新華社記者鬱瓊源、倪元錦、魏夢佳
作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球服務業(ye) 和服務貿易發展正在加快綠色化、智能化進程。在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上,從(cong) 國家會(hui) 議中心區域首次啟用國家體(ti) 育館作為(wei) 環境服務專(zhuan) 題展的主要場館,到多場以綠色低碳為(wei) 主題的論壇亮點紛呈,再到全球參展商帶來的綠色服務、技術、商業(ye) 模式等前沿成果,無不體(ti) 現著服務業(ye) 和服務貿易綠色發展的新趨勢。
在國家會(hui) 議中心綜合展區,首次線下參展的鬆下集團以“綠智造創未來”為(wei) 主題,展出了“未來智慧城市”沙盤,吸引大量觀眾(zhong) 駐足;京東(dong) 物流搭建了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沙盤,展示了行業(ye) 首個(ge) 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解決(jue) 方案。據悉,目前該方案已在京東(dong) 物流亞(ya) 洲一號北京大興(xing) 智能產(chan) 業(ye) 園逐步落地……
在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台的零碳服貿互動專(zhuan) 區,參與(yu) 人員可通過碳普惠平台參與(yu) “零碳服貿人人共享”個(ge) 人碳中和活動,獲取服貿會(hui) 專(zhuan) 屬碳中和榮譽證書(shu) ,助力打造零碳服貿。
據展區工作人員楊曉旌介紹,為(wei) 有效實現“零碳服貿”目標,中國太保產(chan) 險為(wei) 2023年服貿會(hui) 引入“碳中和”項目,承諾通過碳資產(chan) 、碳信用等購買(mai) 和碳中和保險的創新解決(jue) 方案,中和2023年服貿會(hui) 產(chan) 生的溫室氣體(ti) 排放,實現 “零碳服貿”。
在國際竹藤組織展台,竹製的自行車、家具、收納盒、裝飾品、餐具、紙巾等產(chan) 品吸引眾(zhong) 多消費者參觀。展區負責人王旭東(dong) 介紹,國際竹藤組織2022年發起“以竹代塑”倡議,旨在集中全球資源共同應對塑料汙染和氣候變化。這次是國際竹藤組織第三次參加服貿會(hui) ,展台主題為(wei) “以竹代塑減塑降碳”,展出了十餘(yu) 家企業(ye) 的竹製產(chan) 品,涉及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
同樣是竹子,在環境服務專(zhuan) 題展區,中鐵十八局集團環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重慶生產(chan) 基地邱月陽正在向觀眾(zhong) 講解竹纏繞複合管道的工藝。
“竹纏繞複合材料可替代鋼材、水泥、塑料等傳(chuan) 統工業(ye) 材料,不僅(jin) 原料可再生、可固碳,加工過程也可做到節能減碳、可生物降解,使用成本也更低。”邱月陽說,目前,竹纏繞複合材料已在中國20多個(ge) 省區市的城市綜合管廊、灌區工程、高速鐵路隧道高壓風管、稻蝦養(yang) 殖引水管道等領域相繼使用。
固廢發電、礦山修複、綠色建築……綠色環境服務運用在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國港通(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講解人員王軍(jun) 現場為(wei) 記者介紹了公司的微生物廚餘(yu) 垃圾處理機,它可以消納、降解餐前餐後的廚餘(yu) 垃圾、尾菜等有機物質,產(chan) 出粗製有機肥,實現變廢為(wei) 寶。
紡織行業(ye) 和人類關(guan) 係密切,新材料既可以幫助提升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同時也能對節能減排作出貢獻。
今年服貿會(hui) 上,重新定義(yi) 冬裝新概念,倡導輕衣薄服、春裝冬穿的北京中科海勢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自主研發的“SYCORE-TEX 毸酷”新材料,運用拓撲柔凝膠新技術,可將多組份高分子材料改性為(wei) 三維多層次多孔拓撲網絡骨架結構,輔以先進的紡織品製造工藝,形成超薄織物拓撲柔凝膠新材料,防風保暖性極強,預計將逐步投入市場。
近年來服務貿易綠色進程加快,為(wei) 全球氣候治理、人類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年服貿會(hui) 上,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發布《全球服務貿易綠色發展趨勢報告2023》,普華永道發布《綠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及北京實踐研究報告》,國際綠色經濟協會(hui) 具體(ti) 承接舉(ju) 辦了6場全球綠色發展與(yu) 碳中和主題係列會(hui) 議……這些報告顯示,全球各方正積極努力為(wei) 服務貿易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聯合國前副秘書(shu) 長沙祖康說,要不斷壯大服務貿易綠色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將綠色元素貫穿到建築工程、運輸服務、文旅服務、金融服務、數字技術服務等服務貿易各個(ge) 領域,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國際經貿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